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客观题、主观题上下两个篇章 上篇客观题含2018-2024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真题(回忆版)和参考答案及解析 下篇主观题含2014-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试卷,2018-2024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真题(回忆版)和参考答案及解析
全书含2015-2017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2018-2024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回忆版)及答案解析
【遴选】遴选15年以上历年真题与法考回忆题,单科集训,应试突破。 【归类】所有试题按学科考点细化分类,可选择考点进行专项练习,亦可针对学科集中刷题训练。 【刷题】8本试题,8本详解,题解分开,答案速查,提高做题效率。 【详解】根据新法详尽解析,并设〔旧题新解〕〔特别提醒〕〔陷阱点拨〕等栏目,全方位解读试题。 【配套】与教材讲义内容有效衔接,配套使用,巩固所学。 【法条】总结提炼重点法条,掌握命题依据,夯实法条基础。 【机考】附赠手机刷题版,一机在手,随时随地刷题训练。 【品质】高品质纯木浆纸,平滑纸质书写舒适,墨迹书香刷题更有感。
本图书为厚大法考主观题考试冲刺的一本通,着眼于法考主观题应试的务实性,重视对理论法学科主观题考试理论的背诵精要,注重对重点知识的归纳总结,结合热点案例分析,编写模考进行演练。由从事多年教学的名师根据新大纲对本学科相关理论进行阐释,为考生有效复习提供方向。以框架体系为主线,以基本考点为中心,案例分析为载体,让考生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的同时,把握命题规律。主观题冲刺一本通意在让考生能临门一脚,抓住考试的命脉和复习的关键。
将实践中的真实案例改编、加工为法考试题进行考查,已成为法考的一大命题趋势。 本书在分析法考大纲要求和历年考试范围的基础上,结合法考核心知识点,以法考各学科为主线,精选了50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及典型案例,为提高备考效率,按照法考命题思路进行了节录和适当的编辑加工,对案例所引旧法条文保持原貌,并加注列明新法对应条文,力求高度还原真实司法案例原貌的基础上,更精准符合当前立法规定,列示司法观点,提炼裁判要旨,同时整理了案例所涉法考对应知识点,同时整理了案例所涉法考对应知识点,单个案例涵盖案情回放、法考直击、司法观点、要旨提炼版块,注重将知识性内容与现实案例讲解相互融合,供考生在研读案例的同时,深化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帮助考生在系统把握法律知识的基础上
2024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真题详解.主客观 含7年客观真题、11年主观真题
本书为厚大讲义白斌的理论法真题卷,着眼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应试教学的务实性,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讲解,注重对重点知识的归纳总结,结合案例分析,便于考生记忆。由授课名师用简单易懂的文字、比较记忆的方法、准确到位的梳理进行编写,是作者长期辅导经验的总结和精华的提炼,为考生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复习材料,保证考生能够领悟学科精髓,掌握重点难点,提高应试能力。以框架体系为主线,以基本理论为中心,以法律条文为载体,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编写,让考生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的同时,把握命题规律。对于考点把握特别精准,擅长化繁为简,重难点清晰明了。
2024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必刷3600题 内含10册 1.理论法 2.商经法 3.三国法 4.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 5.民法 6.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7.刑事诉讼法 8.刑法
本书共八册,可按学科对近11年法考回忆题及历年真题进行专项训练。本书按照试题考查点所属章节归类,可配套教材使用,每一章节的考查重点一目了然。通过使用本书,可以增强对各章节命题重点的掌握程度,并提高做题能力。 本书试题与答案分开,方便自测。解析详尽,对选项逐一进行讲解,并点拨命题思路与陷阱,使考生了解对为何对,错又错在哪里,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既定的练习目的。
本书为2024法考主观题辅导用书,精心收录2014-2017年司法考试真题及2018-2023年法考仿真题(考生回忆版)。遵循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对各学科的基本要求进行合理编排,内容覆盖理论法学、刑法、刑诉法、行政法、民法、民诉法、商法学科,便于考生单科突破,强化练习。下设参考答案、考点、详解版块,力求学科覆盖全面,解析重点突出。通过精美版式设计,为考生预留批注空间,帮助考生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
本书为民法部分。分为民法总则(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权利、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民事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与期间)、物权法(物权概述、物权变动、所有权、用益物权、占有)、债与合同法(债的概述、债的履行、债的保全、债的移转和消灭、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解除、违约责任、转移财产权的合同、完成工作成果的合同、技术合同、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担保法(担保物权、债的担保、担保物权的冲突规范)、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概述、特殊侵权责任)、家事法(婚姻家庭、继承法)。全书渗透着参编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体现着对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规律和应考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同时适应备考人员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