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大字典》第3版是《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后的*修订之作。它是一部严格执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全面体现国家汉字使用标准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品牌畅销图书。该书收列单字14587个,包括《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8105字。共设7大板块,14个功能项。包括(1)汉字属性:列出字形、字级、结构、笔画数、部首、五笔。(2)注音释义:更出汉字现代的音和义,释义准确,例证恰切。(3)文字源流:列出造字法,分析字形、字义和用法的源流演变。(4)四体书法:列出行、草、隶、篆四种字体,提供书法知识。(5)字的故事:提供与字头相关的历史典故,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6)辨析:对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字词进行辨析。(7)插图:配置精美插图1500余幅,形象直观地图解字义、词义。适合广大师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汉语大字典》是当今世界上规模、形音义完备的大型汉语字典,国家文化建设重点工程,由川、鄂两省三百多位专家、学者历经十年编纂完成,首版于1990年出齐,广受到社会各界和海内外读者好评,被誉为 共和国的《康熙字典》 。《汉语大字典?袖珍本》是《汉语大字典》衍生品种之一,将1500余万字的原版浓缩为一册,便于使用。全书456万字,全部收录原版字头60000多个。第二版根据近年来*研究成果进行了修订,除参照《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对字头的归部、字音、笔顺、笔画等进行调整外,还吸纳了*的科技术语,并对人名、地名、释义、例证等,进行了更新,同时严格对照《通用规范汉字表》,对异体字、繁简字作了必要的调整,是一部实用的中型汉语工具书。
本书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国哲学研究和翻译领域的诸多专家的成果以及国外的相关成果,由正编和副编组成。正编为哲学术语正文,以西方哲学为主,同时兼顾东方哲学;既收录了古典哲学的重要术语,也收录了近现代外国哲学和流派的常用词汇,内容涉及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以及与哲学密切相关的领域。副编包括世界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名录、国外哲学及人文科学杂志目录、国外哲学机构和网站目录三个部分。正编收录的词条有39500余条,副编收录的词条有3700余条,全书收录的词条总量超过了43200条。
《甲金篆隶大字典》收入字头12500余个。以繁体楷书单字为领头字,在其下括号内附列相应的简化字以《简化字总表》所列为限。极个别形同而音义不同的字分列字头,用序号区别。每一面的字头和简化字均依次在边框出现。本字典收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形34900余个,在相应的字头下亦按此顺序排列。每个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形下标明出处。出处名太长的用简称,与简称相应的全称见书后所附《主要引用参考书目》。出自许慎《说文解字》的字,引用《说文解字》原文后,酌情作字形解说。个别非《说文解字》的字也稍作字形解说。
本书共收楷书单字60370个,具有 古今兼收,源流并重 的特色,注重形、音、义的密切配合,力求历史地、正确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字头下列字形、注音、释义、例句。 在字形方面,于楷书单字条目下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且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等形体,简要说明其结构演变; 在字音方面,对所收列楷书单字尽可能地注出现代读音,并收列了中古反切,标注了上古韵部; 在字义方面,不仅注重收列常用字的常用义,而且注意考释常用字的生僻义和生僻字的义项,适当收录了复音词中的词素义。 本书是《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的缩印本,对审读者发现的第二版在形、音、义、例方面的讹误做了必要的更正,采用上下卷的形式,将音序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调整到正文之前,查检使用更为方便快捷。
《汉语大字典》是当今世界上规模较大、音义完备的一部大型汉语字典,是新中国文化建设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性工程。该书第二版的修订工作于1999年底正式启动,先后被列入 十五 、 十一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被确定为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第二版保留了首版 古今兼收,源流并重 的特色,注重形、音、义的密切配合,力求历史地、正确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字头下列字形、注音、释义、例句。在字形方面,于楷书单字条目下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且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等形体,简要说明其结构演变;在字音方面,对所收列楷书单字尽可能地注出现代读音,并收列了中古反切,标注了上古韵部;在字义方面,不仅注重收列常用字的常用义,而且注意考释常用字的生僻义和生僻字的义项,适当收
