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经典和先进新型的放大器、滤波器、波形发生器、直流开关电源、LED驱动、脉冲调制器的设计方法与应用电路,还介绍了各种报警器、循环彩灯、照明灯、靓声发生器等实用电路以及多种触摸、双稳开关。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广泛,1000余个电路大部分都做了详细介绍,绝大部分电路都给出了相关参数。是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案头手册。
作者通过东南亚山地的历史指出,国家总是试图将山地的居民集中到平地,从事水稻种植,而山民则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国家的控制。传统的观点将山地的居民看做是落后和野蛮的,国家政权延伸到这些地区被看做是推动了这些地方的进步。但是斯科特通过对这个地区历史的研究发现,看起来似乎是落后的山地少数民族可能并不落后,他们居住在山上,选择了不同于谷地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是因为他们希望借此逃避国家的统治。作者指出,他讨论的对手是法国学者布罗代尔,因为在布罗代尔那里,文明与国家经常是被混在一起的,而作者则强调,在国家统治范围之外,有着同样的文明。作者詹姆士·斯科特是美国人类学界研究农民问题的领军人物,其《农民的道义经济》一书出版以后,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其《弱者的武器》和《国家的视角》都对学术研究
他的歌声遍及大江南北,街头巷尾传唱不绝;他本人却秘而不显,对个人生活更是三缄其口,媒体掘地三尺都难觅其踪影。在这个经历过两次婚姻,没有受过任何音乐教育的男人周围,充满了各种猜疑,他生活的细枝末节都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 本书将一步步你,慢慢揭开他神秘的面纱。
1983年至1986年,我在我国著名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梁钊韬教授的亲自指导下,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在那里我接受了包括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历史文献学、体质人类学及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全面训练。在此基础上,完成博士论文《论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及与周围民族的关系》,并于1989年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由于当时中国的藏学研究正处于逐渐恢复阶段,所以,这本书虽出版仅800册,但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书中的一些基本观点、资料连同注释被许多人引用、抄袭,于是有不少学友及同行建议我再版。我本人自调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以后,身兼行政和科研双重任务,一直抽不出时间重新阅读和修改这本书。直到2000年,我才下决心见缝插针,一字一句地重新审阅和修改,并补充了一些新内容。
沃尔特·洛德编著的《此夜永难忘:泰坦尼克号沉没记》以六十余位“泰坦尼克号”海难事件幸存者的回忆为基础,生动地还原了1912年4月14日深夜这次著名海难发生时的场景,以及随后几个小时惊心动魄的求生与救援过程。自1955年首次出版后,本书即被奉为记录“泰坦尼克号”海难事件的经典之作,恰如著名作家纳撒尼尔·菲尔布里克所言:“从头至尾,《此夜永难忘:泰坦尼克号沉没记》完全基于‘泰坦尼克号’海难事件亲历者的回忆,就此而言,后世的研究者与作家无法望洛德先生之项背,因为他们再也不可能与这些亲历者面谈。正是由于具备了如此关键的优势,本书不可能被超越,已成为代表诸位幸存者的永恒绝唱。”1958年,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中文通译《冰海沉船》)上映。
《东西方文化比较导论》为高等学校通识课程。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介绍了世界文化格局,提出当代世界文化比较的重点是东西方文化比较。作者力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依归,以东西方文化比较为基本内容,理论与实际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思想性与学术性结合。《东西方文化比较导论》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认识和解决文化问题,特别是东西方文化问题的基本立场、思路、方法等。《东西方文化比较导论》适合高等学校跨专业学生作为选修课程使用,也可供广大社会读者阅读使用。
本书起自史前遗迹,时代下限截止到晚清,时间跨度长达五千年,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来解读中国酒的起因与变化过程,展示中国酒历史的丰厚内容与阶段成就。同时对于历史上出现的各类名酒产品,逐项进行了产地、产源和产品属性的考究,尽可能地把中国酒的历史风貌完整地还原出来。作者力图以诗证史、以图证史,不仅充分钩稽引证古代诗文中所隐藏的酒信息,也大量搜罗与酒有关的历史图片,其中包括古代绘画、石刻、雕塑甚至图案纹样的精彩画面,包括古代的各类酒器以及酒文物、酿酒古遗址的实物照片。最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五千年的酒历史展示给读者。之于中国酒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人饮酒生活的文化内核的疏理探究,应该对中华文明成果的回顾与发掘,对现代饮食生活的理解与感受,以及对当代中国酒产业的发展,都将有深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