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印席裔美国天体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钱德拉塞卡(1910-1995)的故事。本书的写法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尽可能接近原貌的钱德拉。 传记作者卡迈什瓦尔·瓦利教授,同为印度裔,是钱德拉的后辈和崇拜者,他怀着钦佩的心情多次访问钱德拉。两人进行过广博而发人深思的对话,依据这些对话以及钱德拉的论文、信件,瓦利运用风趣流畅的手笔,追踪钱德拉一生各个时期的足迹和轶事,精彩内容层出不穷。传记介绍了钱德拉如何在其叔父、诺贝尔奖得主拉曼的影响下,从小立志献身科学。又详尽披露出钱德拉与导师爱丁顿就白矮星理论展开的激烈争论。因遭到爱丁顿的极力否定,“钱德拉塞卡极限”(白矮星的恒星质量上限)被认为是错误的而遭摒弃,直到多年后才得到公认,这是鲜为人知的故事。传记还讲述了钱德拉奖《天体物理学杂志》从一
《何作霖院士:中国稀土矿床之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何作霖院士一生奋斗的历史、取得的重大成就及他的学生们满怀深情所写的纪念文章。《何作霖院士:中国稀土矿床之父》内容真实感人,资料翔实,可读性强。前面照片展示了何作霖院士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内容共分四部分:何作霖院士奋斗历程及重要学术贡献,何作霖院士的部分代表性著作,治学之道、大师风范,继承发扬、再创辉煌。附录收录了何作霖院士的主要著作目录、生平纪要等内容。《何作霖院士:中国稀土矿床之父》可供地质科学界、地质教育界及广大地质工作者阅读,也可供一般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参考。
章真如,当代中医学家,本书是章氏门人,对其主要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系统总结。全书共分部分:部分为医家小传,记载了章氏的主要生平事迹;第二部分为专病论治,又分为肝病论治、肾病论治、糖尿病证治述要、阴虚证与滋阴疗法的应用、湿热证治五部分,系统总结了章氏对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经验;第三部分为诊余漫话,辑录了章氏的主要学术思想及学术成就;第四部分为章氏年谱。
朝永振一郎,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也许大家想象不到,这个的人物小时候却是个爱哭虫,身体不好,经常生病缺课,即便进入大学也是满心自卑……可这么一个病怏怏的孩子最终却拿到了的科学奖项,原因是什么?偶遇恩师、留学德国、从与各种人物的交往中受到启发……追忆自己的整个人生,朝永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乐园理研,在这里他和其他研究者一起辛勤研究、吃喝玩乐,轻松自在的氛围激发了他的研究欲望,也造就了一大批物理界名人。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出色的人物传记,其在物理学知识、科学本质以及教育方法方面的见解也非常具有前瞻性。朝永振一郎以自身经历总结出来的独到的教育方法以及对科学家的建议,必定会让人们获益匪浅,受益终生。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在天文历法、天文仪器制造与水利工程等科学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本书讨论其历史背景、家学渊源与师友情谊,由对其科学技术成果的深入分析,论述其重视科学实践,重视数学的运用,追求实践与理论的统一,追求综合效益的实现等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以及善于继承与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并对其历史地位和对外的影响进行评价。
本套丛书的作者都是的传记文学作家,他(她)们克服了诸多困难,把传主们的故事讲得生动有情,很有气势。相信小读者们在阅读这套丛书的时候,可以清晰地看到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航天之父”钱学森、“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钱三强等功勋卓著的科学家们在实验地里、在发射基地、在戈壁荒漠的忙碌身影,也能真切地领悟到他们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拳拳赤子之情。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嘉言懿行,令人萦绕于心。本书为该丛书之一《钱学森(中国著名科学家传记青少年励志读本)》。
《领军科学家(钱三强钱学森赵九章)》试图在探讨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基础上,对钱三强、钱学森和赵九章三位大师的教育背景、个人经历、科技成就以及创新方法,进行细致的挖掘和整理;对他们在举国体制的“两弹一星”事业中所担任的角色及其作为,特别是创新方法,通过紧密联系具体实践来做一些中肯的案例分析。从科技文化的角度看,本书旨在努力发掘老一辈科学家创造的精神资源,品味老一辈科学家的创新方法,以便给中国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子提供献身科学事业的最生动的范例。本书由刘大椿主编。
本书是梁思礼院士的口述传记,重点叙述了他作为中国第一代航天人五十多年来的奋斗历程。作为梁启超先生最疼爱的小儿子,他并没有享受到多少家族的荣光,从五岁丧父起,他就全守靠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和生活,最终成为知名火箭专家,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一生的经历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对帮助读者,尤其是年轻人,了解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情感历程以及苦难而又始终如一的祖国之恋,不无启发和教育意义。本书内容真实、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兼具,语言朴素,图文并茂。是中国版的《别闹了,费曼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