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李清照的人生蜿蜒为藤蔓,点缀宋时烟雨,在曲折中走近一代词后。少时的天真烂漫,青春的纯情挚爱,晚年的凄风苦雨,都沿着诗词的垄沿,去感受词人的悲欢离合,去感知灵魂的阴晴光影,去叩问人性和历史的真情怀。 风花几时,雪月几何?怎敌得晚来风急?诗词之人,刚柔之心,以词解她,以她说词,以词以她,说尽人生世事。让千年之后的我们更深刻地去认识一代词后,真真切切地品悟那段女儿之香,词家之韵,和她的山河之叹。
本书是在旧版《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一书基础上做的升级改造产品,是新改造的“文学经典鉴赏”系列丛书之一。“文学经典鉴赏”系列旨在对中国文学目前有深远影响的文学经典著作进行饶有趣味的赏析,以求帮助现代人从众多优秀的古代文学经典中获得美好的阅读体验,汲取丰富的人生智慧。《文学经典鉴赏·元曲三百首》还特别参酌了近段时间中小学1到12年级的教材古诗文和选读篇目,对原有辑选的主要是散曲和小令的篇目做了补充,将中小学诗文选读篇目中读者较为熟知的元杂剧《窦娥冤》《西厢记》等选段补入,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中小学读者去领略传统文学中元曲这一体裁的独特魅力。另外,编者还在最后补充了“读曲常识”,这些都能更好地帮助读者去认识“元曲”这一文学体裁。
影印,线装,印谱。民国二十四年(1935)钤印本,一册,王序梅编,潘叔威手拓本,共收录晚清四大词人王鹏运常用印七十二方。当时共拓十余部,分赠朋好,故此书至今流传甚稀。目前所知,公共图书馆中,仅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一部。王序梅藏有一部,幷零叶若干。王鹏运(1850—1904),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号半塘老人,又号僧鹜、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同治九年举人,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光绪二十八年至扬州主讲仪董学堂,三十年六月卒于苏州。是晚清词坛影响的词人之一,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
本书是本古典文学研究作品,《古诗十九首释》和《经典常谈》两书的合集。《古诗十九首释》既有对诗歌的注解考证,又有对诗歌意蕴的鉴赏批评,既有注释考证,又有鉴赏批评,这是朱自清独有的诗歌阐释,成为后人研究的典范。在《经典常谈》中,朱自清用浅明而切实的文字,于十三篇文章中,要言不烦地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
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实为经典。然为时世风俗所限,受诗家清规所囿,所列篇章,自是当时诗家目光。本社延续拓展以《唐诗鉴赏辞典》为代表的文学鉴赏辞典的风格和品牌,仍以三百为数,远绍《诗经》三百篇的传统,近承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的精华,又参酌其他选本与新版课程标准,不用体式分类,唯取佳作入选,展示唐诗的巅峰之作。更请国内有关研究名家撰写精美赏析文章,周到详尽,踵事增华,与原作比照发明、融通古今,助千万读者读之赏之。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我们对原“三百首鉴赏辞典系列”进行了升级,将系列名称更名为“文学经典鉴赏”。篇目选择上,比前一版更注重经典,参酌众家,精中取精。同时和进行仔细比对,尽可能囊括新编教材的篇目。“文学经典鉴赏”仍保持我社文学鉴赏辞典的风格。不唯在选目上精益求精,在鉴赏文方面也一如既往地讲究精美,使原作和赏析相得益彰。相比于时下众多选本蜻蜓点水式的点评,我们略显“冗长”的鉴赏文字,既清楚解释了诗文中的“古典”“今典”,借助于现代文艺理论光照更使其艺术特色洞悉无遗。
正逢国家大力倡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际,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以此为契机,为满足读者需要,拟策划推出“文学经典鉴赏”系列丛书,第一批共四个品种:《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名篇》、《元曲三百首》。整套丛书精装,16开,革新版式,重新装帧设计,力求大气简雅。本册宋词三百首为词学界传世经典选本,问世百余年来,脍炙人口,所选宋代的词人词作,涵盖各家各派,全面精到。每篇词作由古典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夏承焘、唐圭璋、缪钺、叶嘉莹、周汝昌、宛敏灏、万云骏、钟振振等撰写鉴赏文章,讲解详尽,深入浅出,帮助读者领略宋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