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金日成回忆录的第七、八卷,书中主要回忆了金日成在中国东北抗战的日日夜夜里,如何克服了极其恶劣的严寒、饥饿、多次劝降和三次谋杀等来自生存环境和敌人方面的威胁,与中国东北抗日联军一路军、二路军、三路军的情况和国际联军中老战友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很有人情味地回忆了朝鲜人民革命军里的女战士们战斗和生活的情景,回忆了与金正淑女士建立革命友情和结为夫妻的过程等等。 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资料翔实,较为系统地展示了金日成同志1937年至1945年之间的战斗生活历程。
本书由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拉铁摩尔的代表性研究论文汇集而成,作者涵盖唐晓峰、姚大力、罗威廉等国内外、老中青三代学者,内容涉及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地理学等领域。 欧文 拉铁摩尔(OwenLattimore,1900-1989)是美国著名的中国边疆研究学家、蒙古学家与汉学家,曾长期生活在中国,多次踏访中国的北部边疆,抗战时期,还曾到访延安,受到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接见。其名著《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在中国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20世纪的国内国际形势,在拉铁摩尔的个人经历与学术成就上得到了充分地体现,本书对于深入研究拉铁摩尔及其边疆理论、内亚史研究视角一定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苏格兰启蒙运动对现代西方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以哲学的视角透视18世纪的这一段历史。由的研究者组成的作者队伍为本书提供专文,分别讨论大卫·休谟、亚当·斯密、托马斯·里德、亚当·弗格森以及其他苏格兰思想家,落笔范围包括哲学、自然神学、经济学、人类学、自然科学和法律,并涉及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欧美文化的传承影响等诸多方面。关于这一段丰富多彩的思想运动历史,《苏格兰启蒙运动》一书提供了的导引和指南。 “哲学研究指针”是英国大学出版社20世纪90年代刊行的一套学术参考书,如原书编者所说的:“这套书的目的之一,乃是针对艰深而富有挑战性的哲学家著作,帮助读者打消畏难心理。”对于哲学有兴趣的非专业读者和学生,由此可获得最为、便利的有效指引;专家和深入研究者则由此可概览各种批判性诠释的进展。
我以前总以为蔡襄、东坡、宋徽宗他们大肆鼓吹的茶是宋茶的主流,但一旦接触广泛的宋代史料,就很快否定了这种判断。两宋时期,“茶马互易”是皇帝主抓的一号工程,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只因为是“软实力”工程,具有很强的秘密性质,因此文化人把这一工程大大忽略了!所以,本书和其他茶书相比,有几个方面的尝试:一是学习年谱记录方式,访寻东坡先生的茶行踪;二是呈现“茶马互易”历史事件与王安石变法的密切关系、蜀茶的历史作用;三是让人们在世界视野中打量茶对于商贸、竞争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四是尝试提供一点地域茶器的演进历史。中国于世界文明的贡献,有发明,我真的有些替中国茶感到委屈,我觉得应该有它的位置。我认同萨拉 罗斯在《茶叶大盗——改变世界的中国茶》一书中的观点:“茶叶符合知识产
传统医学,村根于古易。故文、周、孔子因卦而演易,使《易》成为群经之首。岐黄以古易演医,使中国古易的理、气、象、数,不仅成为传统中医学最初发端的渊薮,更成为传统中医学后来与将来发展的灵源。本书的论述,遂从此敷演。
本书是一部内容丰富、论述深刻、颇有创见、别开生面的论著。作者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肯定和吸收潮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掘,抒发己见。作者注重从潮汕文化各个方面的表象特征,概况出其本质内涵。尤其对潮汕民系的形成及民性、潮汕文化的成因及定位,都力求从理性和学术方面,将其放在更深广的层面上,层层深入,分析探讨,事实充分,说理严密,观点有新意而遵法度。 该书初版于2001年,2002年获“潮学奖”一等奖,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并受到读者的好评。应出版社之约,作者对之进行详细的修订,主要包括:对近十多年因潮汕行政区划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中国传统器物的功能、艺术、审美、文化和风格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探讨;下篇选择陶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瓷器、金银器、灯具、明器等9种有代表性的器物艺术,分别从功能、造型、装饰、色彩、制作工艺和文化精神、风格特色等方面进行重点论述。
