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是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评课精选。书中对各种有代表性的语文教学颗例进行了评点和探讨。全书共有『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课例综述』等五部分。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所选的,是作者近年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实践,分“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课例综述”五个板块。为了便于交流,所评议的课,均附录课例及课文。 希望本书能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改善,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希望“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课例综述”这些样式,能为提高语文课观课评教的专业水准作一点贡献。
《文学解读基础:孙绍振课堂讲演录》据课堂录音修订补充。学术语言为明快生动的口语代替,智性的深邃与幽默的谐趣水 融,现场师生互动的氛围洋溢,聪明的读者不难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目睹西方前卫文学理论在文学文本解读面前“一筹莫展”的困境,作者以其足够的文化自信,致力于在继承批判西方古典文论、中国古代文论过程中,进行文学的(审美、审丑、审智)价值的坚守和理论的突围,当仁不让地提出建构中国式的文学文本解读学的历史使命,原创性地提出真善美三维“错位”,颠覆僵化的内容决定形式,提出形式强迫内容就范,创造内容,从大量的实例中,深度地揭示出诗歌、小说、散文的特殊规律和系统结构。 本书提供了一系列的可操作的具体分析方法,有效地解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经典,以文本为中心,将微观分析
《名师工程创新课堂系列》邀请全国各地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执笔,汇集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涌现的先进理念、成果和方法,经过专家认真遴选、评点总结而成,代表了目前教育实践中先进的教育生产力,具有时代前沿性,是广大一线教师学习、借鉴的好素材。 本书为其中一册,全书包括融入游戏的音乐课堂、多元组合的音乐课堂等内容。
《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呈现给各位同仁的,是余映潮老师用10年的时间写成的80篇短文。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的“名师讲坛”栏目连载了9年。这是作者用连载文章的方式形成的第三本作品,还有两本分别是《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和《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这80篇短文的写作,建立在余映潮老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实践的基础之上,他力求用丰富的教学实例来诠释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书中用于例说的实例,基本上出自于作者的实践。余映潮老师认为,研究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并认真努力地坚持实践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探求简明、实用、高效、雅致的课堂教学细节设计,祈盼课堂教学的设计艺术走进每一位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祈盼我们的学生能够在灵动的有训练力度的课堂实践活动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善待杜郎口——李镇西教学随笔》由李镇西编著。 《善待杜郎口——李镇西教学随笔》内容如下: 曾有一个朋友对我说:“一个学校仅仅靠升学率成了所谓‘素质教育’的‘名校’,这是中国教育的不幸!”我当即便回答他:“一个靠拼搏而创造了包括升学率在内的教育奇迹的农村学校,如果得不到善待反而被贬斥,这是中国的悲哀!” 希望每一个理想不灭、良知犹存的教育者,保卫真正的改革者。崔其升做到了我们想做却不敢做或不能做的事,实现了我们想实现却无力实现的教育理想,因此,保卫崔其升,就是保卫我们自己——保卫我们的教育理想,以及我们心灵深处的教育良知! 所谓“民主课堂”,就是充满民主理念的课堂,它意味着对学生能力与潜力的无限信任,意味着必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与个性,意味着师生是探求知识真理道路上
本书的两位作者既是颇有建树的教育理论家,又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实践者。在本书中,他们用幽默诙谐、通谷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学生从早期阶段为参与计论作准备,至末期评价讨伦的意义麦收功效,并提供许多意见来实现计论式教学法预期目标。全书共11章,主要内容有:讨论教学的好处,如何准备讨论;如何展开讨论以及如何评价讨论……每章包括有大量的技七、建议有及适用于诸多讨论的使用模式。它是一本操作性强、具有实践意义的书。 本书可供教师、培训人员、大学教师、教育行政人员、职业培训者、教育开发人员以及其他教育领导者参考。
如果我们把揭示人生的意义看作是认识论的任务,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把这个意义揭示出来,因为,这个意义在知识上永远是个问题。怀特海说:“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请你相信,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是知识丰富的人,但知识丰富的人不是个性全面发展的人。很多时候,课堂与知识无关;课堂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一种富含生命情愫的态度和生活。
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教师往往并不缺少这样的理念和意识,只是缺少方法和工具, 苦于找不到具体途径。 针对教师面临的困惑与困难,立足课堂实践,本书通过数十个教学案例,具体分析如何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如何设计具有素养目标承载力的核心任务、如何根据学科大概念重构单元;解释为什么要从课时教学走向单元学习、为什么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阐明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应提供的资源,以及进行学习诊断、评估的操作要点。 在提供落实核心素养操作框架、流程和方法的同时,书中还特别提示了应着力避免的典型误区。 本书适合教师培训与阅读。
