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完整。 本系列教材构思完整、结构合理,经过系统学习,既能帮助学生提高汉语交际能力,又能帮助学生了解在中国从事商务活动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整套教材的内容既关注重大经济和商务理论问题,又注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具体运作方法,既介绍主流观点,也介绍不同看法,对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经济特征和商务运行方式具有直接的帮助。 第二,灵活开放。 本系列教材在保持体系完整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开放性,适用于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对象。每册教材都具有相对的独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商务汉语视、听、说教材配合使用,以满足不同起点、不同要求的学生学习需要。此外,教材编写了许多课外辅助材料,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第三,方便实用。 本系列教材兼顾多种学
这是一本以案例分析为特色的汉语师资培训用书。它以本科毕业生李华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实践经历为线索,以案例的形式展现新教师入职之初所遇到的困难和种种困惑,并通过资深教师对他的点评、指导,帮助新教师找到方法、解除困惑。 全书从问题出发,贴近现实,内容包括:如何听课、如何备课、如何试讲、如何操练、如何设计实施课堂活动、如何一对一教学、如何选择教材、如何用中文教中文、如何教中学、如何设计课程……共计十个章节,都是国际汉语新教师入职之初的“必修课”,能够对新教师进行有效的入职指导和帮助。
本书以《汉英翻译学:基础理论与实践》和《英汉翻译学: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体系为基础,进一步拓展了对汉英差异的认识,基于这些认识分析了近300个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例证,旨在给汉英翻译和英汉翻译的认识和实践带来启示。本书把37种汉英差异联系了起来,归纳成两种主要差异,为汉英差异作出了统一性的认识,并根据汉英翻译和英汉翻译的特点为汉英差异作出了更关联的分类,给翻译实践报告的撰写提供分析框架。
《滴水不漏: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指南》是一本指导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写作研究性论文的指南书,由三部分组成:部分三节讨论了构写论文的前期准备,包括确定主题、撰写大纲及厘定结构;第二部分的六节内容涉及具体论文
这本书基本上采用讲话体式,分三篇四十八讲。朱成器编著的《来华留学生实用汉语词汇和语法》侧重于实用,因此在内容上不刻意求其系统性,在体例上不拘泥于某种定式。这大体上是一个讲座的架构。本书为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而编写,内容贴近对外汉语教学实际,针对外国人学习汉语容易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述,并设计大量练习题帮助学习者掌握要点。本书从词汇和语法两方面对汉语言进行解析,提供了大量生动新鲜的语言实例,读者不但可以从中学到语言知识,汉能感悟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实用商务汉语课本》是一套以商贸知识为平台的汉语教材,分为初级篇、准中级篇、中级篇、准高级篇和高级篇5册,每册另配有《练习答案及录音文本》。本书为准中级篇。 本教材注重汉语学习与商务活动紧密联系,课文精练,富有代表性。 每课围绕主课文设“重点句”“功能项目”“语法举要”“词语聚焦” 和“经贸知识链接”等项目。 练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机械性的替换练习,到较为灵活的连词成句和有一定难度的听力练习、阅读练习和写作练习,难度依次递进。 配备副课文,可供学生进行课外学习。 本教材是为经贸汉语课程教学编写的,也可作为实用商务汉语的自学教材。它是一套以商贸知识为平台的学习汉语的教材。学习者应具有初级的汉语基础,掌握600至800个汉语常用词和基本的语法点。 本教材分为初级篇、准中级篇
《通用商务汉语》 (1~3)是以培养学习者商务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商务汉语综合教材。本系列教材适用于海内外有一定汉语水平(相当于HSK成绩三级或以上水平)的人士的商务汉语学习。本系列教材采用场景式的编排,既便于多媒体商务汉语教学使用,也可为依附于网络平台的远程商务汉语教育服务。 《通用商务汉语》册共有6个单元,每单元有2~3篇课文,共有13篇课文;第二册共有6个单元,每单元有2篇课文,共有12篇课文;第三册共有6个单元,每单元有1~3篇课文,共有12篇课文。每个单元包括课文、生词、专有名词、注释、练习。每篇课文均配有拼音和英译文,生词和注释均为中英文对照。每册书附赠配套的光盘。
日常语言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方言维系了民族的历史记忆,政治语言决定了国家的现实意识。《东言西语》是一部打破个人思维模式,追寻民族失落历史,探求家国意识逻辑的挑战读者智识边界之书。郑子宁以共时的现代汉
%26nbsp;%26nbsp;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背后都有一段传奇的历史,一个动人的故事。《汉字的故事》以时间为轴,纵向考据汉字字形、字义的发展变化;横向举一反三,
该书系我馆“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的配套产品,针对国家汉办*研发的“新汉语水平考试”编写。作为模拟题集,该书立足于“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针对广大考生的需求,真实地模拟实际考试的题型和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扣大纲;2.全真模拟;3.考点齐备;4.题目典型;5.权威测试; 《新HSK实战模拟题集(口试)》包括三个级别各5套模拟题,每套题的题型、篇幅以至版式都和真题保持一致。此外,每套题都配有和真实考试相同的听力光盘,便于考生模拟和自测。 以下是编者的编写初衷: (1)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刚刚颁布,无论从教学的角度还是从市场的角度,编写模拟题都是极其必要和应该及时去做的一件事情。 (2)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刚刚颁布,它的优势与不足之处还有待学生通过多次考试以后才能得出结论
