《蚕丝——钱学森传》讲述了钱学森旅美二十年、曲折归国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殚精竭虑的传奇一生。钱学森是如何从一个清末杭州西子湖畔出生的钱王后裔一跃成为美国航天业界的火箭动力专家,以及如何成为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而离开美国,从而摇身变为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成为中国的“导弹之父”?这本书都做了解答。
爱迪生(1847~1931)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发明大王”。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爱迪生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1879年,爱迪生创办了“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1880年,白炽灯上市销售;1890年,爱迪生已经将其各种业务组建成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1891年,爱迪生的细灯丝、高真空白炽灯泡获得专利;1892年,汤姆·休斯顿公司与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合并成立了通用电气公司,开始了通用电气在电气领域长达一个世纪的统治地位。 有人作过统计:爱迪生一生中的发明,在专利局正式登记的有1300种左右。1881年是他发明的纪录年。这一年,他申请立案的发明就有1
爱因斯坦是“20世纪的哥白尼”,是“比牛顿更加伟大的、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闪烁着头等光辉的”。他亲手建立的宏伟的相对论大厦,影响并指导了整个20世纪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并且还将继续影响和指导人类未来的科学发展。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847—1931年),美国的发明家。他是科学界的传奇人物:8岁时只接受过3个月的正规教育,12岁起开始自谋生计,做过报童、小贩、报务员等。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但是他凭借坚忍不拔的意志、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是享誉全球的发明大王,在美国共获得1093项发明专利。 爱迪生除了有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和电影等众所周知的发明外,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和军事等领域里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肥西县),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杨振宁》由黄芬香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杨振宁》记述了杨振宁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中学时代是在中国台湾度过的。156年,丁肇中入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1964年在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7年起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任教,197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因发现了J粒子而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是备受瞩目的华人科学大师,受到全世界华人的敬重。在所有诺贝尔奖得主中,他是位在颁奖典礼上用中文发表演说的人华裔科学家。过去,人们对丁肇中的了解大多仅限于诺贝尔奖得主这一方面。事实上,作为一代科学大师,他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有着独特的思想和个性。冯蓓佳、冯成奇编著的《丁肇中》以生动的笔触,翔实地在现了丁肇中传奇的成长经历和勇于创新的人生
牛顿,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光学家、经济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 万有引力和运动定律的发现者,反射式望远镜的发明者。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对万事万物的兴趣和好奇使他一步步走到科学的殿堂。本书详细介绍了牛顿的成长经历和发明创造的过程。
每一位阅读“科学时代”——《纽约时报》每周增刊的读者都关注着科学的发展。此刊最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的特色专栏是由Natalie Angier,William J.Broad,Malcolm W.Browne,GinaKolata,Nicholas Wade 和John Noble Wilford以及其他资深科学题材文章作者所撰写的“科学家在工作”一栏。本书探究了在前沿科学领域正在开展的理论及实践工作,同时揭示了在此领域后面辛勤工作着的男女科学工作者的远见卓识,这其中包括来自主流和非传统科学团体的带头人。“科学家在工作”专栏带领我们进入科学家非凡而又十分离奇的思想境界,这些天才的超级明星们推动了从数学到医学,从粒子物理学到古生物学等诸多学科知识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在这部迄今为止的尼古拉?特斯拉传记中,玛格丽特?切尼发掘了这一位20世纪最的科学家及发明家被埋没的、杰出而有预知能力的宏伟思想。尼古拉?特斯拉被他的敌人称作疯子,被钦服他的人称为天才,被世人公认为一个谜。而毫无疑问,他是一位开拓性的发明家,创造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甚至是让世界改头换面的装置。特斯拉不仅发现了旋转磁场——这是大多数交流电机器的基础,更将我们带向了机器人、计算机以及导弹科学的基本所在。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所有这些装置的创造并无理论在先。他的天赋几乎是超自然的,他辉煌、热切燃烧的一生以及所有天才几乎都有的神经官能症,使其受扰于一系列的强迫症和恐惧症,并偏爱于铺张浪费的、凭脑海中的形象所见达成的试验方法。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受人喜爱的社会人士,受到各色人等──包括马克?
