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在一起:河南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汇编(2014-2018)》汇编了一届至第五届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选树辅导员先进典型,宣传辅导员事迹,展示辅导员队伍建设成果,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最伟大的思想家:加缪》首先对加缪的生平和著作进行了简要介绍,帮助读者了解加缪的作品及其思想体系,然后以加缪的作品,如《局外人》、《卡利古拉》、《西西弗斯神话》、《鼠疫》和《反抗者》等为线索,探讨加缪的主要思想及其发展脉络。帮助读者既能了解加缪的整体思想,又能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我们在编辑《云南社科普及系列丛书:西南联大人物故事集》时,一是力求体现云南科普读物的特点,侧重于云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相关知识的普及;二是力求体现时代性、知识性、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的结合,吸收新研究成果,重在介绍和阐发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达到普及推广、提高人们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之目的。
作者爬梳史料,重返历史现场,感受时代氛围,还原张充和在诸多历史境遇下的真实面貌,在展现张充和生平的更多细节之外,更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张充和”,一个与你我一样,有血有肉,烦恼不断的活生生个体。在作者看来,张充和的迷人之处在于,她不仅能不受现实拘囿,不被生活淹没,一生与诗词、书法、绘画、昆曲相伴共守,成就一段风雅传奇,还在于她何以能如此。她娴雅而洒脱,温婉而坚韧,恬淡而执着;在她身上,人间烟火、文人雅趣与生命意志,交相辉映。她恰如一曲人间清音,穿越了时空,“装饰了别人的梦”。
民国文林编著的《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思想大师们(白金增订版)》对十位民国时期的思想大师的生平逸事进行了梳理,重现了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这些大师傲拔的志趣和风骨,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出世、入世,进退自如;做学问与做人,结合得浑然天成;同侪间以道相交,重情重义…… 本书在天涯论坛连载时,好评如潮,引来百万粉丝疯狂追读跟帖,被誉为关于讲述民国大师逸事作品中的“翘楚之作”。
《中华十大才女(图文本)》,为中国十大才女——班昭、蔡文姬、谢道韫、薛涛、鱼玄机、李清照、朱淑真、柳如是、林徽因、张爱玲一一作传,文史笔法,文图并茂,每位才女传记后附有传主年谱和相关阅读书目。
美国是个充满活力、开放多样并富有创造力和冒险精神的国家。作者曾经先后七次前往美国。在美国,作者既是旅游者、采访者,又是居民,在星条旗下生活。《我在美国的生活》作者以流畅的文笔记叙他在美国的衣食住行,以独到的眼光观察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写下他的亲历、亲见、亲闻。作者通过对小事、“花絮”的捕捉,折射美国普通百姓的鲜活生活,并且通过对文化名人在美国生活的描写带出文化的味道和历史的思量。
《王同仁》是著名国画家王同仁的个人专集,收录了精品山水、人物、速写等力作200余幅,并收录了专家评论20余篇,整体反映了画家的创作面貌。具有很好的欣赏和收藏价值。王同仁的艺术语言探索,一直围绕着写意精神的发挥和笔墨独立审美价值的实现。作者的泼墨作品,不同于梁楷的《泼墨仙人》,不只大笔泼墨,酣畅淋漓,而是随笔势运动形成片片墨痕,亦有一气呵成走势不同的笔踪,不但有计划内的浓淡变化与线面的对照互补,而且还有以浓笔破淡墨的渗化。不是按照老办法,先钩勒头部、手部和大的结构线,然后泼墨,而像写意花鸟一样,先点笔泼墨,趁未干以行草笔法钩勒,实际上已经把泼墨和破墨结合起来,通过打破传统程序,利用偶然,发挥天趣,造成意想不到的效果。
《世家》是《南方人物周刊》上“家族史”专栏历年精品的结集,记录梁启超、曾国藩、袁世凯等八位近现代风云人物的百年家族史,既上溯其家族发迹之源,又追踪其子嗣延续之流;纵观其气运之流变,细窥其陨败之兆象,《世家》揭示其荣盛之玄奥。实可谓“记一家兴衰,观百年荣枯”。随文配有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更特别制作“垂丝图”梳理家族谱系,可谓兼取《史记》书表纪传之长,使得此书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堪称一部别开生面的近现代家族史。
本书有毛泽东的老朋友纪登奎、毛泽东的俄文翻译师哲、毛泽东的秘书张玉凤、毛泽东的干女儿、大儿媳刘思奇等对他的深切回忆和评说;披露了“毛泽东与'9.13事件';“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交往秘闻”;“毛泽东晚年生活”。通过对胡耀邦的夫人李昭及子女、身边工作人员深入采访,记述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鲜为人知的生前死后”;通过到纪登奎家对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面对面的拜访,披露了这位政治家的生活状况和对中共高层人和事的回忆。通过对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采访,展现了这位“铁腕女副总理的魅力”。通过对原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素文的多次深入采访,写出了这位“出生于售货员的副委员长的传奇人生”;通过对中共中央候补委员,闻名全国的大寨党支部书记郭凤莲的深入采访,
中国对联艺术源远流长,对联作品浩如烟海。因此关于对联的图书也是极其庞多。近读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牛宏泰撰写的《千古才情万古对》,颇觉别出心裁,通过五十位名人的对联故事,由点到面,写出了一部中国对联精华史,一部中国文字人生史,一部中国才人智慧史。第一,本书虽然只是选取了五十位名人作为线索,但作者用加注的方式,把一幅幅对联的传说和流变交待的清清楚楚,让读者一眼便了然于胸。特别是书末的附录,收集了大量的“片玉”,充分地汇集中国对联艺术的精妙。在写作时,作者是力图将一幅好联的产生,放在一个特定氛围中,来突出灵感和环境对对联创作的意义。如书中所叙,于谦14岁赶考,碰巧主考官也叫虞谦。考前点名,主考连叫三次“于谦”,于谦不应答。主考不高兴地问为何不答?于谦说:“小生与主考同名,故不敢答。
本书试图为30位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做心理素描,涉及的人物有人格障碍者(如拿破仑、希特勒)。也有人格完善者(如李世民、苏东坡)。有自我分裂者(如赵构、朱元璋),也有自我整合者(如林肯、贝多芬),等等。 作者岳晓东博士运用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精神分析等基本心理学原理勾画出这些历史人物突出的人格特征与情结表现,并对其历史功过做心理学的剖析。他将心理学的种种抽象概念具体化、生活化、鲜明化地融入千史海钩沉。
《为了忘却的岁月(我与民主人士的过往)》源于笔者汪东林自2011年2月起连载于中国文史出版社《纵横》杂志的20余期41篇文章。在《纵横》杂志连载期间,一直沿用“图文小记”的栏目,总题目是“往事历历情谊深”。《为了忘却的岁月(我与民主人士的过往)》此次结集出版,改题为“为了忘却的岁月”。通观“图文小记”41篇,每篇重点写一个人物,其中33位是已故的老前辈,从文章的总体内容看,大多涉及非常时期的人和事。笔者记下这些,是为了给后人留下亲身经历的史料;而忘掉这些,则为了祈求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