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 斯威夫特:一代巨星的崛起》是知名女歌手泰勒 斯威夫特的图文传记。 从发行第一张乡村音乐风格的专辑到如今称霸排行榜,泰勒已经成为屡破纪录的超级巨星,全世界都为她疯狂。泰勒 斯威夫特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歌手。近20年来,她在音乐行业开辟了自己的道路,磨炼了专业技能,成为有史以来ZUI有影响力的唱作歌手之一,表演才能也堪称一绝。 时代之旅 世界巡回演唱会既是一场庆典,回顾了她的音乐发展历程,也是在提醒人们,从那个怀揣音乐梦想、抱着吉他在卧室里写歌的女孩到今天,她走过了一条多么漫长的道路。 本书将带你重温泰勒从小到大的励志经历,深入了解她的每一张专辑、每一首歌,看看她是如何成为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文化偶像和正能量代表的。
让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我的故事。 不加粉饰,不耍滑头,不遮遮掩掩。在时间将其美化之前,用我当时稚幼的声音,孩子的思维,呈现我所经历的、原原本本的生活。 我的学习一塌糊涂。我想要学习的是外面的生活,而不是怎么将屁股粘在椅子上。在学校,我没有交到朋友,大家觉得我太古怪了。只有潜入大海我才感到自在,但这个乐趣被一位粗鲁的医生下了永jiu禁令。 关于我的未来,没有任何信息、提示、预兆,也没有任何可以追随的榜样。只有一个真实的黑洞,里面全是虚空。我就像搞坏了硬盘,还不知道如何初始化。 这是吕克 贝松跌跌撞撞走到成功殿 堂的故事,一个 坏孩子 在这个世界找到坐标和方向的历程。
伍连德(1879 1960)是中国抗疫先驱,在东北鼠疫阻击战中力挽狂澜,成功控制了疫情,当时年仅32岁。晚年在剑桥大学李约瑟的约请下,用英文撰写了这部回望一生的自传。书中不但再现了抗疫过程中惊心动魄的细节,介绍了其中关键的防控措施,还回顾了自己的童年和学生时代,从求学剑桥到回国报效,建立防疫体系、医院和中华医学会的过程,以及回到马来亚后的家庭生活。
聂鲁达,举世闻名的伟大诗人。他踏遍世界,足迹密布亚洲、欧洲、美洲。他是历尽沧桑却始终拥有童心的孩子。 以一段段诗意而饱含人生体验与智慧的文字,缀连起宽广似海的一生,放射着有趣灵魂的恒久光芒,映照出整个20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 我的生活丰富多彩,这是诗人的生活。 我是杂食动物,吞食感情、生物、书籍、事件和争斗。我真想把整个大地吞下。我真想把大海喝干。 我家里收集了大大小小许多玩具,没有这些玩具我就没法活。不玩的孩子不是孩子;不玩的大人则永远失去了活在他心中的孩子,而那却是他十分需要的。我也像造玩具那样建造我的房子,并且在这所房子里从早玩到晚。 我要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就只是人,除此没有其他头衔。人们不会为一条戒律、一句话、一个标签而苦恼。 我见过不同的海洋,遇见过无数的人。我改
本书以张宇燕的学术思想历程为主线,涵盖了张宇燕书写、发表的论著及其写作背景,读过的并且受到影响的学术观点、书籍,进行过的或正在进行的各种思考,接受过的及传授过的经验与启示,等等。内容广阔却层次分明:不仅包括了张宇燕深耕的制度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等领域,还涉及了张宇燕进行的跨学科研究,例如历史哲学、语言、时间之矢,甚至道义与信仰等。本书文字的启发性已漫溢至经济学之外,是一本值得广大读者、 学习者 细细品读的经济学家学术自传。
那些往事虽平凡,却真实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那 些儿女情、战友情、爱国情虽朴实无华,却深深地影响了我的后半生,乃至于我的人生;那些生活琐事、革命往事、创业故事虽然微不足道,却是我的后人们所不曾经历的。我将这些回忆分别整理,一来为自己的漫漫人生做一次回顾,二来是将那些不能忘却的往事化为一笔宝贵的财富,留给我的子女,希望他们能够将老一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孙曰修,17 岁参加八路军;20 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经历战火淬炼;24 岁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入朝参战;26 岁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深造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后方勤务教研室教员;39岁入越南执行战前后勤实地勘察调研等任务;43 岁被下放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贺兰山 五七干校 ;45 岁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
