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天气气候现象是我国古典诗词里的常客。 《古典诗词话气象》利用天气学原理,结合反映天气气候的优美古典诗词,对我国气候特征和各类天气现象进行了科学的阐释。全书内容分为气候和天气现象两大部分。基本涉及了我国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现象,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有科学性、知识性,又有艺术性、趣味性。 畅读《古典诗词话气象》,在诗情画意中收获气象知识,同时又感受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美哉,乐哉!
2019年,是我国传统生肖的猪年,猪在东西方的文化中皆有“福气”“运气”和“财富”等寓意。借此机会,我们精心选取了博物学绘画中反映猪及猪科成员体貌与习性特征的图片,并广采中外名家画笔下与猪有关的绘画名作,同时搜集童话、民间故事及文物等素材中风格各异的“猪”,力求从多个维度传递与猪有关的知识和文化,辑成这部丰富而别致的关于猪的文化简史。承继《锦鸡吉祥》与《灵犬旺年》的精美形式,以考究材质、精美装帧,寓知识与审美于日常生活,打造成兼具实用性与收藏性的艺术日历,以飨读者。
2017年,中华书局隆重推出《红楼梦日历》(植物版)。它延续了往年日历的设计风格,保留了三九、三伏天的起始日,阴历、阳历日期、节气、民俗提示,记事栏用以记录当下生活备忘。日历还保留了《红楼梦》中的重要事件,如二月十二日林妹妹生日,二月廿二日宝玉和姐妹们搬进大观园,八月初三贾母生日等,也摘录了原文附于当日,红迷读之可会心。 本日历的编写,大致以植物生长时令为主线,春天花卉,夏天草木,秋天果实,冬天松竹等耐寒植物。日历选取了红楼植物二百余种,在原书中多直接以植物形态出现,有的以果实、块茎、纤维、树脂、种子、茎秆等制成品出现,或出自诗词、典故、俗语等,体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北京市植物园的专家以一百二十回庚辰本为底本,检索出有关植物条目1300余条,近240种植物,涵盖98个科,196个属,为《
罗伯特·贝弗利·黑尔、特伦斯·科伊尔著的这本《向大师学绘画(艺用解剖全新修订版)》将对大师所运用的解剖学知识进行很好详尽的探讨。书中收录了100幅西方美术大师的人体素描,每一幅都展示了艺术家们对解剖学技术细节的了解与驾轻就熟的运用。 每幅素描的对页都附有它的线条略图或局部,黑尔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提取,就大师是如何处理身体的特殊部分做了分析,向我们揭示了某一解剖部位在不同的风格和技巧中是被如何处理的。 通过对这些生动的人体素描的研究,我们将体悟大师们是如何构思解剖形式的。他们选择性地运用解剖学理论,对其中某些形式加以强调。正是这种基于准确解剖学知识的选择与强调,才是我们很终应该向大师们学习的。因此,这是一本必不可少的自学参考书。
本书主要讲了人物速写基础知识讲解,人物速写局部知识讲解,人物速写照片对画,人物速写临摹范例。
为了更好地普及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从中华传统经典中选编了很为重要、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重要经典,涵盖传统经学、哲学、历史与文学,成为“新十三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并开设经典诵读等级考试。文本的主要功能是诵读,故对文字不作解释,只对生僻字或易混字作注音。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因而又被称为《道德经》。传世《老子》,一般分为八十一章。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均未分章,上篇为《德篇》,下篇为《道篇》。本书所选文本为传世《老子》,其文字以王弼本为底本,并参照了其他诸种版本精心校订而成。
《易学万年历(1936-2050修订版)》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主要介绍历法常识,其中包括历法与历书、阳历与农历、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二十四节气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1931~2040年的万年历表。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军事名著,书中集中体现了作者慎战、注重谋略、推崇速胜、高举义战等方面的军事、哲学思考与主张。此外,除了对与战争直接相关的战略、战术、后勤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刻论述,对与战争间接联系的政治、外交、地理、管理、法制、周边环境甚至战争心理等方面也多有涉及,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军事理论体系,是中华文化典籍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孙子兵法》(汉英对照)为《孙子兵法》的英语译本。全书精心翻译这本备受推崇的“世界兵书”之一,汉英对照,并配绘精美插图,为英语人群阅读《孙子兵法》提供一个优质读本,实现了中华文化的良好传播。
中国京剧服饰,在京剧这门综合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辉煌灿烂、绚丽多采,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人们在欣赏京剧优美的唱腔、富于音乐性的念白和精彩的舞蹈艺术时,无不为珠光闪闪、丝帛纷呈,令满台生辉的京剧服饰所吸引,沉醉在它给人的审美愉悦之中。 京剧服装还显示了中国刺绣的魅力,它以光彩夺目的平金绣,平银绣,富堂皇的金绒绣和清雅秀丽的绒绣,构成了高工艺的美感。每一件京剧服装都是精工细做,真才实料的艺术品,需要技术工人手工制作,完成一件复杂的蟒袍常常历月经年,一套的剧装可以价值连城。 《中国京剧服饰(英)(新版)》选取京剧服饰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简要介绍京剧服饰的种类、用途和主要艺术特色,希望它能帮助您了解中国京剧,并为您带来美的享受。
