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语文和百科条目兼收的中型词典。在2001年修订版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修订。新增单字条目500余条,多字条目4300余条,共收条目52000余条。 语文条目突出查考功能。注重收入书面语、成语和通行的新词语条目。字量大,能满足一般的阅读需求。字形、字音、词形体现国家语文规范和标准 百科条目内容丰富,吸收*科研成果。涵盖信息、环保、法律、财经、军事、医学、建筑、天文、地理、哲学、宗教等多个学科。 附录收录17个主题,体现知识性和实用性。如中外历史大事年表、中国主要亲属关系简表、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吉迹、中国特有珍稀动物、常用科技名词规范简表、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等。 适合中学师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该辞典共选取了唐、五代、宋著名词人185家,词作700余首。这些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直到今天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唐宋词这块芬芳绚丽的园圃,令人目迷,令人神醉。她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养分。该辞典邀请了160位专家学者对这些作品进行了精彩赏析,以便提高广大读者在古典诗词方面的鉴赏能力。
该书稿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来的,此次修订主要所做的工作为:合并部分异体字、增加新字头300多个、增加 量词 拟声词 词性标注、增加辨析提示等。收字近58000个。释义简明,能够满足查阅通用字及一般字词典未收的生僻字的需要,适用于中等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社会各界读者。简化字与繁体字、正字与异体字等字际关系梳理清楚,并对某些字的形音义方面需要说明的情况予以辨析或提示,对一些义未详字注明出处。正文按音序排列,另附部首索引,查检方便。
《古代汉语字典(*修订版 彩色本)》收字18000多个,涵盖古汉语中的所有常用字和部分难字。提供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形体,揭示字的演变过程二分析汉字的形体,说明字形跟字义、字音的关系,提示古今字传承和用法的重要变化.阐释字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阐明字义的发展脉络。标注词性,便于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各义项的含义和用法.列有书证,以先秦、两汉经典和唐宋名篇为主,内容准确而权威。选配精美图片500多幅,形象、直观地体现字义、词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滋润民族精神,涵养民族气质,培育民族人格,是无可替代的正能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薪火相传。中国走向世界,传统文化是珍贵的软实力资源。所以对传统文化进行梳理,编写一本权威、实用、简洁、清晰的《中华传统文化简明词典》非常重要。本书以词典的框架结构,诠释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词语、短句、基本概念及有关人物和著作等,条目从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佛家学说和诸子百家学说中广搜精选,共3600余条。正文前列有分类索引,书后附有音序索引,方便读者按照不同需要进行检索。
《元曲鉴赏辞典》是我社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的主干产品。共收一百三十五位元曲作家的作品,其中小令五百四十四支,套数四十五套(含三百一十九支曲),杂剧一百三十七折(涉及八十八本,含四百六十四支曲)。共有篇目七百十二篇。鉴赏文章由王季思、王运熙、王水照、蒋星煜、隋树森等撰写。新一版以该书的第二版为基础,通过各种数据库的检索,订正文字包括注释方面的错误,对全书100多张图片一一审核,删掉质量不高的图片,补充新的图片,对附录进行修订,以期反映近年来的元曲研究成果。对全书的开本、装帧、版式、字体、字号等进行全新改版,以全面提升本书的档次和品位。
该辞典收录先秦、汉、魏、晋、南北朝、隋代诗作及歌谣近700篇。所选诗歌均为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内容题材、体裁样式、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卓有建树,流传既久且广,陶冶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者。180余位专家学者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情感意蕴等方面逐篇进行了赏析,可以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
本词典十分注重为读者学习语文知识提供方便。收词以现代汉语词汇为主,兼顾古今,释义详备。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字、词、成语及其他熟语的意义和用法,词典在释义之后配有十分丰富的例词、例句,设置了 备用词 栏,附列了一些以单字字头结尾的词语,以便读者了解单字的构词能力和词汇信息,为读者选词、用词提供参考。本词典是一部适合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使用的中型语文词典。
该书是一部大型学习型双语词典,共收录单词和短语等18万余条,含近年来出现在各领域中比较稳定的新词新义2万余条,以语文词汇为主,兼收百科词汇。释义精当,由我国多位双语辞书专家参考国内外权威辞书历时多年编纂而成,并经过相关学者仔细审订,确保了释义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常用词目例证极其丰富,典型实用,便于读者在具体语境中领悟其用法与含义;有些常用习语也提供了例证,帮助读者理解与掌握其具体用法。具备28大学习功能,语法、语用信息尤为实用;对常见同义词、近义词进行了辨析;绝大多数单词都注明词源、派生关系等,可帮助读者理解与记忆单词。 与旧版相比,第3版依据牛津、朗文等国外权威词典适当补充了近年来出现的比较稳定的新词新义,并参照术语在线等平台适当补充了一些百科词条,词典收词量进一步扩大,更适合读者