本书以口述自传的形式,简明而生动地叙述了著名文史学家冯其庸先生九十多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和他所开辟的学术道路。冯先生出身贫寒,努力攻读,毕业于著名的无锡国专,后投笔从戎。 1949年以后,历经风云变幻,仍一意向学,不仅主持校订《红楼梦》而成一代红学大家,创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提出 大国学 新概念,更十赴新疆,三上帕米尔高原,又穿越米兰、罗布泊、楼兰、龙城、白龙堆、三陇沙入玉门关,查实了玄奘自于阗回归长安的*后路段。他重视文献记载,重视地面遗迹的调查,重视地下发掘的新资料。三者互相印证,才作定论。这一颇有心得的学术路径在其口述自传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西门子自传讲述了作者的成长和工作和科研活动,包括布设海底电缆、发明发电机等重要活动,还有企业建立和经营的一些活动,包括传主本人内心活动的描述非常生动、真切。人们可以从中了解这位企业家、科学家的成长历程,特别是他在人生重要转折点的抉择过程,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提供参考。 西门子是德国工业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发明家和企业家,他和企业的成功是德国工业崛起的标志。西门子生活、科研活动和工业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对于培养青年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勇于创业的精神有很大帮助。
命运多舛,身世传奇,两岁离母,十二岁被抢亲,十六岁逃婚。 凄美爱情,她的初恋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从巨富到囚犯,她究竟会面临怎样的人生判决。 精彩晚年,孑然一身的她将何去何从。 靠山山要倒,靠人人要走,凡事靠自己。 没有危机就是危机。 人品就是品牌,好的品牌是人品。 做人原则:坚持信念:做人诚信:少获利,不欠人情。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 经营你的长处,不要经营你的短处。 信仰不倒,希望不倒。 能低头,但不能失去人格。 不管身处何地,做人重要。 对自己负责,什么样的环境都不会放弃你。 拒绝同情,拒绝可怜。 职业可以平凡,灵魂需要高贵。
曹德旺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高山 ,9岁上学、14岁辍学,卖过烟丝、贩过水果、修过板车。1983年承包高山异型玻璃厂。1985年将主业迅速转向汽车玻璃,改变了中国汽车玻璃市场100%依赖进口的历史。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1993年福耀玻璃登陆A股。2001-2005年,经过艰苦奋战,历时数年,花费一亿多元,相继打赢了加拿大、美国两个反倾销案,震惊世界。福耀玻璃也成为一家状告美国商务部并赢得胜利的中国企业。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某些领域代表当今世界很高的制造水平,成为——宾利、奔驰、宝马、路虎、奥迪等豪华品牌重要的全球配套供应商和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厂商,在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地设有工厂。2009年5月30日获得 “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这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位华人企业家获此殊荣。有着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 “安永企业家奖”于1986年在
本书以解海龙五十年来的摄影生涯为核心叙事线索,讲述了解海龙从业余摄影爱好者,成长为中国著名摄影家的人生历程。同时,在书中,解海龙还以历史亲历者的口吻,重点讲述了希望工程救助失学儿童及他助力希望工程的故事。解海龙作为支援希望工程的标志性摄影家,是中国摄影家群体的杰出代表。以解海龙为代表的摄影人用摄影术激发了中国人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大众摄影和专业摄影推动中国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典型案例。 这项以 希望 命名、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使命的社会公益事业,为未来种下希望,用希望点亮未来。希望工程已不仅仅是一般的教育公益项目,而是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体现强大凝聚力,铺筑自己未来复兴之路的伟大工程。
本书基于20世纪西方自传理论话语模式发展的特点,对其理 论批评的古典模式、现代模式、后现代模式这三大话语模式进行了 系统深入的梳理和剖析,并回顾了20世纪中国自传理论学术发展 史,阐述了五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传理论批评话语模式。作者认为: 不同理论派别对自传认识的理论概括,需要我们进行批判、接受、 消化与创新。