部汇通古今,展示汉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区别及变化的中型词典。读者可以了解到,哪些词语或意义古今通用,哪些仅见于古代,哪些出现于现代。 阵容强大的编纂队伍。著名高校的科研、出版单位的数十位专家学者携手合作,前后历时八年。 全书收条目45000余条,其中单字15000余条,列举例证近200000条,内容丰富多样,涵盖面广、信息量大。 字形、字音主要依据现代规范,兼顾历史现状。书后备有征引书目表及相关的附录,查阅方便,十分实用。
《汉语大词典》(全23册)是目前规模zui大的汉语语文工具书,共收四十万五千余条目,约五千三百三十万字,插图二千二百五十余幅。 《汉语大词典》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荣获第?届国家图书奖。本书前十三卷(包括《附录 索引》一卷)编纂历时十八年,先后有一千余位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此项工作。从1986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卷,至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出版《附录 索引》卷,本书前十三卷面世二十多年来,国内外汉语和各专门学科的研究者、使用者在对其成绩充分肯定的前提下,也指出书中存在的若干不足。自2005年以来,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组织人员对《汉语大词典》前十三卷全书进行通读、整理并归纳学术界研究成果和读者意见,历经五年,编写了《汉语大词典订补》,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在2010年出版。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我们现将《汉语大词典》
《汉语图解词典》是一本适合所有阶段汉语学习者使用的工具书。 本词典把词和短语按其语义关联分为15个主题,用图解的方式解释词语,帮助学习者轻松地达到学习效果。主题主要根据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划分,涵盖生活方方面面;主题下细化出142个话题,共收录约4200个常用词语,每个词条与图对应,注有拼音和英文释义。大量图片生动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兼顾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元素,为读者提供全景式的中国体验。 本词典附有中文和英文索引,中文索引中注有繁体字。同时配有网络版,通过趣味动漫和人机互动,为学习者提供词语听读、跟读、汉字书写和词语查询、游戏等多媒体辅助学习方式。 本词典具有如下特点: 一、收录的词汇不局限于表现单一文化,既突出中国文化元素,也兼顾西方文化元素; 二、
《大辞海》是一部特大型综合性词典。按照学科分类编排,共38卷(42册),分别是:语词、哲学、宗教、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军事、经济、管理学、民族、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文物考古、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教育、体育、语言学、文化新闻出版、数理化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机械电气、化工轻工纺织、建筑水利、交通、环境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共收录词目28万条,5000万字,图片8000幅。它以《辞海》为基础,不仅充分反映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历史、现状和知识,同时还介绍世界各国的知识和信息,展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面貌,是我国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语言文字等学科名词、术语、
《汉语大字典》是当今世界上规模 、形音义 完备的大型汉语字典, 文化建设重点工程,由川、鄂两省三百多位专家、学者历经十年编纂完成,首版于1990年出齐,广受到社会各界和海内外读者好评,被誉为“共和国的《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袖珍本》是《汉语大字典》衍生品种之一,将1500余万字的原版浓缩为一册,便于使用。全书456万字,全部收录原版字头60000多个。第二版根据近年来 研究成果进行了修订,除参照《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对字头的归部、字音、笔顺、笔画等进行调整外,还吸纳了 的科技术语,并对人名、地名、释义、例证等,进行了 新,同时严格对照《通用规范汉字表》,对异体字、繁简字作了必要的调整,是一部 实用的中型汉语工具书。
