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分上下两篇:“英汉语言文化”与“中西思维方式”。上篇首先论述英汉对比研究的重要性、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进而挑选十对带有普遍意义的英汉语言文化专题,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逐题进行对比分析。所讨论的内容涉及英汉的语法特征、修辞手段、表现方法、文体风格、翻译技巧、写作技巧、思维方式以及相关社会文化因素。下篇首先论述思维方式的定义、类型、思维方式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进而挑选十对中西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逐对进行对比分析,并概括这十对特征之间的互相联系。《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论述与实例并茂,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对高等院校英语师生、英汉语研究
《礼貌与模因:语用哲学思考》交付出版社排版之际,作者谢朝群教授邀我作序。我之所以毫不犹豫地接下这文字活,一是因为他的研究内容是我们共同的科研兴趣;二是因为目睹他从学生时代走到如今,从三尺讲台之下的高才生成为三尺讲台之上的饱学教授,往事历历在目。1991年,他从中学保送到我院英语教育本科专业。我有幸成为他高年级《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的科任教师。他上交的英语作文,令我赞叹,那是我们每届英语专业学生中寥寥无几真正具有英语语感的作文。1995年,他再次保送直接攻读我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专业。作为他硕士论文的指导教师,我看着他一边承受父亲身患重病,卧床不起的内心苦痛,一边刻苦钻研,还到出版社兼职承担起校对他人书稿的繁重任务。1998年硕士毕业之时,在我眼里,他是家里尽忠尽孝,校内学业成绩突出,校外兼职
话语研究在当今社会科学领域中正受到普遍关注。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它运用范围广,实践性强,影响力大。施旭著的《什么是话语研究》以问答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话语研究的基础理论、核心概念、研究方法、学术思潮、创新趋势等,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方向与策略。全书深入浅出,层次分明,有助干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和相关学生了解话语研究的概貌,并为拓展和深化话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互动社会语言学是研究社会生活中人际互动的学科。《交际与面子博弈——互动社会语言学研究》作者郑立华围绕“人们是如何利用语言调节人际关系的”这一中心问题,通过大量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例子,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凸显了“语言不仅反映社会现实,而且创造社会现实”的观点。同时《交际与面子博弈——互动社会语言学研究》通过对比中国人和西方人之间交际行为的差异,诠释了东西方文化对面子内涵的不同理解以及实现面子价值的不同方式。
《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是我国部系统地介绍外语教学问卷调查研究设计和实施方面的专著。该书首先讨论了问卷调查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地位、作用、特点及应用范围,然后通过大量的实例详细地讨论了问卷的设计和实施的各个阶段,包括问卷研究选题、问卷涉及的概念及其操作化、问卷项目的设计原则和要求、问卷试测和正式实施、问卷评价,以及问卷数据分析等方面。《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适合希望通过问卷对学生、教师以及教学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的外语教育工作者阅读,亦可用作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参考书。
《中国人英语自学方法教程(第二版)》一书以原典英语学习法为主要内容,阐述适合中国人自学英语的方法体系,介绍认知科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实用的英语学习方案和资源。本书既有丰富的案例、具体的方法、细致的程序,又处处渗透哲理分析。
《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是我国部系统地介绍外语教学问卷调查研究设计和实施方面的专著。该书首先讨论了问卷调查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地位、作用、特点及应用范围,然后通过大量的实例详细地讨论了问卷的设计和实施的各个阶段,包括问卷研究选题、问卷涉及的概念及其操作化、问卷项目的设计原则和要求、问卷试测和正式实施、问卷评价,以及问卷数据分析等方面。《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适合希望通过问卷对学生、教师以及教学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的外语教育工作者阅读,亦可用作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参考书。
话语研究在当今社会科学领域中正受到普遍关注。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它运用范围广,实践性强,影响力大。施旭著的《什么是话语研究》以问答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话语研究的基础理论、核心概念、研究方法、学术思潮、创新趋势等,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方向与策略。全书深入浅出,层次分明,有助干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和相关学生了解话语研究的概貌,并为拓展和深化话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外教社跨文化交际丛书:跨文化交际理论建构》涵盖了一系列经过筛选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为了这部著作的出版,Gudykunst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此过程中,他指出,“如今,涉及跨文化交际各个层面的理论至少有15个。”(Gudykunst,2002,p.183)这些理论可分成七大类:意义建构、沟通准则、文化模式、调整和适应、身份认同的形成和调整、人际交流的心理过程,以及传播的组群和网络。(Klyukanov,2005,p.1)遗憾的是,尽管Gudykunst收录的理论涉及面很广,但他却将相当一部分理论排除在外。比如,他只字未提有关价值观的众多理论(或许他认为价值观的理论只是对文化模式的解释),以及有关冲突、非言语交际、符号模式的交流(或符号学)等一系列在跨文化领域颇具影响力的理论。这些没有被Gudykunst收录的理论,在其他许多跨文化教材中都作为重点进行了介
对比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涉及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篇章和等领域。本书试图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英语和汉语的构词原理、内部结构、语义关系、词语理据等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同时通过大量的言语实例,探讨这两种语言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和共性,并尝试解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本书尤其对英汉词汇对比方面一些争议问题如字词关系、词汇表达力、词化能力、搭配能力、借词能力、词汇量大小、词语单位信息量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阐述,提出了不少独特的见解,以期引起争议。本书实例新鲜有趣,阐述深入浅出,从而使抽象的语言理论分析读来轻松。研究英汉词汇的学者和注重词汇讲解的教师都可以从中得益匪浅。
《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是我国部系统地介绍外语教学问卷调查研究设计和实施方面的专著。该书首先讨论了问卷调查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地位、作用、特点及应用范围,然后通过大量的实例详细地讨论了问卷的设计和实施的各个阶段,包括问卷研究选题、问卷涉及的概念及其操作化、问卷项目的设计原则和要求、问卷试测和正式实施、问卷评价,以及问卷数据分析等方面。《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适合希望通过问卷对学生、教师以及教学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的外语教育工作者阅读,亦可用作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从语料库语言学角度,着重探讨了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四个重要成分:使用预构成语块的能力、通过目的语运用图式知识的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基于“大学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本书从上述四个纬度对比分析了不同口语交际能力水平的学习者之间及与英语母语者之间的差异,发现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的特征和问题。书中所提出的观点、概念、方法以及研究发现为学习者英语研究、二语习得研究、外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承载着作者过去二十年来对翻译与阅读理论之间关系的思考。由于阅读理论与接受理论密不可分,所以在分析中国读者怎样阅读外国小说中译本的时候,作者也是在描绘翻译小说在中国的接受史。书里着重分析了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之间出现的多个译本,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中国现代翻译小说接受史的剪影。不过,它与一般翻译史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内容还涵盖了多种翻译变体,如自由译、改编、撮译、重写和抄译。
《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是我国部系统地介绍外语教学问卷调查研究设计和实施方面的专著。该书首先讨论了问卷调查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地位、作用、特点及应用范围,然后通过大量的实例详细地讨论了问卷的设计和实施的各个阶段,包括问卷研究选题、问卷涉及的概念及其操作化、问卷项目的设计原则和要求、问卷试测和正式实施、问卷评价,以及问卷数据分析等方面。《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适合希望通过问卷对学生、教师以及教学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的外语教育工作者阅读,亦可用作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