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明成祖永乐十九年:中国发现美洲大陆,早于哥伦布70年;中国人发现澳洲,先于库克船长350年;中国人到达麦哲伦海峡,比麦哲伦的出生还早一个甲子;中国解决计算经度的问题,远远领先欧洲三个世纪。过去的历史课本都可以扔了,过去学的也可以遗忘,因为这本书可能会改写一切。爆炸性的内容,颠覆既有认知。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在总兵太监郑和的带领下,历宏伟壮观的船队从中国出发,其中不乏150米长的巨舰。中国船队如同海上仙山,阵容最浩大时各种船舰达100余艘,各类人员28000余名。其出航的目的为“宣德化而柔远人”,这次旅行历经两年,并环游地球一周。 当他们回航时,盛极一时的明成祖朱棣早已体衰势微,中国也走上锁国道路。巨船任其腐朽,远航的记载也遭到毁弃。从此再也没有人知道那段历史的真相。本书作者的
世界各国从分散发展到趋于一体,大抵从15世纪、16世纪开始,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清朝从1644-1912年共延续了268年,这是世界历史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王朝却依然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自守,使封建社会的中国越来越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洋枪洋炮面前不堪一击;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在18世纪世界历史的大变局中,康乾盛世不过是中国封建社会“落日的辉煌”,而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清朝日益衰颓,已奏起了“落日的挽歌”。
《质疑四大文明古国:颠覆历史常识》就是通过多元化、多学科协同研究,对于过去几个基本历史观点进行质疑,并在前人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1)对于l900年梁启超提出的 四大文明古国 说法进行质疑,并提出 人类文明五摇篮(或发源地) 的观点; (2)对于西方考古学界 史前考古三分期说 进行质疑,并提出 在石器时代与铜器时代之间必须划分出一个陶器时代 的观点; (3)对于严复、陈独秀等关于 封建制、封建主义 的说法进行质疑,并提出 秦代以后中国历史进入皇权时期而不可称为封建时期 、 五四运动的目标是 反 而不是 反封建 、近几十年来所谓 封建主义 实质上是皇权主义和宗法主义 的观点; (4)对于目前通行的世界历史教科书的撰写模式,提出还有一种新的写法,即从总体综合与局部分析比较相结合的角度,全球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成熟书目分类系统,在目录学和传统学术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本书旨在对二千年来的《汉书·艺文志》研究史作全面疏理,书中既对前人成果萧兰并撷、博参广考,又平亭是非、议论得失,无疑正是朝着既有事实概括又有价值判断的方向努力的。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本书在广泛征集基础上,同时借鉴了许多已经出版过的毛主席画册的编辑经验,由在中南海工作过的离退休老干部和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离退休资深编辑等人士编辑而成。本书共收录毛主席各个历史时期珍贵照片550幅,其中有5幅照片属首次公开发表。本书参照毛主席传记的时间顺序编排,并请有关文献、档案部门的专家审核,撰写说明文字,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毛泽东主席的音容笑貌和丰功伟绩,为弘扬革命传统精神,实现百年强国梦共同奋斗。
《济南历史文化读本:齐长城漫话》共分为十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齐国为什么修长城、齐长城的修筑时间、齐长城的具体走向、齐长城的建筑特点、齐长城的防御战略、齐长城沿线的战事、齐长城的后世命运、齐长城的民间传说等。
成都平原地理环境与水系形成;成都平原治水历史与治水丰碑;古蜀文明与河流文化;川西林盘与河流聚落;流淌的无墙博物馆;抢先发售定制整理成都河流大事记;古代与现代人与河流的生动故事;丰富的河流游览、湿地观光、滨水古镇、观花观鸟等导览;海量河流示意图、精彩图片、手绘图。
成都平原地理环境与水系形成;成都平原治水历史与治水丰碑;古蜀文明与河流文化;川西林盘与河流聚落;流淌的无墙博物馆;抢先发售定制整理成都河流大事记;古代与现代人与河流的生动故事;丰富的河流游览、湿地观光、滨水古镇、观花观鸟等导览;海量河流示意图、精彩图片、手绘图。
《明人笔记中的戏曲史料》围绕《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年版)—书未收或失收的明人笔记开展整理工作,广泛搜集、辑录了明代72位作家、77部笔记中与戏曲有关的史料,加以考订注释,汇为一编。对研究明代戏曲的剧目、作者、演出形式、艺人活动、杂戏体制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提供了珍贵资料。
本书为文史随笔集,书名源于俗语“世事如棋日日新”。以围棋棋理、围棋战术、围棋人物、围棋故事等为引子,结合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进行书写,分十诀,行文轻松流畅,可读性强,对广大学生、围棋爱好者、文史爱好者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和传统智慧,具有积极意义和励志作用。文图并茂。
中国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正是众多普通劳动者,各行各业中的能手、状元,创造出恢弘的庙宇、精巧的石桥、幽雅的园林、美轮美奂的民宅……犹如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随着时光的流逝,这幅图慢慢地褪去了本真的色彩,不复当初的面貌了,但是早先的遗存仍旧依稀可见。这些旧的业态,不仅形象、直观地揭示了劳动的真谛,而且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特定阶段的社会生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说明。 《中国古代三百六十行》以经济高度发展的宋代江南地区为主,记录了古代中国社会各行各业的实况,并配以精美的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既有史料性,又有观赏性。这部书的出版,给不谙史事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历史读本。
本书为文史随笔集,书名源于俗语“世事如棋日日新”。以围棋棋理、围棋战术、围棋人物、围棋故事等为引子,结合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进行书写,分十诀,行文轻松流畅,可读性强,对广大学生、围棋爱好者、文史爱好者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和传统智慧,具有积极意义和励志作用。文图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