在《带着思想去评课》中,作者王小庆基于课堂这一教育现场,从“责任”“审美”和“文化”三个视角来对课堂内师生的存在状态及价值追求进行探讨,探求人在教育语境下的精神成长轨迹,从而摆脱了单纯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审视课堂的惯用做法,使评课文章具有了思想的张力,也为读者打开了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视野。
脑科学的教学应用是当今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本书以简明方式,给教师呈现了一些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基于脑的教学的实践框架,介绍了基于脑的课堂教学的意义与价值、研究现状、教学基本依据、教学框架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以及研究展望等内容。用57个课堂教学实例展示了基于脑的课堂教学的实践应用。将有助于引导教师关注脑科学研究成果,使教师走上基于脑的教育之路——一条实证教学的道路。
在很多人眼里,孙维刚不仅是位撼动中国教育界的名师,更是一个教育神话的缔造者,他竟能将其他学校淘汰的三流四流学生“点石成金”,100%送入大学,而且55%进入北大、清华。他之所以成就其不平凡的教育人生,跟他勤于思考、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世俗的智慧和勇气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赵国忠主编的《中国教学的奇迹——成就奇迹的孙维刚教学五部曲》将用五部曲的方式来解读孙维刚精湛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方法。
《学生行为管理》一书的目的就是要让教师能够找到一些基于行为的、可以运用在课堂与校园环境中,以学生行为的方法和手段。本书的对象是教师。书中的内容都是基于教师教学中实际遇到的问题而编排的。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部分涉及行为的理解和这个部分结合一些实例介绍了基于认知-行为主义心理学有关和一系列概念、假设、研究方法以及评估手段,让教师理解行为评估的基本理念。以及学习在这些理念指导下进行行为管理的操作方法 。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促进行为改善的方法。第三部分针对学校中常出现的行为问题进行了分类描述。这个部分主要让教师学会如何应用行为干预手段来处理这些常见的行为问题。同时,还介绍了美国与行为管理有关的一些法规政策,这个部分可以供教师们参考。最后一个部分,到对一些特殊年龄阶段群体的行为管理问题。
中国师范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大批的教师,造就大批有思想、有理想、有作为的未来教育家。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中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胡典顺、徐汉文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数学教学论》正是在这一现实背景下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数学教学论》主要内容包括:数学的本质与数学观的演变、外数学课程改革的近况、中学数学学习理论、数学教学原则、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方式、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学数学教学技能、中学数学解题研究、数学说课以及数学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等。本书可以在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使用,既可作为本科生的教材、研究生的参考读物,又可作为数学教师培训的教材,还可供中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以及广大数学教育研究者参考阅读
本书是著名小学语文教师薛瑞萍诵读课堂的完整记录,记载了薛老师把《日有所诵》《全阅读》和吟诵带进教室,实施儿童阅读课程 化的实践历程。薛老师用她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温润的母语诵读课堂、母语诵读教室,并结合具体的教育情境对儿童课堂诵读实践探索做了生动呈现。对一线教师有着极强的参考作用,同时对家长也有极大的帮助。
本书重点讨论了学样中高利害测验的重要性。从强化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的角度,详细探讨了高利害测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其科学的设计方法。作者还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个案,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开展评价工作。本书将理论成果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是广大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指导手册。
本书内容大体有四个部第:部分是科研兴校掠影,以彩色图片及说明汇报与课题有关的活动及获奖资料。第二部分是主体正文,共六章:章绪论,既是本课题的理论构想,又是通过三年来上千节研讨课的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出理论上的研究成果。第二章到六章,是按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分别以语文、数学、英语及其他学科(包括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的教学生活化,以及很富有特色的学科整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分章论述的。由于考虑到“以综合课程为主”的原则,学校是全寄宿制(有生活老师)以及学校与家长的紧密联系等因素,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和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险单独设课外,还在各学科教学生活化中,特别是在语文课、学科整合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中加以融入。这一情况可以2-6章内容中得到反映。从本书第三部分“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