《中国书籍文库:江门五邑风俗叙录》从人类文化学、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整体思维和交叉视角,对江门五邑侨乡的民情风俗进行了系统地整理、辨析、叙述、实录和文化阐释,展现了江门五邑风土人情的历史风貌和现实图景,揭示了五邑侨俗的文化特征和现代价值,为江门五邑风俗文化的科学认识、鉴别继承与民俗旅游业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依据。《中国书籍文库:江门五邑风俗叙录》既是系统研究江门五邑侨乡民俗文化的成果,也是自成体系的民俗文化学教学与研究的智慧结晶。
本书由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拉铁摩尔的代表性研究论文汇集而成,作者涵盖唐晓峰、姚大力、罗威廉等国内外、老中青三代学者,内容涉及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地理学等领域。 欧文 拉铁摩尔(OwenLattimore,1900-1989)是美国著名的中国边疆研究学家、蒙古学家与汉学家,曾长期生活在中国,多次踏访中国的北部边疆,抗战时期,还曾到访延安,受到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接见。其名著《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在中国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20世纪的国内国际形势,在拉铁摩尔的个人经历与学术成就上得到了充分地体现,本书对于深入研究拉铁摩尔及其边疆理论、内亚史研究视角一定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千百年来,炎帝与黄帝一样,受到人们的尊崇、祭拜,形成了多种祭祀活动形式。但由于各地传说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又形成了不同的祭祀节期。目前,在中国大陆有四处较为重要的祭祀地,即陕西省宝鸡市、湖南省炎陵县、湖北省随州市和山西省高平市。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参与,祭祀炎帝节,不论是从祭祀参加的人数和规模,还是从祭祀活动的层次和形式,都是空前的,成为祭祀炎帝的一种新现象。民间祭祀一脉相承,随着炎帝文化的广泛传播,其祭祀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祭祀炎帝节期的确立和祭祀炎帝活动的多地举办,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绳其祖武、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凝聚世界华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无疑具有积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作为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一个特殊组织机构克格勃。无论它对一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起到过怎样的作用,毫无疑问,它绝不仅仅是“令人不寒而栗”或“神秘”、“恐怖”的代名词,它的产生、发展和消失,都鲜明地烙印着特定时代的一切特征。
《中国书籍文库:江门五邑风俗叙录》从人类文化学、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整体思维和交叉视角,对江门五邑侨乡的民情风俗进行了系统地整理、辨析、叙述、实录和文化阐释,展现了江门五邑风土人情的历史风貌和现实图景,揭示了五邑侨俗的文化特征和现代价值,为江门五邑风俗文化的科学认识、鉴别继承与民俗旅游业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依据。《中国书籍文库:江门五邑风俗叙录》既是系统研究江门五邑侨乡民俗文化的成果,也是自成体系的民俗文化学教学与研究的智慧结晶。
本书是台湾地区作者吴欲贤先生花费多年时间创作完成。主要以图谱的形式多方面地展现了甲午时期中日两国的战舰、军备、主要人物,以及丰岛海战、黄海战役、威海卫之战的始末。本书的图片采用三维制作,精美细致,基本上达到了军事图片的优选水准。
《巴黎烧了吗?》作者:(美)拉莱科林斯;(法)多米尼克拉皮埃尔译者:董乐山装订:圆脊精装规格:195×135毫米内文:70克瑞典环保纸页数:496定价:58元书号:ISBN978-7-5447-5460-6出品:读库出版:译林出版社“巴黎烧了吗?”这是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那天,阿道夫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狼穴”的地堡里,向他的总参谋长约德尔上将发出的责问。《巴黎烧了吗?》是新闻史上的一部杰作。译者董乐山先生在“译序”中说:两位作者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和法国《巴黎竞赛》的记者。他们在作品的史实方面力求翔实,花了将近三年时间搜集材料;他们翻阅了美法德三方面的军事档案,采访了上至艾森豪威尔、戴高乐gaoji助手、肖尔铁茨,下至法、美、德军普通士兵和巴黎市民共达八百多人,采用了其中五百三十六人的亲身经历,因此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