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是中医药的精髓,蕴含着深厚的中医知识,而根据临床情况的辨证加减药方,更是凝结着医者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是中药方能传世千年而经久不衰的原因。 本书中收集了自古以来的经典药方,将晦涩难懂的古方转换成更适合现代人使用的现代方。武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还对原方进行辨证加减,形成独特的对证药方,并对药方的变化做出解释,让你了解药方的来龙去脉。 “君、臣、佐、使”是药方的组成部分,更是方药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本书将药方的君、臣、佐、使用清晰直观的图表进行表示,佐以真实的药材图片。力图让读者读懂药方并学会使用药方。
本书底本:清光绪七年(1881)玉屏书院刻本。二册,线装,修补本,尺寸24.8 13.3cm。此书系玉屏书院历年课卷的选辑,文章作者多为清末闽南文人,计收120篇,并附点评,颇具有文献价值,百多年来未再版,已成孤本。
从名古屋乘新干线西行两个小时,就到了冈山市。冈山古代属吉备国,公元1141年4月,《吃茶养生记》的作者、日本茶道史上被尊为茶祖的荣西禅师就诞生在今冈山市郊的吉备津。 荣西(1141—1215),又号千光、明庵,俗姓贺阳氏,幼名千寿丸。其父贺阳秀重是吉备津宫(今吉备津神社)的神官。荣西幼年的时候,跟从父亲诵读佛教的俱舍颂,到了十四岁(1154年)便在比睿山(今京都市东北)延历寺出家,号为荣西。延历寺是日本天台宗的总本山,创始人最澄大师(767—822)曾在中国留学,学习天台宗、密教、禅宗等佛教思想和戒律。最澄之后的慈觉大师(园仁,794—864)、智证大师(园珍,814—891)等也都曾在中国留学。他们回国以后带来了新的学风以及活跃的学术空气。但是唐朝末年,日本停止向中国派遣遣唐使,中日文化交流陷于中断状态。所以到了荣
从名古屋乘新干线西行两个小时,就到了冈山市。冈山古代属吉备国,公元1141年4月,《吃茶养生记》的作者、日本茶道史上被尊为茶祖的荣西禅师就诞生在今冈山市郊的吉备津。 荣西(1141—1215),又号千光、明庵,俗姓贺阳氏,幼名千寿丸。其父贺阳秀重是吉备津宫(今吉备津神社)的神官。荣西幼年的时候,跟从父亲诵读佛教的俱舍颂,到了十四岁(1154年)便在比睿山(今京都市东北)延历寺出家,号为荣西。延历寺是日本天台宗的总本山,创始人最澄大师(767—822)曾在中国留学,学习天台宗、密教、禅宗等佛教思想和戒律。最澄之后的慈觉大师(园仁,794—864)、智证大师(园珍,814—891)等也都曾在中国留学。他们回国以后带来了新的学风以及活跃的学术空气。但是唐朝末年,日本停止向中国派遣遣唐使,中日文化交流陷于中断状态。所以到了荣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臭氧治疗的各个方面,深入到臭氧变化的化学结构,精细到臭氧治疗操作规程。纵观全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首先,本书在、2章,作者以自己亲身经历,描述了他行医过程的复杂和艰辛。接着,在第3—8章详细介绍了臭氧的理化性质以及一些技术问题。然后,在第9—15章客观概括了臭氧作用于人体的药理、毒理机制。6—36章,全面的描述了臭氧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最后,在后三章,对于臭氧治疗做了一下展望。正如作者所说,“本书是在深刻的科学和医学背景之下的一个全新版本。如此,对于所有的臭氧治疗师、医生和对臭氧的实际作用机制感兴趣的科学家们都是十分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