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广大中小学校开展包括跨学科教育、创客教育等新兴教育模式在内的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的需求,本书编者组织全国各地的科技教育专家,对优秀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项目进行归纳、整理、提炼和总结,将其中有代表性的活动资源汇集成书。注重突出对科技教育资源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本书为 十三五 重点图书,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 2020年)》的文件精神,汇集上海乃至全国近20年的科技教育发展和成果积累,顺应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的全方位融合带来的社会发展潮流,为更多的中小学校提供丰富的科技资源。 本稿定位于工具书,共收集了近400个活动项目,以条目式呈现。稿件分为理化、生物、环境保护、天文气象地理、模型、科技影像、跨学科活动、现代技术、创造发明等9篇,对这9个领域内的科技教育活动资源进行了精心整
全套7本,1-6年级每个年级各一本,外加一本理论卷。 教师用书。参照图书,教师可以全程自测自己的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课堂教学是否过关,是否达标等问题。 让老师做到,一课一课,教学自测。在教学中,真正落实 双减 政策,落实语文 核心素养 。
本书的书写内容选自《论语》《孟子》《诗经》《楚辞》等经典要集,以及历代古典诗文名篇佳句。有的篇目的标题是本次加上的,多为篇章的首句。书法作品的书体涵盖篆、隶、楷、行、草。其中,书法家刘颜涛先生书写篆书,刘文华、季平、张继先生书写隶书,卢中南、李松、孟繁禧、杨明臣、张宇、吴行、洪厚甜、王学岭、袁波、张维忠、龙开胜、巩海涛、张志庆、程志宏先生书写楷书,张旭光、龙开胜先生书写行书,胡抗美先生书写草书。 本书在装帧设计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书为对开式,读者可同时翻阅两个半册,对照欣赏。左半册采用黑色特种纸印银、锁线装订,从右向左翻开;右半册采用白色特种纸印墨、经折装,从左向右翻开。读者遇到右半册中喜欢的书法作品,可自行裁切装裱。这种形式体现了书籍在设计理念、装帧工艺、阅读方式等方面的
本书系统分析了几种主要历史观与历史知识体系建构的关系,使教师能够理解各种版本历史教材中历史知识体系设计的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系统地论述了知识分类以及历史知识分类,指导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历史知识进行教学分析,有效发挥出历史知识的教育价值;系统介绍了几种主要教学设计理论,并对这些理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作了详细说明。本书是从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和历史学理论,经过科学分析论证而得出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在分析处理历史教材的时候面临的疑难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本书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上,力争体现立足现实、多元开放、促进教师从传统的学习结果评价,到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从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到同时关注学生认知策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从以纸笔测验为主,到真实情境中的评价。本书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点、操作技术以及评价结果的运用提出了操作性建议。对一线教师有切实的帮助。
游戏是儿童最普遍的语言。所有儿童,无论其文化背景,都在游戏着。 过去对儿童发展状况的评价通常使用经过严格抽样标准化的工具,由于样本中有限的文化、语言、生物、环境等因素和儿童能力水平会导致使用这些工具测量的结果自相矛盾。如果接受这种测试的儿童与样本不符,结果就有可能出现错误,就可能导致对儿童发展支持的需求程度作出高估或者低估的结论。因此,我们无疑需要一些能够适应不同文化和个体需求的评估方法。 本书对儿童游戏的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替代方法,它使我们能够提供对儿童的技能、学习风格、动机因素、交往模式和行为的功能性信息。这些信息就可以使我们能够基于儿童的优势和准备好的领域来制定个别化的发展和教育措施。
从传统上对分配和教育组织的关注转向对课程和教学问题的关注,是英语国家研究人员追随的研究潮流。出版引进该书是中国教育社会学国际化的标志。 本书把课程与教学问题引入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标志着教育社会学研究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将课程中知识的组织视为社会的建构;课程、教学、评价这三种信息系统是教育知识编码的实现形式,其实现过程反映一个社会如何选择、分类、分配、传递公开性知识;知识分层则体现了知识分配与社会权力分配之间的关系。研究这类问题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 我们从本书中可以看到,,知识应当在课程中得到应用,这里涉及到知识的选择、组织和评估。第二,教育知识要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三种信息系统来实现,它反映了权力的分配和社会控制的原则。第三,知
《音乐教育原理》第二版是在前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全书增加了大约40%的新材料,全书的容量扩大了10%。该书原来的范围也有所拓展,吸纳了诸如80年代以来的教育危机等问题,具体表现在《国家在危机中》等报告,以及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对文化多元主义的日益增强的呼唤,还有教育心理学的新的观点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这本书是一部原理性质的课程,其内容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提供一种核心的材料,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建构更多的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小学分册)》中穿插了大量来自于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场景,图文并茂,增强了内容的活泼性和现场感。同时,通过“超级链接”、“思维拓展”“校园广角”等小栏目的方式呈现了大量拓展性材料和山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情况,为深入学习、经验借鉴和互动交流提供了方便。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丛书》中有《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演进》,本书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研究,可与其对应。全书深入细致地回顾和分析中国古代至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细数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代直到近代鸦片战争时期、清末、民国、国民政府以及根据地的职业教育发展,从中探索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途径。
