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是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在高等学校教学创新中的应用与实践——KM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本书共分4篇:篇为数理逻辑,包括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第2篇为集合论,包括集合、二元关系、函数、集合的基数;第3篇为代数结构,包括代数系统、群论初步、格与布尔代数;第4篇为图论,包括图的基本概念、图的连通性、图的矩阵表示和特殊图等。本书每章均有本章小结、相关知识点的思维形式注记图和扩展阅读,每篇均有本篇知识逻辑结构图,力图在内容、体例等方面形的模式。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离散数学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的教学科研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数学家们在组织数学竞赛活动时是有些主观考虑的: 首先,每一个年龄段中,总会有部分孩子在数学课上感到“吃不饱”,应该为这些“学有余力”的同学设计点东西提供给他们。当然这应该是比例很小的一群人,重要的是他们要实实在在地对数学有兴趣。换句话说,数学奥林匹克不是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的活动,而是“学有余力,学有兴趣”的学生们参加的活动。“学有余力”是强调首先要学好课内知识,在此基础上来学习课外知识;“学兴兴趣”是指对数学有兴趣,正像有那么多“学有余力”的学生在画画、弹琴和唱歌一样。只要这两方面结合得好,自然也就不会感到有负担了。 其次,数学竞赛仅仅是一项活动,不应该把它看得太重,要尽量用“平常心”来对待它。不应该赋予它那么多功能:升学、选人、能不能拿菲尔兹奖或诺贝尔奖,它承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