对多数人来说,酒是熟悉的陌生朋友,时常接触却又难以说清酒为何物?不过,我们可以逐层递进对酒进行定位:酒是食品;酒是传统发酵风味食品;酒是传统发酵具有嗜好性的风味食品。所以,酒是粮谷的转化,是天人共酿、温暖人心的一杯“热饮”。这既点明了酒的属性,也指出了酒的与众不同。也正是如此,酒成为人类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增添了人们的生活情趣,慰藉了人类的心灵,并衍生出众多与酒相关的名人轶事、酒风酒俗,以及多姿多彩的中国酒文化。 酒文化是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粮谷种植文化,酿造工艺文化,储存收藏文化,品鉴品饮文化,酒的诗词、歌赋,酒器、酒具、酒令等植根于人们生活的生动内容。如此多的文化内涵,其核心都在于人,酒因人而生动,人因酒而鲜活。然而,当前社
书名为何为《逝去的武林》?原意是指李老这一代人所处时代的武林风气和武人做派在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式微。但是,尽管行为举止上的一些东西逝去了,精神上的东西还会点滴流传下来。对于形意拳,这几年大家可能不是太了解,因为武术现在基本是往健身的方向发展。形意拳在五十年前等于是中国的国技之一,“形意拳就是所谓的杀人之技”,是说它是中国买战性的武术技法。当时练形意拳主要是因为国破家亡,时代使然,这让形意拳犀利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结果是提形意拳大家就忘了它的内涵了。形意拳是内家拳,表面上凶悍无比,实际上在其内涵中、在武者的个人修养方面都有无限的进境。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典籍文化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典籍文化与中医学》立足于典籍探讨中医药文化,对古代医籍的特点、编纂、传播及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概述,重点探讨了书目、类书、丛书与中医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典籍文化与中医学》内容不仅涉及《医藏书目》《医籍考》等中医专科书目、《济生拔萃》《古今医统正脉全书》《皇汉医学丛书》等中医丛书,更将视线聚焦在此前中医界较少关注的综合性书目、类书、丛书,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发掘、整理、研究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医文化内容。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典籍文化与中医学》适合中医药从业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
“四时风物笺”是一套将中国传统风雅之物与古典信笺相融合的文创类图书,每册分为散文与信笺两部分。 散文部分:每册拟一风雅之物为题,以四十余篇抒情短文写四时风物情怀、赏心乐事、点滴感触,以供读者在冗繁的工作学习之余,随作者一道,或于春日登高寻泉、或在冬季抱庐听雪,皆可暂得舒缓、聊以解忧。 信笺部分:仿照中国古代信笺样式留白,以水彩技法绘四时景物变换,可供书写。 其中《茶》一书,分为春和、夏暑、秋月、冬寒四个章节,写茶人四季饮茶雅事与妙法,读者可随作者一道于春日清和之时,登高寻茶、涉溪取水;于夏暑难耐之季,平心静气,解禅茶机密;于秋日朗月之下,对月品茗,识茶香茶趣;于冬日严寒之中,抱庐烹茶,览前人雅集……无论是由生活中点滴小事积累而来的人生感悟,还是对中国传统人文情怀的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又是一个从生前到死后长期引起争议的人物。为了给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提供一个认识曾国藩及其家教内容、家教方法的简便途径,我们从其大量家书中精选百余封有代表性的,译成白话,编成本书,以便读者阅读,进而取其精华,探其奥义,从中获得借鉴和教益。 刘劭、曾国藩著的《人物志冰鉴曾国藩家书》编排严谨,校点精当,并配以精美的插图,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效果。此外本书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双色印刷,装帧精美,除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外,更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
1.能记事的旅行指南,留下一整年的美好回忆。 2.时尚的高颜值日历,送给爱旅行的亲人、朋友,优质的贴心之选。 3.中英双语版,也同样适合送给外国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旖旎壮丽的自然风光。
此为“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隋唐风云卷的注音版,讲述了汤小团的历史冒险进入到了中国历 的隋唐时代。公元589年,隋朝灭掉了陈朝,正式结束了将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分裂时期,让中华再一次得到了统一。这一次汤小团三人的冒险从杨广攻占陈朝开始,历经隋文帝统一帝国的路程,与隋炀帝大兴土木,巡游塞北江南的奢华,再到远征高句丽遭遇失败的转折。同一时候,大隋各处的起义也如火如荼地开始了。汤小团和他的伙伴们将亲身经历这个帝国的博大与威严、灿烂与包容,将在这段历史中重拾信心,与书魔展开殊死的斗争。他们将竭尽全力保卫这段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历史不被书魔侵蚀与改变。 本书是注音版, 加适合低龄段的孩子独自阅读。同时,对弘扬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书名为何为《逝去的武林》?原意是指李老这一代人所处时代的武林风气和武人做派在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式微。但是,尽管行为举止上的一些东西逝去了,精神上的东西还会点滴流传下来。对于形意拳,这几年大家可能不是太了解,因为武术现在基本是往健身的方向发展。形意拳在五十年前等于是中国的国技之一,“形意拳就是所谓的杀人之技”,是说它是中国买战性的武术技法。当时练形意拳主要是因为国破家亡,时代使然,这让形意拳犀利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结果是提形意拳大家就忘了它的内涵了。形意拳是内家拳,表面上凶悍无比,实际上在其内涵中、在武者的个人修养方面都有无限的进境。
蒙学之书,又来已久。李斯《仓颉篇》、史游《急就章》出自当时级知识分子之手,又因为是初学启蒙用书,想必也拥有当时多的读者《汉书艺文志》收有小学十家。所谓小学,也就是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