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鲁达,举世闻名的伟大诗人。他踏遍世界,足迹密布亚洲、欧洲、美洲。他是历尽沧桑却始终拥有童心的孩子。 以一段段诗意而饱含人生体验与智慧的文字,缀连起宽广似海的一生,放射着有趣灵魂的恒久光芒,映照出整个20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 我的生活丰富多彩,这是诗人的生活。 我是杂食动物,吞食感情、生物、书籍、事件和争斗。我真想把整个大地吞下。我真想把大海喝干。 我家里收集了大大小小许多玩具,没有这些玩具我就没法活。不玩的孩子不是孩子;不玩的大人则永远失去了活在他心中的孩子,而那却是他十分需要的。我也像造玩具那样建造我的房子,并且在这所房子里从早玩到晚。 我要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就只是人,除此没有其他头衔。人们不会为一条戒律、一句话、一个标签而苦恼。 我见过不同的海洋,遇见过无数的人。我改
《胡适口述自传》,介于自传和他传之间,是了解胡适其人其学的入门书。 20 世纪50 年代,胡适应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之请,受唐德刚采访,以英文口述生平,于1958 年完成十六次正式录音。本书即是由唐德刚根据录音,对照参考、综合译出,并于1959 年经胡适手订而成。这也是唐德刚在哥伦比亚大学与胡适亲身交往、提着录音机完成的一项傲人的“口述史传工程”。 在这里,胡适回顾了自己一生学术研究的历程,从投身文学革命、到审视中国哲学史,重新发现禅宗的历史,再到批判性地研究白话小说,忆及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主要思想,是一本包罗了胡适学识、思想、生活、家庭背景等各方面的小书。唐德刚将胡适的英文口述译为中文后所作的注释评论,更是不可不读的好文章,一方面,胡适口述中出现的一些记忆误差、难言之隐透过唐注得
在本书翻译过程中,从英国传来噩耗:丹宁勋爵于1999年3月5日在他的家乡英国罕布什尔郡的惠特奇逝世,终年一百岁。丹宁勋爵的这本书和他的另外几本书不同,它不是一部法学著作,而是一部传记,是作者早就承诺奉献给英国读者的传记。丹宁勋爵在1978年在他的《I地律的训诫》一书中说:“能在本世纪——英国人民历危险的世纪——生存下来,多少是件值得欣慰的事。我们一家尽了自己的力量,兄弟五人都参加了战争。其中两个牺牲了。他们是我们当中的精华。另外三个还活着,一个成了陆军上将,一个成了海军上将,我成了上诉法院院长。将业如果有时间,我要向你们讲讲我们一家的故事。”三年后,作者完成了这本传记。在这本传记中作者主要讲述了他们一家的故事:讲到了他们兄弟五人的故事,也讲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求学经历;讲到了战争,也讲到
《如果种子不死》是纪德享誉世界的自传作品,书名典出《·约翰福音》:“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掉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纪德取其作为书名,是反其道而用之,坚持做“仍旧是一粒”的那颗的种子。纪德的自传是一部艺术品,或者说是一位青年艺术家的真实画像;他以令人震惊的真诚、坦率以及激情,毫无遮掩地描绘出一位空前敏感、矛盾而又多变的作家和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心路历程,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自传之一。
命运多舛,身世传奇,两岁离母,十二岁被抢亲,十六岁逃婚。 凄美爱情,她的初恋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从巨富到囚犯,她究竟会面临怎样的人生判决。 精彩晚年,孑然一身的她将何去何从。 靠山山要倒,靠人人要走,凡事靠自己。 没有危机就是危机。 人品就是品牌,好的品牌是人品。 做人原则:坚持信念:做人诚信:少获利,不欠人情。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 经营你的长处,不要经营你的短处。 信仰不倒,希望不倒。 能低头,但不能失去人格。 不管身处何地,做人重要。 对自己负责,什么样的环境都不会放弃你。 拒绝同情,拒绝可怜。 职业可以平凡,灵魂需要高贵。
奥利弗?萨克斯是美国著名的神经学家,在医学和文学领域均享有盛誉。 他将学原本艰深难懂的理论,深入浅出地穿插在生动的病例中。在他的笔下,每一个病例都不只是病例,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每个病人也并不是病人,而是大脑中住着另一个灵魂的人。 在他笔下,那些冰冷的医学名词和临床病例,更像一场场触及心灵的奇特冒险,等待我们用深刻的理解与洞见,走进那个未知的精神世界。 他的一生为三则信条影响:友爱他人,寻找归属,坚信不疑。他以身试药,亲自体验各种感官产生的幻觉。他把病患的经历变为人类共同的经验,为我们揭示生命的偶然与无常。 萨克斯医生在82岁的时候离开人世,生前留下这本珍贵的自传与回忆录,记录他完整而精彩的一生,跨超学科的界限,充满悲天悯人的巨大感染力。
