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影响颇大的历史人物,他是新文化的战士,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思想历久而弥新,他的影响在海峡两岸十分深远。胡适传易竹贤教授以史家之思、作家之笔为胡适立传,使读者对胡适的一生有深入的了解,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沈万三的屯堡后裔》是一本由其后裔亲口讲述明代江南首富沈万三在贵州省平坝县天龙屯堡被发现的真实故事,近日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讲述者为沈万三的第十八代传人沈向东。 沈万三是元末明初的一个商人,他的致富本领与经商的理念,使他在数十年间聚财无数,也使他的声名远播天下。余秋雨先生曾说:沈万三是“中国十四世纪杰出的理财大师”。
《东方舞苑纵览:从舞者到学者的于海燕》主要以东方舞为研究对象,详细地介绍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传统舞蹈的类型、表演程式以及舞蹈的特性,对不同舞蹈的文化渊源与文化异同的钩沉和比较亦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蒋介石后传?1949-1975蒋介石台湾26年政治地理》独家揭密蒋介石在台26年私史、政史、秘史 三史首揭;首次披露蒋介石在台26年治人、治事、治政 全程回顾;首度公开蒋介石台湾34处秘密行馆里的隐蔽历史。在大历史背景下,以蒋介石、蒋经国在台湾的几十处行馆为经线,以蒋氏父子的政治活动、对外关系、家庭生活故事为纬线,记述蒋介石在1949年败退台湾后人生最后26年的详细情况。蒋介石在台的行馆故事和他的整个人生一样,充满起伏矛盾,这些行馆融入了一次次历史事件和进程之中,它们之所以引人注目,一方面是这些行馆几乎遍布全台风景绝胜之地,另一方面是它们几乎每处曾经和一系列的历史事件紧密相连而又因主人的身份受管制严密,寻常人不得其门而入。本书把这些行馆存在的前世今生均作以详实的讲解,配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本书作者的实拍图片
《王炳照口述史》对于口述史这个形式,我一直是很有兴趣,也是我比较关注的。中国教育史学科的研究方式、范式相对简单、薄弱。近些年来,我希望能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人类学的、历史学的、社会学的,引入到中国教育史的相关研究中。我总觉得,口述史不应仅仅是个体的自传人生,更应该是在大的历史背景下,体现的是个体生命所承载的时代要求和学术追求。对于“话语分析”和“叙事”两种倾向的著文方式,我更倾向于明了易懂、饶有趣味的“叙事”,于是“”成为《王炳照口述史》风格;在学生整理口述史的过程中,我要求要结合档案资料相互印证,这也算是对口述史这种记录历史方式的一种探索吧。
《斯诺与中国》较详细记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国际反法西斯战士埃德加·斯诺的生平事迹,作为对这位中国人民伟大朋友的纪念,更深切地希望广大青年朋友通过阅读斯诺。了解和学习他为中美人民友好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和他的高尚品德,把斯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下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