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编了近年来上海老年大学教育工作者发表的34篇论文,并按内容划分了理论、实践、调研、经验、探索等5个专题。这些论文在总结实践经验,转变教育观念,研究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均有所论述,尽管还不能说在老年教育理论上有很大的建树和突破,但这是老年教育工作者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的有益尝试。这些论文总结的经验对老年教育工作者具有的借鉴作用,提出的真知灼见对构建老年教育理论具有的学术价值,这些对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企业管理的成功方法同样可以为学校管理者所借鉴,并提升学校的管理绩效。 本书力图在教育机构和商业机构之间,架起一座交流管理体验的桥梁,让学校管理者更生动地感受企业管理中的有效经验。 本书安排了一些小练习和管理心理的自测题,读者可结合其所在学校的工作实际去完成,以学习和体验企业管理中的具体技巧和方法在学校中应用的艺术和可能性。 本书既适合于个人在家里或工作时学习,也可以作为长期或短期课程的阅读材料,还可以作为学校管理者的参考手册。
阅读本书中来自美国的明星校长们的“教育故事”,您会感觉到是在参加一个轻松愉快而又充满激情与智慧的周末学习班。虽然他们拥有不同的工作风格和性格特征,但却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实践领导智慧,提升教育品质,追逐教育理想。 他们善于沟通、熟悉教育,并且能为师生员工制造为之努力的共同愿景;他们促进改革、构建文化、积极策划和参与各种社会和学校活动;他们有健康的人格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并且坚定地相信只有实现学生的发展才能最终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在这次愉快的思想旅行中,读者不机会聆听相关的主题发言,还可以亲身参与各个专题小组的讨论。您也可以提问,并得到在这方面做出过杰出成就的相关人员的真诚回答。那些知名专家和杰出人士也会偶尔出现在会场,但是校长总是本书的明星。
本书共选编了50个案例。由于数量有限,这些案例只涉及了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而不是内容。对于这些案例,我们按照学校发展、用权与用干部、人事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等栏目进行了归类。但是必须看到,许多案例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有些案例甚至是综合性的,并不仅仅是发展问题、用权问题、人事问题、德育管理问题或教学管理问题。之所以作这样的归类,主要是依据成书编排结构化的需要,再结合我们对案例主要特征的理解。我们希望学习者在使用这些案例时,不受我们分类的限制,作更广泛、更全面的分析。 对于每个案例,我们都提出了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对案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部分解答。但这些都只是引玉之砖。我们希望学习者能够更加广泛地、多视角地提出更多问题,以便引发深入思考。我们给出的案例分析和问题
这些年来,在全国各地奔走,为一些地区与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做咨询及培训,深深感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他们渴望那些真正能够为他们解决问题的知识和经验。 一般而言,理论家们负责生产知识,而校长和教师们消费知识。可是,上端的生产者和下端的消费者之间似乎总有深深的鸿沟,这既不能怪罪理论家们脱离实际,也不能怪罪校长和教师们理论水平差劲,要怪罪的是在上端和下端之间缺少一个将他们连接起来的链条。这个链条中至少需要两个角色,一个是咨询师,一个是培训师。咨询师更靠近下端的实践者,而培训师更靠近上端的理论家。我向往着成为这样的中端服务者,虽然咨询和培训目前在教育界还都未“入流”。
《家校合作导论》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本教材试图通过研究大致形成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基本的框架体系,对该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作出界定,对该领域的一些基本内容进行诠释,同时反映国际和近年来在该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的成果。通过对部分国家以及香港、澳门与台湾地区家校合作领域的介绍,拓展我们的视野,分析我国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家校合作的策略。
策划无处不在。 策划融汇了管理者的智慧和艺术。 学校发展需要策划。一个精巧而富有创意的策划可以为学校的发展锦上添花,甚至可能点石成金、化平庸为神奇。 学校发展策划是审时、度势、运术的高超艺术,同时也需要学校决策和管理者掌握策划活动的基本原则、程序、方法和策略。 本书正是在系统分析学校发展策划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对学校形象策划、学校品牌策划、学校发展具体项目策划(如德育活动、招生、科研管理、危机处理)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这些策划活动在理论上做了总结和提升,在实践上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同时,围绕相关的学校工作,提供了大量鲜活、真实的策划案例,极大地提高了本书的可读性和操作性。
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长期致力于学校管理、课程改革、超常教育实验、学校文化建设等多个方向的探索和研究,成功主持了多项国家、省级课题。他将天一中学从一所十几年前的农村重点中学,发展成无锡地区、江苏省的一块响亮的教育品牌。在这本《教育,真的不能简单——一位校长的教育叙事》书中,沈茂德校长清楚的向我们讲述了这一历程。他用美丽的文字向我们诉说着天一中学这一步步走来的艰辛,也向我们坦诚布公的讲述了他作为一位重点中学校长这一路走来的困惑与感动。