《汉字结构认知大字典》是一部反映当代汉字学研究成果、兼顾实用的大型汉字文化工具书。其编纂,旨在对通用规范汉字形、义、用的历史演变进行描写和分析,揭示汉字的结构规律和文化内涵,建立起系统、科学地学习认知汉字的渠道。 该书的编纂建立在对中国汉字发展史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已形成《中国文字发展史》专著),以2013年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为收字的基本范围,字头按部首分201部分类排列。每个字头下除严格依照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注繁体、异体、汉语拼音外,重点设置 结构源流 结构分析 结构使用 三个版块。 结构源流 呈现字形,根据甲骨文、金文、古陶文、玺印文、古币文、石刻文(含玉石书、砖瓦文等)、简牍文、帛书和《说文解字》《干禄字书》《五经文字》《九经字样》等用字存字文献,依次序排比出各个时期具
本书共收楷书单字60 370个,具有“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特色,注重形、音、义的密切配合,力求历史地、正确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字头下列字形、注音、释义、例句。在字形方面,于楷书单字条目下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且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等形体,简要说明其结构演变;在字音方面,对所收列楷书单字尽可能地注出现代读音,并收列了中古反切,标注了上古韵部;在字义方面,不仅注重收列常用字的常用义,而且注意考释常用字的生僻义和生僻字的义项,适当收录了复音词中的词素义。本书是《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的缩印本,对专家学者和审读者发现的第二版在形、音、义、例方面的讹误做了必要的更正,采用上下卷的形式,将音序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调整到正文之前,查检使用更为方便快捷。
《汉语大字典》是当今世界上规模 、形音义 完备的大型汉语字典, 文化建设重点工程,由川、鄂两省三百多位专家、学者历经十年编纂完成,首版于1990年出齐,广受到社会各界和海内外读者好评,被誉为“共和国的《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袖珍本》是《汉语大字典》衍生品种之一,将1500余万字的原版浓缩为一册,便于使用。全书456万字,全部收录原版字头60000多个。第二版根据近年来 研究成果进行了修订,除参照《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对字头的归部、字音、笔顺、笔画等进行调整外,还吸纳了 的科技术语,并对人名、地名、释义、例证等,进行了 新,同时严格对照《通用规范汉字表》,对异体字、繁简字作了必要的调整,是一部 实用的中型汉语工具书。
《汉语大字典》是当今世界上规模 、形音义 完备的大型汉语字典, 文化建设重点工程,由川、鄂两省三百多位专家、学者历经十年编纂完成,首版于1990年出齐,广受到社会各界和海内外读者好评,被誉为“共和国的《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袖珍本》是《汉语大字典》衍生品种之一,将1500余万字的原版浓缩为一册,便于使用。全书456万字,全部收录原版字头60000多个。第二版根据近年来 研究成果进行了修订,除参照《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对字头的归部、字音、笔顺、笔画等进行调整外,还吸纳了 的科技术语,并对人名、地名、释义、例证等,进行了 新,同时严格对照《通用规范汉字表》,对异体字、繁简字作了必要的调整,是一部 实用的中型汉语工具书。
1852年英文版《上海年鉴》由北华捷报馆编印,是目前可见的 早的上海年鉴,也是全国范围内 早的年鉴。作为上海的地方性年鉴,此书由当时在上海的英国人编辑,在20世纪之前中国年鉴稀缺的情况下,为后人保留了研究当时上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情况的资料,弥足珍贵。本次出版函装二册,其中一册全书影印、原样复刻1852年版《上海年鉴》,另一本平装本由知名上海史学者周育民教授将原本翻译为中文,另附残本1853年《上海年鉴》及译文,令读者能够深切体察当时上海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情态,也是近代史研究者不可多得的社会学和历史系资料。
《汉语大词典》(全23册)是目前规模*的汉语语文工具书,共收四十万五千余条目,约五千三百三十万字,插图二千二百五十余幅。 《汉语大词典》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荣获*届国家图书奖。本书前十三卷(包括《附录 索引》一卷)编纂历时十八年,先后有一千余位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此项工作。从1986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卷,至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出版《附录 索引》卷,本书前十三卷面世二十多年来,国内外汉语和各专门学科的研究者、使用者在对其成绩充分肯定的前提下,也指出书中存在的若干不足。自2005年以来,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组织人员对《汉语大词典》前十三卷全书进行通读、整理并归纳学术界研究成果和读者意见,历经五年,编写了《汉语大词典订补》,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在2010年出版。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我们现将《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