在世界文学史上,歌德与但丁,莎士比亚齐名,并称“诗圣”。他是公认的世界文学巨人之一;歌德去世,哲学家海涅视为“艺术时代的结束”。 文学家卡莱尔在致爱默生的信中,说在歌德身上跟在但丁身上一样,“隐藏着一种预言家式的深沉的忧伤”。 拿破仑在爱尔福特同歌德会晤后,说“这才是个人”:不是苦行者、神秘主义者、圣者、隐士、唐璜或诗人的诗人,而是一个不遗余力地试图达到“一般世俗人”之形式的人。
命运多舛,身世传奇,两岁离母,十二岁被抢亲,十六岁逃婚。 凄美爱情,她的初恋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从巨富到囚犯,她究竟会面临怎样的人生判决。 精彩晚年,孑然一身的她将何去何从。 靠山山要倒,靠人人要走,凡事靠自己。 没有危机就是危机。 人品就是品牌,好的品牌是人品。 做人原则:坚持信念:做人诚信:少获利,不欠人情。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 经营你的长处,不要经营你的短处。 信仰不倒,希望不倒。 能低头,但不能失去人格。 不管身处何地,做人重要。 对自己负责,什么样的环境都不会放弃你。 拒绝同情,拒绝可怜。 职业可以平凡,灵魂需要高贵。
当1949年中国共产党打败美国支持的中国国民党,建立新中国后,美国有不少人指责当时的一群“中国通”让美国失去了中国,这群中国通,包括学者欧文·拉铁摩尔和费正清,外交官柯乐博、埃默森、谢伟思和范宣德,以及本书的主人公约翰·帕顿·戴维斯。 此书是戴维斯的自传,记述其从出生一直到1954年所遭遇的不公正事件。他以散文化的笔触记录了自己的私人生活,以及在不同时期所从事的不同外交工作。通过此书我们得以窥见二战时期乃至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的性质及其变化。
本书是邓力群同志关于自己1915至1974年(60年)革命经历的自述。全书共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从老家到北平(桂东老家;从长沙到北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第二部分:延安八年;第三部分:东北岁月;第四部分:新疆三年;第五部分:从中办到《红旗》(在中央办公厅;八大前后 ;担任《红旗》杂志副总编 ;陪毛主席读书;参加广州调查和起草人民公社六十条 ;编辑《刘少奇选集》;七千人大会前后 ;西楼会议和1962年调整 ;八届十中全会前后 ;1963—1964年的文字工作及其他;参加“四清”;“文革”初期 ;干校生活 ;回北京以后;简短的结语) 。全书语言简洁、生动,史料价值高,可读性强。本书稿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2015年7月20日《关于同意安排 选题的函》(出版管字 1921号)批准出版。
《海伦·凯勒自传:我生活的故事》是凯勒的处女作,记录了海伦·凯勒心理与智力成长的精彩过程,也有她与20世纪美国名人交往的有趣故事。作品语言清新,笔调活泼,将励志故事与文学叙述结合,被马克?吐温等誉为“世界文学目前无与伦比的杰作”。
《从文自传》是“沈从文散文新编”系列丛书之一,本书单行本初版于1934年7月回忆作者“生长到将近15岁才离开的凤凰小城”,及后来几年的行伍生活。 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我最初与水接近,便是那荒唐表哥带领的 《从文自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全译本)》之所以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在于它的真挚而强烈的感情,在于它所给予读者的敞开心扉的亲切感。在这部用人称写的、富有激情的作品里,作者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表达了她的生活态度。
当1949年中国共产党打败美国支持的中国国民党,建立新中国后,美国有不少人指责当时的一群“中国通”让美国失去了中国,这群中国通,包括学者欧文·拉铁摩尔和费正清,外交官柯乐博、埃默森、谢伟思和范宣德,以及本书的主人公约翰·帕顿·戴维斯。 此书是戴维斯的自传,记述其从出生一直到1954年所遭遇的不公正事件。他以散文化的笔触记录了自己的私人生活,以及在不同时期所从事的不同外交工作。通过此书我们得以窥见二战时期乃至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的性质及其变化。
在世界文学史上,歌德与但丁,莎士比亚齐名,并称“三大诗圣”。他是公认的世界文学巨人之一;歌德去世,哲学家海涅视为“艺术时代的结束”。 文学家卡莱尔在致爱默生的信中,说在歌德身上跟在但丁身上一样,“隐藏着一种预言家式的深沉的忧伤”。 拿破仑在爱尔福特同歌德会晤后,说“这才是个人”:不是苦行者、神秘主义者、圣者、隐士、唐璜或诗人的诗人,而是一个不遗余力地试图达到“一般世俗人”之最高形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