时光变迁,衷情不改。2003年倪志刚校长调入、2008年陆军校长主政,我们对“走班制”分层教学的研究,没有中止实践,也没有停滞不前。尤其是近年来,学校领导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走班的模式作了多次大的改革,深化了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拓展了对班级管理、教学评价的研究。学校所申报的两项课题“在‘走班制’分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和谐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和“在‘走班制’分层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分别被列为徐汇区教育科研重点项目和国家教师科研基金会列为“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也使我们的研究更加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面向全体的全面发展、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终身受益的持续发展。学校形成了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教师队伍快速发展的良
本书研究的重点是在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原理、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现状和需要,通过大量的活动案例和教学课例,来学习和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应用,揭示其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殊作用。目的是为广大幼儿教师和未来的学前教育教师在学习和工作上提供一点资料和行为参考,帮助其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进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
《高宽课程》中高宽课程模式(High/Scope Program)在我国曾被译为“高瞻课程”、“海伊斯科普课程”等。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建构、解构、重构等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学前教育领域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幼儿园课程模式。《高宽课程》以公立幼儿园儿童为主要对象,以帮助儿童学会主动学习为基本价值取向,以系列关键经验为主要学习内容,以计划、行动和反思的活动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旨在让孩子们对周围的自然与社会具有高度热情和广泛兴趣的一种幼儿园课程模式。在未来“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形势下,相信高宽课程模式会为我们思考学前教育的价值、幼儿园的本质、幼儿园课程开发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快乐小镇”儿童微型社区社会体验乐园,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师范附属幼儿园的3-6岁儿童微社会体验特色区域活动(以下简称“快乐小镇”),是幼儿园自主区域游戏的形式之一。它集合了大区域、小区域的优势,是以社会角色、社会活动为主线的多元智能体验活动。
本书为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教材,也可供中小学教师培训使用。它从教师、学生、学校等角度对各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进行了阐释。 与一般的教育法教材不同,《学校法制(理论与案例)》没有只从法律体系的角度来阐释教育法律法规,而从学校的三个不同的主体出发,对相关的法律关系进行了剖析。这样编写很适合非法律专业人士如师范生、教师、学校管理者、学生家长等来了解、掌握教育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素养。并且,本书对法律的阐释并不局限于用判例进行例证,还列举了学校教育中大量的涉法案例,并进行了剖析,非常贴近学校教育的实际。
游戏是儿童最普遍的语言。所有儿童,无论其文化背景,都在游戏着。 过去对儿童发展状况的评价通常使用经过严格抽样标准化的工具,由于样本中有限的文化、语言、生物、环境等因素和儿童能力水平会导致使用这些工具测量的结果自相矛盾。如果接受这种测试的儿童与样本不符,结果就有可能出现错误,就可能导致对儿童发展支持的需求程度作出高估或者低估的结论。因此,我们无疑需要一些能够适应不同文化和个体需求的评估方法。 本书对儿童游戏的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替代方法,它使我们能够提供对儿童的技能、学习风格、动机因素、交往模式和行为的功能性信息。这些信息就可以使我们能够基于儿童的优势和准备好的领域来制定个别化的发展和教育措施。
如何为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设定教学目标?如何评价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如何为研究性学习制定授课计划?如何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变革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提供有效的支持?…… 本书具体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书中清晰地阐述了跨学科主题单元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为跨学科主题单元的设计提供了系统、实用的指导,包括如何启动一个跨学科主题单元、制定目标、评价学生的学习等。书中所提供的3个详细、完整的跨学科主题单元授课计划极具参考价值,为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这是王晓春老师作品中思想“含金量”的一本著作,作者说它“有些教育哲学的性质”。 作者在教育网站上指导过成千上万的教师网友,发现许多教师对教师职业和教育现状缺乏清醒的认识,对教育教学中的诸多概念和常用语存在简单化、片面化、表面化的理解。这很容易使教师进入教育误区,阻碍其专业成长,催生其职业倦怠。 在本书中,作者精心挑选了教师常用的100个教育专业词语和说法,仔细评说了其含义,并告诉教师该怎样做好相关的工作。厘清这些教师常用语,对于引导教师走出误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大有裨益。 书中的某些观点可能会刺痛一线教师的神经,但痛过之后,您会发现在观点背后是作者对青年教师成长的殷殷关怀和对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切期望。
《心理学译丛教材系列:什么是心理学》是一部的普通心理学教材,来源于作者30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书撰写形式轻松、简洁,极富趣味性和吸引力。本书共包括14章,详细论述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领域、基本问题以及的研究进展。本书关注心理学的应用性,关注心理学与生活的关系。书中设计了许多实操性极强的栏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心理学译丛教材系列:什么是心理学》既可以作为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又可以作为广大心理学爱好者系统掌握心理学知识、了解心理学进展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