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类汇集野花、棕榈、仙人掌、日本植物和食肉植物五篇内容。野花篇展示了我们所熟知的城市角落中绽放的花朵,以及来自草甸、草原、树篱和林地草本植物的花朵;棕榈篇带领读者领略棕榈树所蕴含的奇迹与美;仙人掌篇描绘了从沙漠巨人到娇小易折的各种仙人掌种类;日本植物篇为了解日本多样而美丽的植物生活提供了一个窗口;食肉植物篇让大家认识到植物世界也有同动物界一样的残酷。 实用类汇集本草图谱、真菌、节庆植物、水果,以及药草和香料五篇内容。本草图谱篇所展示的植物均来自日本药用植物图解手册Honzo Zufu,这是一本可追溯到日本江户时代的稀有珍贵药用植物纲要,可以在这篇中更加深入了解日本著名植物学家岩崎常正;真菌篇将向读者展示包括蘑菇、毒菌、马勃等40种真菌,揭开这个迷人真菌世界的一角;节庆植物篇带我们更多地了
本书是部收录世界全部高等植物科属的专科辞典。书中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类群,使用了中国学者发表的分类系统。苔藓植物按照贾渝2021年分类系统编写;蕨类植物按照陆树刚2020年修订的秦仁昌分类系统编写;裸子植物按照傅德志、杨永、朱光华2004年分类系统编写;被子植物按照傅德志2012年数字分类系统编写。在进一步针对全球植物科属电子数据更新、整理、重组和修订的基础上,全书收录有66998个科属名称。其中可接受科为1045科,可接受属为21080属(涵盖可接受种359255-399574种)。所有异名定名人后面,以 = 对应本书内可以查到的可接受名称及其包含的分类信息。主要内容为科属名称、定名人、发表年代、晚出同名处理、异名处理、分类系统、世界七大洲的植物分布信息,以及文献引证以及异名在内的世界全部科属名称,异名与接受名对应关系等
本书属于专业工具书但兼顾科普性的著作。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分类简史、应用价值和主要识别特征;第二部分主要根据目前最新的、国际公认的 PPG I系统 介绍各科属植物,共介绍了36科130属574种蕨类植物的名称、形态特征、生境分布以及部分物种的药用情况及保护等级,每一物种配1-4张反映生境和主要鉴别特征的照片。全书从10万余张图片中,精选1 800余张精美图片作为素材。大部分图片为作者王波和孙庆文拍摄于贵州、云南、四川、广西、重庆及广东,少部分拍摄于天津、吉林、台湾、新疆、西藏、湖南、安徽等地,拍摄地遍及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域。
这一本特别的植物书:以植物园的布局作为结构,尽可能地收藏了各园馆*有价值的植物;以分类特征为图文要点,又*限度地呈现了物种的生命之美。对常去华南植物园的读者,本书帮助你整理回忆,增加对植物的理解;对未能去的朋友,开卷即可开始一次华南植物园的纸上卧游。 本书蕨类植物采用PPG I 分类系统,裸子植物采用多识裸子植物系统,被子植物采用APG IV 分类系统。为方便熟悉《中国植物志》的读者查阅,本书将恩格勒被子植物分类系统(Engler system)作为辅助系统,并加括号附于后以示区别。为了方便普通爱好者快速查阅,科下各属按照中文名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属下等级则按照拉丁字母顺序排列。 本书共收录157 科(142 科)573 属1012 种(含品种)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共精选了2700 张高清图片,其中蕨类植物10 科(11 科)13 属15 种,裸子植物6科
`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药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同时,在华侨华人非常大的聚集地南亚东南亚地区,中医药文化有悠久的传播历史,漂洋过海的华侨华人都是中医药传播者、继承者、扩散者,杏林花开东南亚。其中老挝是 一带一路 倡议沿线国家中欠发达国家之一,该国的苗族、壮族同中国的苗族、壮族生活模式相似,中草药的应用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老龙族、泰族与国内的泰族、拉祜族、佤族相似。因其主要生活在湄公河大平原热带地区,与中国相邻,很多同中国一样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在其民族间也有使用。 课题组通过对老挝药用植物分布情况的联合考察,拍摄鉴定物种3000多种带花果物种,1200多种药用植物进行了植物生境调查、植物照片拍摄及当地药用植物的运用信息收集等相关工作。其中在中老共有的物种中,草珊瑚、蜜花豆、射干、无根藤、