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1907~1981),大阪大学哲学博士,历任京都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教授。1948年赴美国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55年回国。他从电磁理论得到启发,于1935年提出了关于核子力的“介子理论”。现在一般认为4种相互作用都是汤川型相互作用,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称为规范子(后来杨振宁等发展了规范理论)。 汤川秀树认为,正如电磁作用是带电粒子间交换光子产生那样,核子也是通过交换一种媒介粒子而发生作用的,可能存在某种属核子力的力场。他通过计算,认为这种粒子的质量约为质子的1/10、为电子的200倍,介于质子和电子之间。人们就称它作“介子”。 介子场理论发表后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1936年,美国的安德森等在研究宇宙射线时发现一种新粒子,其质量为电子质量的200倍。奥本海默认为这就是汤川秀树预言的介子。“介子
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李景文编著的《华罗庚》生动记述了华罗庚的一生事迹。适于广大青少年、大中学校学生和科技工作者阅读。
《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玻尔传》是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原子结构学说之父、量子力学中的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其子奥格·尼尔斯·玻尔也是物理学家,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高度称赞玻尔:“作为一位科学思想家,玻尔所以有这么惊人的吸引力,在于他具有大胆和谨慎这两种品质的难得融合;很少有谁对隐秘的事物具有这一种直觉的理解力,同时又兼有这样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不但具有关于细节的知识,而且还始终坚定地注视着基本原理。他无疑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中最的发现者之一。”
什么是信仰?当人类刚刚从混沌中睁开双眼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无疑是迷茫而又惶恐的,无法克服的生老病死,难于抵御的灾祸侵袭,不能左右的时空变幻,当这一切所产生的无力感从内心升腾,就要借助外力给予人的精神以家园般的归属感、支撑人的意志来缓解旷日持久的压抑和焦虑、驱除徘徊难消的无助和虚无,信仰就此产生。 在这种信仰力量的支撑下,人类心智成熟,行为逐渐理性,也逐渐从摇篮期成长起来。“我从哪里来?我要干什么?我到哪里去?”,千百年来困扰人们的迷茫要借信仰的力量才能廓清。 信仰承载着人类的苦难,也支撑起历史的天空。每一个时代所特有的信仰推动着人类历史不断前进。“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从巴比伦的囚笼到罗马人的屠刀,上帝的指引就像直接照进灵魂的圣光,着他的信徒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依然生生不息
什么是信仰?当人类刚刚从混沌中睁开双眼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无疑是迷茫而又惶恐的,无法克服的生老病死,难于抵御的灾祸侵袭,不能左右的时空变幻,当这一切所产生的无力感从内心升腾,就要借助外力给予人的精神以家园般的归属感、支撑人的意志来缓解旷日持久的压抑和焦虑、驱除徘徊难消的无助和虚无,信仰就此产生。 在这种信仰力量的支撑下,人类心智成熟,行为逐渐理性,也逐渐从摇篮期成长起来。“我从哪里来?我要干什么?我到哪里去?”,千百年来困扰人们的迷茫要借信仰的力量才能廓清。 信仰承载着人类的苦难,也支撑起历史的天空。每一个时代所特有的信仰推动着人类历史不断前进。“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从巴比伦的囚笼到罗马人的屠刀,上帝的指引就像直接照进灵魂的圣光,着他的信徒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依然生生不息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我国古代以及近现代科学家的成就和对全人类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中华历史上的“发明”至今被世界科学界所褒扬。中华民族是个不屈不挠的民族,自从有了人类历史,我们就成为世界科技的领航人。 本书对我国古代及近现代科学家们所创造的重大成就进行客观描述,并对他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和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做出精彩评点。 本书会成为青少年读者一本理想的科教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