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这一观点逐渐成为专家、教师和社会的普遍共识。那么如何做一个好校长,好校长的标准是什么?管理好一个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名校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如何抓好学校队伍的建设?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做好学校德育工作?邱济隆校长将结合他数十年的名校建设与管理经验,为您详尽解析这些问题。
2001—2011年是学校固本强基、特色发展的10年,华水人用智慧和辛劳又谱写了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辉煌乐章。系统总结这10年的办学经验,探讨学校的发展,意义深远。《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史(2001-2011)(精)》承载着前辈、师生员工、广大校友的殷殷期待,校史编写组承此重任,虽感荣幸,却又深知修史之艰难,责任之重大,不敢有丝毫草率、懈怠。在撰文中,校史编写组力求用笔客观、翔实、准确,再现学校发展轨迹,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突出教育教学发展主线,诚愿撰成可读、可感、可借鉴之史书。
学校教育的改革是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开始的。本书描述了21世纪“课堂革命”的全球图景,并以大量日本中小学的“案例报告”阐明了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哲学。该书从理论与实践上阐明了“课堂革命”是一场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宁静的革命”、“永远的革命”。在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步入第十个年头之际,出版本书有着独特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当代国际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在梳理与理论化中国学校社会工作的丰富经验中,次运用本土实务案例与本土资料讲授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上篇是学校社会工作原理,内容涉及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特点与定位、相关理论、运作模式、工作者形象、工作方法与技术等;下篇是学校社会土作实务,内容涉及学生常见的困扰问题,包括厌学与逃学、身心障碍与学习成绩低下、越轨与犯罪、吸烟与滥用药物、网络成瘾以及家庭变迁引发的一些问题等,同时提出了学校社会工作的辅导策略与介入实例。最后介绍与探究了发展取向的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未来社区教育中的学校社会工作实务。 本书实现了学校社会工作原理与实务的紧密结合,尝试实现国际学校社会工作与本土学校社会工作的结合。因而,既可以供大专院校社
当前的学校改革发展,把校长推到了新的风口浪尖上,原有的行政型、教师型的校长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校长需要重新探讨自己的角色和职能定位。 本书围绕校长角色进行阐述,把当代校长的角色定义为学习者、领导者、指导者、督导者、管理者、政治家及倡导者等,并引用了一些实际的案例,特别是列举了一些令校长进退维谷的难题,旨在引发读者对校长角色和职能进行思考,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解决现实的问题。
本书是陶继新先生对20所名校采访之后的报道汇编。书稿就这些名校不同的办学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在细述这些学校发展过程的同时,展现了师生成长的脉络。本书无疑可以对中小学发展的路径起到的作用,为中小学校长以及管理者提供经验借鉴。
本书是本也是当前本探讨对话型教育领导之道的专著。它集理论探讨和实践案例于一体,是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育领导与管理者、班主任、教师认识对话、应用对话和发展对话的实用指南。本书能够帮助他们在各种情境和多元社会中发展关系,促进理解,解决学校管理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卡罗琳·希尔兹博士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教授,学校领导研究中心的联席主任,曾在公立K-12学校中任教18年之久。她已出版3部专著,发表80余篇论文及报告,主要研究领域是教育管理和学校领导。马克·爱德华兹曾在中学当过副校长,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分析阐述了从全国的学校样本里收集的大量数据。此书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美国学校的真实写照。《与学校的浪漫》则追述了我个人的一段旅程——一位教育家长达75年,国境线,包括加拿大和其他一些国家学校的教育旅程。编者努力在拍摄各种旅途风景的同时自己也站在画面里。 《与学校的浪漫》一书只密切地描述了几所学校,有大专院校,也有中小学校。然后我退一步地详述了这些学校所经历过的时代变迁,跨越了大半个20世纪。结尾的几章叙述了公众早在《处在危机中的国家》这一报告发表以前就开始对学校教育感到的不满,还写到虽然现在公众对自家社区的学校还算满意,但是一旦不满的癌症扩散到这些学校,美国将面临深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