翻开本书,就沉醉在国色天香中牡丹源于中国,有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后被引种到世界各地,如今被广泛应用于庭园栽植,培育出许多园艺品种。牡丹花开时清香四溢,富丽堂皇,冠 群芳,被誉为花中 。 从品相优越、香气浓郁的牡丹品种,到容易种植和制作切花的牡丹品种,作者精心挑选50余种牡丹,成就这本兼具艺术性与专业性的牡丹花卉园艺指南。如何种植雍容华贵的牡丹花,怎样挽留住牡丹 的一刻、制作切花,这本牡丹图鉴带你发现各种经典牡丹品种和 的现代牡丹品种。作者还针对每个品种的牡丹给出了鉴赏、养护建议,从气候土壤条件到栽种和病虫防治,搭配赏心悦目的照片,是适合所有爱美人士收藏的牡丹佳作。
《云南常见湿地植物图鉴(卷)》共收录湿地植物84科265属500种(其中含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拉丁学名参照了Flora of China的处理,蕨类植物依然沿用了秦仁昌系统,裸子植物采用郑万钧系统,被子植物采用哈钦松系统,科内按拉丁字母顺序排列。书中大部分种类为野生,但也收录了极少数常见的栽培植物,分别介绍了其生态类型(除水生植物外,标注为湿生植物,未再做细分)、生境(除湿生生境外,对该物种的其他的生境也有介绍)、分布(参考《云南植物志》,并增加了根据我们多年野外调查和相关可靠资料而获得的新分布点)和关键鉴定特征等,大部分种类还通过相近种的比较,以获取尽可能多的物种识别特征,基本做到了通过看图和简短的文字说明,就能达到认识这些湿地植物的目的。另外《云南常见湿地植物图鉴(
《有毒植物志》是“博物万象·植物志趣”系列中最颠覆人们认知的一本,讲述了与“有毒”植物有关的神话传说、奇闻逸事、民间用法等,并讲述了它们或辉煌或没落的前世今生。很显然,有些植物遭受了非常不公平的待遇,但其实它们在医学和药学领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书介绍了70余种有毒而有用的植物,也介绍了一些经常被误认为有毒而因此被错过的植物,并有植物的细节图片和来自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的珍贵植物标本是时候认识这些奇妙、有趣而富于变化的“毒物”了!
全书包括两部分:部分为线虫学基础知识,包括绪论、线虫的形态结构、植物线虫的分类系统、植物线虫的生物学特性、植物线虫的病害的防治方法、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植物线虫病害的可持续治理。主要阐述植物线虫的基础知识,为阅读全书提供方便,也避免了第二部分的各章节内容重复。第二部分为植物寄生线虫的种类,即对我国已正式报道的植物线虫进行种的描述及有关生物学特性简介,并附该种的形态图,包括垫刃科、粒线虫科、矮化线虫科、纽带线虫科、异皮线虫科、环总科、滑刃目、予线目线虫共360余种。本书可供线虫学、植物病理学、植物保护、植物检疫工作者及有关的生物学和农林科技工作者,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使用和参考。
树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林学与人文林学相互交融构成的文化内涵。 《中国树木文化》阐述了中国树木文化的概念、发展历史、结构层次、主要类型、表现形式、应用价值,以及树木文化与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的关系,以槐树、菩提树、桃树、柳树、黄连木、梅花、牡丹、桂花、桑树、竹子、松树、梧桐、楸树、梓树和银杏等重要的文化树木为代表,阐述了与这些树木密切相关的文化内容,涉及中国有分布的树木物种达700余个,比较了文化领域与自然科学领域在树种名称、概念及其含义等方面的差异,记述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树木的拉丁学名、分类地位、类群组成、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经济价值等。 《中国树木文化》对于发挥树木的文化属性和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大约10年之前,有个至今从未谋面的人,为我莫名其妙地做过一出预言:按五行推算,我大约会从事与水相关的工作,带有流动的漂泊感,比如记者,比如管道修理工。我可以把这话的应验过程,视为阴阳八卦的神奇预测,也可以当作超过27个标准差小概率事件,总之后来我做了大约5年与水草、湿地相关的学习和研究,再之后则从事了名为编辑记者的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