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整理了2014年度有关钱学森研究的论文、本馆展览及各地相关纪念活动与学术研讨的新闻报道等资料,汇编成这本《钱学森研究(2014)》。 《钱学森研究(2014)》对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爱国情怀、科学思想、创新精神以及他在诸多领域的成就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充分展示了钱学森作为新中国科技发展重要奠基者的光辉业绩与大家风范。 《钱学森研究(2014)》适合广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管理人员和青年学生阅读。
Processing是一种开源编程语言,并配套有集成开发环境(IDE)。Processing在电子 艺术和视觉设计领域被用来作为编程基础,运用于大量的新媒体和互动艺术作品中。它被 称为“一种适合设计师的编程语言”。 本书通过具体的编程实例,让读者了解基于几何规则生成图形的设计方法,并学会通 过外部数据构建层次、网络等数据结构的数据可视化算法,还有基于实时音频输入生成动 态图形的声音可视化技术。 本书读者主要是艺术、设计领域的艺术家、设计师、程序员和教育工作者。
交互设计以用户体验为目标。然而,什么是“用户体验”?答案并不是那么清晰。本书从“体验”在个体适应环境过程中的意义出发,提出体验的BCE(代价、回报和期望)分析模型,进而解释自然人机交互(NUI)和界面美学的本质,把用户体验变成一个更加可控、可预测的设计目标。基于该理论,本书通过大量实例,演示交互设计师必须了解的人机交互技术基础知识;交互设计创造和控制用户体验的过程和方法细节:视频草图、体验原型、行为观察等对用户体验的模拟和实证研究手段。本书适合作为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相关课程的教材或参考读物,也适合企业产品规划、开发和设计人员阅读。
由来自精英学校伊利诺伊州数理高中(Illinois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Academy,IMSA)的这些前途无量的年轻学生所撰写的这15篇传记,揭示了影响成功科学家们生活的诸多有趣的人性因素:他们怎样选择了各自的职业道路,他们在沿这条道路前进时必须克服哪些障碍,以及他们认为未来科学将会把社会引向何方。这些传记也传递出,当年轻的传记作者们在探索已获认可的科学家们的独特科学兴趣时,双方所共享的那种发现的兴奋。 这些不同的传记涵盖了广泛领域中的名人及他们的学科:克利福·格尔茨(文化人类学)、玛丽一克莱尔·金(遗传学)、马文·明斯基(人工智能)、斯多利·马斯格雷夫和萨莉·克里斯滕·莱德(航天学)、斯蒂文·品克(心理学/认知科学)、舍伍德·罗兰(化学)、维拉·鲁宾(天文学)、保罗·塞瑞诺(古生物学)、乔治·斯穆特(天体
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像河底的鹅卵石一样,深深地嵌在历史的河床内。可以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们就是这样一群人吧。《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阿尔贝特·施韦泽传》是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之一,讲述了阿尔贝特·施韦泽的故事。
在她之前,护士被世界人目为“丧失了人格的女人”。 她将身心投入护理工作,终生未婚,将博大的爱心献给了千百万病人和受伤的士兵。 每天晚上,她提着小油灯,挨个看望病人。人们感动得亲吻她的身影。美国诗人朗费罗称誉她为“提灯女士”。 她的生日,被设为国际护士节,国际红十字会以她的名字设奖,授予世界各国的护士。
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像河底的鹅卵石一样,深深地嵌在历史的河床内。可以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们就是这样一群人吧。《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阿尔贝特·施韦泽传》是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之一,讲述了阿尔贝特·施韦泽的故事。
善良、正直、的名人是社会的精华、后人的楷模,他们的言行自由启迪世人之妙用。借鉴前人,借鉴历史,可推动文明进步。 本书为《图解天下名人丛书·居里夫人》分册。本书以简洁大方的版式将图片与文字有机结合,再现了诺贝尔传奇的一生,使读者看到一个全新、立体的诺贝尔,并能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科学知识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杨振宁先生是举世公认的华人科学大师,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理论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4年12月24日,82岁的杨振宁先生与28岁的翁帆女士结婚,在整个华人世界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地震”。“杨翁忘年之恋”随即成为各类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也给大众带来了各式各样的谈论与思考。以杨振宁的特殊身份,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决定,其背后有着不为一般人了解的故事。 本书是二人结婚后在出版的本书,精选了19篇专访和评论,从各个角度真实记述了他们结婚前后的生活,并对杨振宁真诚的人生选择与坚守进行了回顾与评价。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杨翁忘年之恋”的真挚与幸福,体会到杨振宁独特的科学思想与人文关怀,并了解到其的想法与动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书收有近50张珍贵的照片,充分展现了不同时期这位科学大师及其
本书介绍了历目前一些杰出数学家的感人故事和生平成就,以期激发当代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有助于学生感受前辈大师严谨治学、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有助于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开拓创新,更深刻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达尔文,1808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小城。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自学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 1825年进入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学医。 1831年“贝格尔”号启航,开始环球般行,此次航对达尔文一生产生巨大影响。 1836年达尔文结速 了漫长的环球之旅回到故乡。 1839年达尔文和表姐埃玛、韦秀武德结婚。 1841年《珊瑚礁的结构和分布》一书问世。 1853年达尔文荣获伦敦皇家学地荣益奖章。 1859年《物种起源》一书出版。 1864年被授予英国科学界高最荣誉——皇家学会柯曾雷奖章。 1870年《人类起源》一书出版。 1878年达尔文担任法国科学院植物学部通讯院士。 1882年4月19日,这位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示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