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轶蘩院士是我国临床内分泌学界的第一位院士,有人形容她是协和垂体协作组之 魂 。1954年,史轶蘩院士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就留在了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从医近60年里,她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内分泌学事业,由她总结开创的许多内分泌疾病诊疗方法为国内医院广泛采用,并造福广大患者。史轶蘩院士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医学教育家,还在推进转化医学研究、医学教育、医院发展等多方面贡献卓著、建树颇丰,她的治学精神与学术品格深得学界敬仰,高尚的医德深受同事、患者爱戴。本书从内分泌学等视角出发,概述了史轶蘩院士的一生,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她的学问、精神、品格、境界,亦是对 协和人 协和精神 的生动真实写照。
传记以时间为主线,共分为八章,充分利用口述访谈资料及实物资料。章是求学经历,分别记述了童坦君幼年生活经历,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经历,每个阶段遇到的重大事件。第二章到第四章,重点介绍童坦君科研经历与学术转折及研究成果,揭示出童坦君高瞻远瞩的学术眼光,为中国开展衰老机制研究,勇追世界先进水平做出的贡献,并加入国际学术环境的大背景介绍,中国衰老研究的国内环境,衬托出童坦君率领衰老研究团队工作特色。第五章到第七章描写了童坦君科研领域之外的成就,包括推动中国博士后制度改革、进行科学推广、编写教材、治学成就等。后一章则是关于他人眼中童坦君院士的形象的介绍,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童坦君院士进行全面的了解。结语部分则从五个方面:尊重历史不忘初心、勤思敏学学术平等、宁心致远献身衰老、拓展科学
颜福庆是的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他先后创办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湖南医科大学前身)、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即原上海医科大学前身)、中山医院、澄衷肺病疗养院(上海肺科医院前身)并与中国红十字会订约合作,接办该会总医院(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前身)等医学教育和医疗机构,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作出了的贡献。他非常重视预防医学,1927年创建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伊始,便亲自组建公共卫生科,并创建吴淞卫生公所,作为公共卫生实验区,积极开展城市和农村卫生工作,且坚持始终……本书详细介绍了颜福庆的传奇人生。 他是的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他先后创办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湖南医科大学前身)、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即原上海医科大学前身)等医学教育和医疗机构;
《李时珍评传》对李时珍自学成才的坎柯道路予以生动描述;对其攀登科学高峰的成功经验予以全面总结;对其在医学、药学上的重大成就予以高度评价。《李时珍评传》注重展现李时珍的光辉思想,征引丰富的思想资料,详加论述,使读者深信李时珍不愧为令人敬佩的思想家。他创造性地运用传统的科学方法和辩证的思维方法,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从而在科学上取得多方面重大成就。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学家、药学家,世界文化名人;其《本草纲目》被誉为16世纪中国百科全书。《李时珍评传》对这位科学家在医学史、文化史、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成就,首次作出系统的评述。
.
该系列内容涉及:心脏病、急症、骨科、儿科、皮肤病、妇科、产科、神经疾病、传染病、眼科病、血液病、风湿病、口腔病理学、口腔疾病、口腔正畸学、口腔内科与外科学、牙周病、新生儿科、耳鼻喉科、糖尿病、胃肠病及肝病、性传播疾病、HⅣ及艾滋病、外科体征。这套图书的原作者都是目前享誉世界医学领域各学科的权威人士,不仅在发病机理、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方面颇有建树,而且都有多年从事临床的丰富经验。因此,这套图书在学术上具有先进水平,在病因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诸方面都具有权威性。书中所提供的大量照片都是由国外医务工作者采用高超技术在特定环境下拍摄的,而且许多照片是首次发表的,极其珍贵。图片清晰,病例典型,部位准确;说明文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可作为临床医师对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这套图书由我公
京城名医萧龙友、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以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在20世纪30年代就享誉华夏。他们不仅因为妙手回春的医术成为政界名流的座上客,而且因为普救含灵的仁心成为贫苦患者的救命人。本书以写实的手法、生动的语言,记述了名医一生中最引人注目的篇章。萧龙友不愿为良相、但愿为良医,施今墨向社会献出的医治顽疾的十大处方,孔伯华的擅治温热和“石膏”绝技,汪逢春向无钱看病的患者施医舍药,无不体现了中医悬壶济世的大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