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这门课程讲什么?作为教育学类专业基础课程,中国教育史重在讲述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将它们置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进行考察,揭示其内在联系,把握其发展脉络。对教育制度的讲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阐述相关的方针政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措施及其经验得失;其他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人才选拔制度等内容,仅述及与学校教育相关涉的部分。对教育思想的讲述重在介绍和分析代表性人物、学派与思潮,反映各个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理论思维的得失。为了能够讲述清楚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的发展,需要旁及一些历史和学术史内容,说明教育发展的背景。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根据有关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新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地下出土简牍材料整理和研究成果,对教材的相关内容
本书是国内首本自主编写的项目式学习(PBL)教师手册,核心内容包括 为什么需要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什么 项目式学习如何设计 项目式学习如何实施 项目式学习经典案例 。本书在关注PBL发展理念的同时,重视PBL教学法的实际操作与运用,具体内容涵盖PBL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PBL课程设计思路、PBL课程设计工具、PBL本土化案例等,以期帮助更多的读者能够深入理解PBL教学理念,独立设计开发PBL课程。
全国优秀教师、资深班主任钟杰根据30多年初中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贴心地体察到青春期孩子的烦恼,她将棘手问题融入生动的案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书中充满了真实的案例故事、聪明的点子和智慧的人生经验,帮助青少年拆掉思维里的墙,看清楚自己,想清楚人生。 钟杰老师还为爸爸妈妈提供了贴心建议,帮助家长从道理上、情感上、精神上、方法上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长。
本书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紧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对历史课程内容的关键问题进行精讲,并呈现相关史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同时精选历史材料为载体,推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全书从 学习精要 研究动态 史学导读 三个维度,呈现了52个历史主题的教学思考和学习建议。 学习精要:凸显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难点问题,注重历史问题讲解的拓展性、加深性和实用性,引导师生理解教科书的主旨。 研究动态:梳理相关历史主题的学术动态,了解前沿学术争鸣,凸显 问题论证 的思维逻辑。 史学导读:精选史料和历史记载,突出 史料实证 素养,提升学生阅读、辨析、解释史料的能力。 本书体现了研究性、针对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它是一线教师在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研究成果,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思路,帮助他们
什么是理解?它和知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理解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我们如何知道学生达到了这个目标?在当前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建设一套严谨的、有吸引力的课程体系,关注理解,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著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2版)》中回答了这些问题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自1 998年两位作者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这一理念引入教育领域开始,世界各地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用了UbD框架。通过借鉴大量教师的实践反馈,两位作者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UbD理念进行修订和补充,用于指导教育工作者的课程体系建设、评估和教学设计。本书以优化的UbD模板为核心,借助各学科领域大量的实践策略、工具和案例,解释了逆向设计的基本原理;对一
《我们的课程故事:儿童视角与适宜引导》从讲述深圳市宝安区兴华幼儿园的课程故事出发,试图以儿童视角呈现幼儿园在 幼儿为本、自主建构、适宜引导、更好发展 课程理念引领下开展的园本课程调适和创生的探索成果。本书主要精心遴选了发生在课程资源探索、特殊事件、区域活动、日常生活中的15个课程故事,从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人物、故事过程和儿童的发展四个方面展开叙述,讲述幼儿自主探索、自由生长过程;讲述教师基于儿童、追随儿童、适宜引导的实践智慧;完整呈现幼儿是如何在课程环境中主动成就 更好的自己 的。本书立足兴华幼儿园的真实探索,以生动详实的课程故事,展现了一幅幅幼儿主动学习,教师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支持的画面,铺陈出一条有效促进幼儿思考和探究能力、满足幼儿兴趣与乐趣、增强教师发现意识和实践能力
