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飞机C919成功试飞,我国已实现了大飞机梦。今年已近90岁的程不时是新中国*代飞机设计师,程老不仅是中国飞机发展的见证者,更是亲历者。程老少年时代经历了抗战的苦难,立志航空救国,自21岁投身我国的航空事业,80多年来为了祖国的大飞机梦不懈奋斗。本书以*人称自传体的形式,饱含深情地记叙了他的科技报国情怀。
本书是作者关于童雋在1963年至1983年的部分记录。作为与杨廷宝、梁思成、刘敦桢并称为中国建筑师中的“建筑四杰”的童寯,大概是四人中最孤独的一位。多年以后,新一代年轻人只知道南京工学院中大院一楼阅览室里有一个老人,总是坐在某个固定的座位上。他称自己为钟。这个可能因为他像钟一样准时,在固定的位置一坐一天像座钟 “建筑四杰”里只有童寯不是院士,也没有任何官职。在他人生的最后20年,他的圈子小得只剩下南工建筑系的一张书桌,但他的学术视野却包罗古今中外:从中国古典园林的考证(《江南园林志》、《造园史纲》),到东西方建筑的比较(《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再到雕塑、绘画史的研究(《中国绘画史》、《中国雕塑史》)。他的人生的最后20年,是怎样的?
本书四十年来,安藤忠雄从没没无名、只能躺在事务所地板发呆、打滚、到处找空地发想建筑样式的非学院出身建筑师,至今日争相为世界各大学建筑系聘请授课、并在世界各地留下各种融入自然环境的建筑作品的建筑家,他的六十八岁人生,几乎都是站在黑暗中,朝着眼前的光明,不断抓住机会拼命向前实现梦想。 书中收录上百张珍贵照片——安藤忠雄幼年、青年等私人照片、手稿、建筑照片。安藤忠雄历经拳击手、自学走向建筑家之路。但并不是事事如愿,人生很多经历都以失败收场。但他从剩余的可能性中,抓住了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生存下去。而现在,他不只是为建筑而生,更致力于环保理念的宣扬、透过种树与环境改造,倡导永续共生的概念。
桢文彦,192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一生致力于发展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以精细的手法使建筑表现出理性的思维。 桢文彦对建筑和城市都有着独特的见解,他采用散文式的构造方法,赋予建筑更多层次的内涵。他主张开放性的结构,以极强的适应性满足时代变迁的要求,同时他十分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极力为建筑物赋予人性和文化的特征。
建筑是由具体的物质构成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并无任何固定的特殊的形状,我们把物质的形态归结为圆形、方形和三角形,这是一种近似理想的结果。几何学不过是在对自然的表达和模仿以及数学、物理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约束。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形体都带有人为的痕迹。 构成自然和建筑物的形体带来空间的变化和联想,在正常的情况下,形体的存在在建筑学的意义上有两个层次:个层次是基本的、稳定的、可解读的;第二个层次,由于变构的存在,而变成复杂、动荡、不确定、暧昧、含糊的设计基调。 如果说安藤忠雄的作品基于一种正规的现代主义建筑形体的话,那么蓝天组的作品就完全是另一层次的东西了,它们突破了我们对建筑形体的基本定义,突破了人们对空间一般的感受力和想像力。蓝天组的出现意味着革命,他们一直冲在当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