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卓有影响的人物,素有 革命先驱,国学泰斗 之称,本书以宏畅老成的笔调,紧扣主线,不枝不蔓,概述了章太炎曲折跌宕的人生历程,凸显了章太炎作为一位极具使命感的爱国主义革命家令人钦仰的形象,对其思想、功业、学问等亦有较为客观、公允的评价,是一本向一般读者介绍先哲章太炎的优秀读物。
《梁漱溟评传》以梁漱溟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为基本线索,着重叙述了其学术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揭示了作为国学大师的梁氏对20世纪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的创造性发挥和独特的贡献。作为“行动的儒者”,梁漱溟不仅是卓而不群的思想家,而且也是勇敢的社会探险者。《梁漱溟评传》亦从学术的角度,指证了他的一系列实践活动的理论意义和留给后人的无穷思索
《留德十年》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 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
国学大师如何教育培养子女?他为什么说自己没有学生?学佛只能吃素?如果您想寻找其中的答案,请阅读南一鹏先生的《与天下人同亲:我的父亲》。
季羡林先生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评传从季羡林先生曲折的求学生涯、学术研究、业余生活等,再现了季老近百年的坎坷人生、广博弘大的学术造诣以及浪漫多彩的生活情趣,突出反映一位世纪老人、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并从学术研究的观点进行评价,为方兴未艾的季学研究助力。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朱载堉评传》以晚明社会科技发展和文化变迁为背景,考察了朱载堉一生的科学思想活动。在系统研究朱载堉创建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内容及其成就的基础上,作者客观评价了朱载培具有近代意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评价了他所具有的人生哲学和若干美学思想的特征。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朱载堉评传》以晚明社会科技发展和文化变迁为背景,考察了朱载堉一生的科学思想活动。在系统研究朱载堉创建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内容及其成就的基础上,作者客观评价了朱载培具有近代意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评价了他所具有的人生哲学和若干美学思想的特征。
李觏是我国北宋中期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家和具有进步倾向的思想家。他既是范仲淹所领导的“庆历新政”的积极拥护者,又是王安石所推行的“熙宁新法”的思想先驱者。他的思想在当时和对以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李觏评传》分析了李觏生活的社会时代,介绍了他的生平著作,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全面评价了他的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思想,阐发了这些思想的丰富内容、深刻蕴义、进步作用、历史贡献以及当代价值,因而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同时也是一部拓荒补白之作。
《胡适年谱(1891-1962 修订本)》可以反映出胡适一生的全貌。书中对胡适思想的形成、活动的主要线索、个人与家庭、与朋友、与社会的关系和他的影响,以及别人对他的评论,都有比较全面的反映和相当连贯的记述。
《留德十年》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马端临评传》讲述马端临是宋元之际史学家,他为谋求治国安民之术,探讨会通因仍之道,讲究变通张弛之故,以杜佑《通典》为蓝本,完成明备精审之作《文献通考》。《文献通考》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体例别致,史料丰富,内容充实,评论精辟。《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马端临评传》为论述马端临生平业绩,对其时代背景、家庭出身、政治理想、经济意向、史学思想、治史方法,共分九章分别进行解说,最后对其《文献通考》文献学成就、写作旨趣及历代评议作了简介,如实反映了马端临的真实面貌与史学成就。
国学大师如何教育培养子女?他为什么说自己没有学生?学佛只能吃素?如果您想寻找其中的答案,请阅读南一鹏先生的《与天下人同亲:我的父亲》。本书作者南一鹏是先生子女中跟随先生时间长的一位。他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具体生动的故事,向读者介绍了先生立心高远的人生抱负,细致入微的言行家教以及作者终生受益的体会感悟,从一个平凡的亲人视角来解读一个不平凡的国学大师,新颖独到,令人难忘。
戴季陶,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早年留学日本,学日本,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1917年由上海赴广州任大元帅府秘书长。五四运动期间,在上海主编《星期评论》周刊,对社会主义和劳工问题作过一些研究。1924年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中央宣传部长,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长等职。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积极参加西山会议派的反共活动,同年先后发表《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文章,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国民党右派的“理论家”。1927年,协助蒋介石策划四一二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等职,长期充当蒋介石的谋士,1948年6月改任国史馆馆长,1949年2月在广州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