1.本书收集、挑选外国入学习汉语过程中在语法方面普遍感到疑惑的201个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分析、答疑。为了分散难点,我们将其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语言点分解为若干小问题来进行解答。 2.所有条目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王还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为依据进行分类编排,但不求全面系统。不同词性的语法条目进行对比,安排在前面的词性归入所属的类别,为了便于使用者查阅,我们在总目录上标注了分类的名称。另外,书后还附上音序索引。 3.每个条目包括如下部分:①典型例句;②疑问;③析疑;④考考你(练习);⑤练习参考答案(统一附在书后)。 4.本书没有采取边解释边展示例句的一般做法,而是将典型例句用方框框起来,置于每个条目首位,目的是希望使用本书的非汉语母语的学生能学着通过观察例句,先自行
《通用商务汉语》(1~3)是以培养学习者商务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商务汉语综合教材。本系列教材适用于海内外有一定汉语水平(相当于HSK成绩三级或以上水平)的人士的商务汉语学习。本系列教材采用场景式的编排,既便于多媒体商务汉语教学使用,也可为依附于网络平台的远程商务汉语教育服务。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通用商务汉语》册共有6个单元,每单元有2~3篇课文,共有13篇课文;第二册共有6个单元,每单元有2篇课文,共有12篇课文;第三册共有6个单元,每单元有1~3篇课文,共有12篇课文。每个单元包括课文、生词、专有名词、注释、练习。每篇课文均配有拼音和英译文,生词和注释均为中英文对照。每册书附赠配套的光盘。 1.题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本系列教材是针对各类商务汉语学习者的商务交际活动来编写的,强调融
《汉语十日通》是一套专为短期班零起点的外国学生设计编写的初级汉语综合教材。 全套教材共四册,每册10课,完成全书的教学任务需要160学时,大约8周。教师可以根据短期班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选用。 编写这套教材的指导思想是:首先帮助学生输入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语言要素,再通过课堂训练帮助学生把语言要素转化为听、说、读、写等四项语言技能,进而转化为语言交际技能。 本教材按照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了以下项目: 热身练习:先听后说、先输入后输出、先理解后表达,这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也是汉语教学致力遵循的原则。本部分的三个项目都是从听说入手的,是为学习生词和课文所做的铺垫和准备。 情景会话:本部分按照话题排列,每课三到四段,为学生提供在不同场景下的交际模式,同时提供可供替换的图片
模拟题1听力材料、模拟题2听力材料、模拟题3听力材料等。《新HSK精讲丛书:新HSK精讲模拟题(4级)》指导性、实用性,既突出了重要的知识点,又做到了简洁准确,可以帮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重点,实现质的飞跃。
本书作者经认真选择,从浩瀚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摘取了100首流传广泛、引用频率高、有时代特色、难度适当的代表性作品,逐字逐句进行较为详细的解释,并用中英文双语介绍作者和分析全诗。因此,本书可帮助学习中文的外国朋友更好地理解中国古诗,大幅度提高中文水平,同时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底蕴和精髓;亦可帮助中国读者在学习中文古诗的同时学习英语,帮助在涉外机构和旅游服务中担任对外接待任务的工作人员提高用英语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能力。由于本书的中文解释较为深入详细,相信只读中文的朋友亦会从中有所收获。应该指出,古诗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小部分,其他诸如文、词、曲、赋等形式的文学作品本书未予收录,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予以介绍。 本书诗歌排列顺序按作者生卒年先后,每首诗的介绍包括以下部分:作者生平(
随着汉语热在全球范围的持续升温,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特别是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的热情越来越高,各国中小学生汉语学习人数迅速增长。学习、掌握汉语,将增强人们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这已成为共识。 为鼓励汉语非语言的中小学生学习汉语,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已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提高其汉语能力,自2004年以来,国家汉办组织中外汉语教学、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测量学等领域的专家,充分调查、了解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了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认知特点,在原有少儿汉语考试的基础上,开发了新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T)。新YCT专门为中小学生汉语学习者设计,是他们走进汉语世界的桥梁。 开发并推广新YCT,首先,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培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