白崇禧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一生以军事为业,参加过护法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及历次圈共内战。1924年加入国民党后,始终担任国民革命军、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在民国史的各个阶段,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部口述自传,是他晚年的访问记录。由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经过128次访问。历时四年完成。其史料之详备。挖掘之深入,细节之丰富,是口述史中极为少见的。 白崇禧作为新桂系的代表人物,一生经历复杂,不但长期坚持反共立场,同蒋介石之间也若即若离,恩怨丛杂。纠缠不清。这使他在陈述史实时,难免有某些党派和派系的成见,影响史料的客观性,希望读者给予分 析和鉴别。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力量,它不问出身,不问来路,只问你是否热爱。 他曾因出身贫家而被人轻视,但那只是他通往成功的垫脚石。 他曾因不懂人情世故而被人排挤,但那只是他理解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他曾与命运抗争,因为他知道,只有不畏挑战,才能不负音春。 翻开这本书,让我们一起走进叶根友的世界,感受那份对书法的无限热爱,体会那份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在他的故事里,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对梦想的追逐,都是对生活的然爱。在他的旅途中,梦想从未有过终点。
本书是邓力群同志关于自己1915至1974年(60年)革命经历的自述。全书共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从老家到北平(桂东老家;从长沙到北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第二部分:延安八年;第三部分:东北岁月;第四部分:新疆三年;第五部分:从中办到《红旗》(在中央办公厅;八大前后 ;担任《红旗》杂志副总编 ;陪毛主席读书;参加广州调查和起草人民公社六十条 ;编辑《刘少奇选集》;七千人大会前后 ;西楼会议和1962年调整 ;八届十中全会前后 ;1963—1964年的文字工作及其他;参加“四清”;“文革”初期 ;干校生活 ;回北京以后;简短的结语) 。全书语言简洁、生动,史料价值高,可读性强。本书稿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2015年7月20日《关于同意安排 选题的函》(出版管字 1921号)批准出版。
《永不停步》是叶培建院士的一部自传体作品,延续作者《走在路上》一书,作者主要讲述了2018年至今的深空探测成果,自身的参与和经历,以及获得各项奖励的感受、心得和再立新功的愿望。书中描写了作者如何做好薪火相传,特别是兼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院长所作的点点滴滴以及一些影响作者的重要的人和事。书稿中流露出浓浓的爱国情怀,从出国留学,义无反顾返回国内,开始着手研究工作,叶院士的脚步从未停歇,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全书洋溢着对深空探索的执著热情,以及对薪火传承的责任担当。
肯尼迪遇刺案! 枪击案! 辛普森杀妻案! ……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破不了! 一个穷人家的小鬼,如何成为全世界很杰出的法医? 一个身上有50美金的loser,如何半工半读到博士学位? 一个备受歧视的华人,如何在美国成为很受人尊敬的人? 想看一本荡气回肠的励志书? 想看一部曲折离奇的破案实录? 就这本书!它能满足您的所有阅读需求!
本书作者张云成因病从小到大只上过一天学。23年只能天天在炕上坐着,眼中的风景是自家院子。肌肉萎缩到不能自己穿衣和洗脸,拿不起一本书、一杯水 但他一直有一个梦想 当作家。在志愿者张大诺的指导下,他用6年时间,写就了这部20万字的自述。这是一部由肌无患者写就的、真实再现肌无力患者生活以及坚强的励志之作。2003年本书第一版出版后,入选由共青团中央、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组织评选的 全国青少年喜爱的优秀图书 、 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 ,获第十届广西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青年》、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英文版)等近百家媒体对本书的出版进行了报道和推荐。今年值本书出版20周年,对其进行再版,追加并调整了部分内容,相信一定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
蔡志忠自15岁开启自己的职业漫画生涯以来,至今仍持续从事动漫行业,并兴致勃勃、乐在其中。本书以蔡志忠个人成长时间轨迹为线,结合漫画作品叙述了蔡志忠人生的几个重要时段,以及与漫画创作有关的人、事
《荣格自传》是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于83岁高龄时回顾自己一生的作品。荣格打开自己的心灵,和读者一起探讨他丰富的人生和精神世界,揭开无意识的神秘面纱。这本书汇集了荣格各个时期的特殊经历和对人的心灵的思考,虽以“自传”为题,却是荣格毕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能全面地认识荣格,还能一窥心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分歧、走向,以及伦理学、哲学等学科的诸多重大命题,是读者了解心理学,尤其是分析心理学的敲门之作。申荷永老师研究荣格多年,被誉为国内荣格流派第一人。他在《荣格自传》每一章开头的领读部分提纲挈领地点出阅读要点,简明扼要地介绍相关写作背景,不仅能帮助我们抓住荣格思想的精髓、理解荣格思想的价值,更能引领我们感悟自己与荣格思想的关系,认识名家眼中的心理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