特级教师徐世贵、蔡淑卉基于自身多年来对听评课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潜心研究,通过理念篇、听课篇、评课篇、校本篇和专题篇六个板块,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听评课的艺术。本书重实践、重实效、重实用,力图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空泛的表述具体化,确保理论可学,技术能用,方法有效,一线教师能看得懂、用得上。本书既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良师益友,又是教学研究人员的参谋和向导,对当前课堂教学研究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教学评一致性 旨在以一系列专业技术规范引导课程与课堂双重意义上的教学与评价行为,从而破解课程层级化实施中的 落差 问题,最终实现课程要素的协同育人效应。具体来看, 教学评一致性 具有以下双重意蕴:课程意义上的教学评一致性强调以课程标准为指引,系统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教学与考试评估,落实课程标准所承载的核心素养目标,由此在课程改革的路径建构上形成教材、教学、考试与评估的一致性 大闭环 ;课堂教学意义上的教学评一致性强调以从课程标准中转化而来的学习目标为指引,系统推进课堂教学变革层面的教学、学习与评价的一致性,由此形成 小闭环 ,实现所教即所学,所教即所评,所学即所评,强调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确保学习目标的有效落实。 本书作者带领的团队持续十五年探索教学评一致性,把教学评一致性的理
《以学习为中心:教学设计新思维》结合一线教学实例,提供了系统性、结构化、落地的 以学习为中心 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指导策略。具体包括:如何进行学情分析设计,以保障跨越教与学的鸿沟;如何进行学习动机激发,以保障师生共创教与学的共鸣;如何进行学习目标设计,以保障师生共承教与学的责任;如何进行学习内容设计,以保障师生共创教与学的载体;如何进行学习活动设计,以保障科学遵守教与学的规律;如何进行学习评价设计,以保障师生实现教与学的改进。
小学生写作特别难?小学生习作不知怎么教?《一篇一篇 解读统编:习作这样教》(3-6年级卷)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之书。全程课堂实录 可下载的PPT课件,为一线教师解决 习作教学 上课难题。 这套书分为两册,上册为3-4年级卷,下册为5-6年级卷。习作的重难点在哪里?怎么巧妙展开?如何巧妙设计进行推进?PPT如何呈现? 一本超级实用的 习作教学 课堂实录设计指南。手把手教您上好统编新课的 习作教学 单元。从设计理念、教学过程到环节解析,立体呈现有趣、有料又有效的范本课堂。
本书围绕小学一~二年级学段的重要育人主题,阐述学生的成长规律并基于成长规律提出详细的育人策略。书中具体介绍了学生如何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更好地与同伴交往等20多个这一阶段学生*重要的成长主题,详细阐述了学生在相关主题方面的成长特点以及如何育人的具体策略,帮助教师深入地理解所教学生的发展特点,并使用书中的育人策略提升育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本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读懂学生,掌握正确的育人理念和有效的育人方法,坚定自己更好地落实育人任务的信心,收获属于教师职业的幸福。
本书是特级教师陈燕虹十年来对小学数学阅读和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研究与实践总结。该研究开拓前沿视界、深化实践探索,荣获2019年广西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 陈老师在书中提供了一整套经过实践验证的、辅助课程落地的学习工具。 运用这些工具,能让您指导学生有效阅读、自主学习; 能让您设计出高质量的探究性作业; 也能让您运用评价,从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维度对学生作业展开高质量的反馈。 运用书中的工具和学生进行互动,也是您迭代 数学阅读 数学作业 并实现 学为中心 的课堂教学转型的过程。 学生也能在阅读和作业中提升数学素养和数学探究能力,并形成初步的创新能力等。 所有这些都为当前素养导向的数学课程改革所急需,不但能给数学教育研究和实践者提供参考,更能给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借鉴,也
《小学数学58节关键课》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12册的教材进行纵向梳理,整合成 58 节关键课。作者深入挖掘教材,整体架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系统梳理知识体系中的关键节点、学习难点,帮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零散走向整体、从浅层走向深度、从知识走向素养,实现学习的整体化、体系化和结构化,是一本适合广大一线数学教师教学实践的著作。
为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 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 的要求,2022年11月,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启动了小学各学科 跨学科主题学习 市校合作研究项目。此书稿是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代表各学科项目研究团队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阶段性认识和理解。书稿由三部分组成,即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复杂真实问题的解决策略、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学习任务的设计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