随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人们也越来越喜欢在交际礼仪中采用传统的方式,包括用语,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本书就是为此而编。全书按社交礼仪的实用需要,分为礼貌、问候、祝贺、规劝、慰问、情感、称谓等。一书在手,各种场合都能应付自如,得体而又显得有涵养有学识。
1. 语汇:以“语汇”概念统辖,囊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名言,总计25640条。 2. 定位:供中小学师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写作和教学查考。 3. 特点:语汇选条精当,释义简明实用,实例丰富经典。兼具权威性和学术性,是写作和日常语言运用的好帮手。 4. 内容:标注语类,明确区分不同“语汇”。例句突出语境,体现意义和用法。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新华词典》是影响很大的语文工具书,但限于篇幅,不可能把日常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一一交代得十分周详。随着全社会对提高语文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逐步推出了“新华”家族系列语文工具书。这些工具书都以《新华字典》《新华词典》为基础,在语言文字的某一方面进一步开拓扩展,加深加宽,作为《新华字典》《新华词典》的补充。《新华语典》是“新华”辞书家
《古汉语字典(第三版)》是经典大型综合性辞书《辞海》的衍生产品之一。本版严格遵循国家新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收录古代汉语、经典古籍中常见常用的单字约17000个,全部字头按音序排列,字头后依据《通用规范汉字表》附列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释义按字义的发展顺序依次排列,一般用普通话书面语解释,酌用浅近文言,辅以经典古籍书证帮助理解。字典收录《新旧字形对照举例》《万年公元干支年月日时互算表》《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汉语拼音方案》等实用工具,满足读者阅读古籍时的参考需要。书前有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书后有笔画索引,方便读者查检。 本字典从开始编纂到*终成型,一直得到《辞海》语词部分学者团队的悉心指导和专业支持。初版数十年来,发行近百万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如潮好评。本版修订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内
《商务国际·现代汉语词典(彩色插图本)》是一部学习型、规范型的现代汉语词典,具有收词适量、释义简明易懂、例证充分体现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功能丰富实用的特点。它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词典室四位资深辞书专家编写的《当代汉语词典》基础上重新编辑修订而成的。 《当代汉语词典》2001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它的前身是湖南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新编汉语词典》。吕叔湘先生曾专门为《新编汉语词典》作序,在条目取舍、义项分合、例证编排等方面予以充分肯定,并称赞它“的确做到了用较少的篇幅满足以实用为目的的读者的需要”。词典出版后,得到广泛好评,并荣获全国优秀图书奖。这样一部词典以及由它经过修订而衍生出来的《当代汉语词典》,为我们编辑这部现代汉语词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部现代汉语词典,它
一部语文和百科条目兼收的中型词典。在2001年修订版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修订。新增单字条目500余条,多字条目4300余条,共收条目52000余条。 语文条目突出查考功能。注重收入书面语、成语和通行的新词语条目。字量大,能满足一般的阅读需求。字形、字音、词形体现国家语文规范和标准 百科条目内容丰富,吸收近期新科研成果。涵盖信息、环保、法律、财经、军事、医学、建筑、天文、地理、哲学、宗教等多个学科。 附录收录17个主题,体现知识性和实用性。如中外历史大事年表、中国主要亲属关系简表、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吉迹、中国特有珍稀动物、常用科技名词规范简表、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等。 适合中学师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辞海版 学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双色版)》是根据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遵循国家有关语言文字规范的各项规定,专为中小学生量身订做的工具书,也可作为语文教师和普通读者的参考用书。 《辞海版 学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双色版)》共收录6700多个字,30000条汉语常用词语(重点包括中小学课本中常见的词语,以及社会上通行的新词语和进入日常生活的科技词语、较常见的文言词等)。字头后标注读音、笔画数、所属部首、字形结构等。 对词语及构成词语的单字分别给出释义,便于读者更透彻地理解字词含义。词典中包含丰富的提示,尽可能分不同情况指出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如不易掌握笔顺的字或偏旁部首,在 提示 中展示笔顺。本书一大特色是语素义的标注,即在词条首字右下角标注对应字头的义项序号,以显示该词条首个语素的意
《现代汉语词典》(实用版)收录各类语词6万余条。以现代汉语语词为主,注重收录现代语文词语包括一些常用口语词,兼收部分文言、白话、方言词语,并收录了一些近年来涌现的反映当代社会现象和事物的新词语。释义和例证从不同角度和功能尽量做到清晰、完备,以帮助读者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加深理解、正确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