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明成祖永乐十九年:中国发现美洲大陆,早于哥伦布70年;中国人发现澳洲,先于库克船长350年;中国人到达麦哲伦海峡,比麦哲伦的出生还早一个甲子;中国解决计算经度的问题,远远领先欧洲三个世纪。过去的历史课本都可以扔了,过去学的也可以遗忘,因为这本书可能会改写一切。爆炸性的内容,颠覆既有认知。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在总兵太监郑和的带领下,历宏伟壮观的船队从中国出发,其中不乏150米长的巨舰。中国船队如同海上仙山,阵容最浩大时各种船舰达100余艘,各类人员28000余名。其出航的目的为“宣德化而柔远人”,这次旅行历经两年,并环游地球一周。 当他们回航时,盛极一时的明成祖朱棣早已体衰势微,中国也走上锁国道路。巨船任其腐朽,远航的记载也遭到毁弃。从此再也没有人知道那段历史的真相。本书作者的
公元962年,教皇为奥托一世加冕,神圣罗马帝国诞生。民众满以为能乐享荣耀与和平,但事与愿违,帝国自有其宿命。八百四十多年后,在拿破仑铁蹄的蹂躏下,帝国终于行将就木。 1806年8月6日,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终于摆脱了枷锁,宣布神圣罗马帝国不复存在。 伏尔泰是这么形容神圣罗马帝国的:"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事实真如他所形容的这么不堪么?帝国究竟是靠什么力量维系了八百多年呢?让我们从书中寻找自己的答案吧。
在春秋五霸中,勾践是一个最为复杂的人物。他既是一个亡国之君,又是一个中兴之君。在吴国为奴期间,他饱尝常人不能忍受之耻辱。归国后,他卧薪尝胆,把自己放在低卑的位置上去敬信群臣,集合众谋,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了强吴,旋即北上,大会诸侯于舒州,成为中原之霸主。危中求存的政治环境,造就了勾践阴阳相违的双重人格。他是一个政治家、谋略家,韬光养晦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个阴谋家。
《风雨岁月:1964-1976年的清华》作者刘冰原是清华大学党委第一副书记,亲身经历了清华大学“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并因其所处的地位而深受冲击`。十年中,刘冰等人三次向毛主席、党中央写信,反映清华大学“文革”的一些错误做法以及“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共和国史上那场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从文教领域首先发动的,清华大学作为高校的重中之重首当其冲。1975年8月和10月刘冰等人告发迟群、谢静宜的两封信被毛主席批为“矛头是对着我的”,这使清华大学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处于风口浪尖上,刘冰等人也被打为“右倾翻案的急先锋”。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33:五代时代小分裂》主要内容简介:《柏杨版资治通鉴》获选一九八三年度台湾“影响力的书”。《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动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史书。九百年后的今天,柏杨先生耗时十年(1983-1993)将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译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33:五代时代小分裂》为《柏杨版资治通鉴》第三十三册《五代时代?小分裂》。
本书收集了工作室成员和课题项目组成员的教育科研论文,予以汇编成册,其中设有“课程规划与教师素养”、“教学的策略与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整合与应用”、“考试评价和应考策略”等栏目,分别从教育教学和实践的不同方面对中学历史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总结,做到了集经验与思考于一体,融教学与教研于一体。
知识清单 、采用双栏式习题化设计。将学科知识设计成习题,便于在练习中实现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践证明,这是进行基础训练的最好方式
新课程历史学科高考能力标准解读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 部分是新课程历史学科高考能力的类型和体系。这部分内容简要叙述了新课程历史学科高考能力的分类和层次。新课程历史学科高考能力主要分为4大类12种能力,由较低能力向较高能力层次递进,高一层次能力以低一层次能力为基础,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4大类12种能力体现了社会科学所具有的共性研究特征与方法,构成新课程历史学科高考能力标准体系。 第二部分是新课程历史学科高考能力内涵的界定和说明。这是新课程历史学科高考能力标准解读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内容以4大类12种能力为经纬,详细阐述了4大类12种能力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为了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能力标准体系,在介绍每一种能力内涵后,都配有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典型试题为案例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