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内容、清晰的照片以及系统的论述方法,使本书成为关于岩石与矿物的颇具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工具书。本书收录了500多种岩石与矿物,配有600多幅彩色图片,在作者的精心编纂下,使读者能轻松地掌握识别各类岩石与矿物的知识和技巧。 本书对收录的每一种岩石与矿物均有准确的论述和说明,使其特征和特性跃然纸上。 本书向岩石与矿物的爱好者介绍了岩石与矿物的概念以及如何分类和收集的方法,还用图表清楚地列出了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区别,并详细记录了书中所收录的各种矿物的特征。书后还附有简明扼要的专有名词解释。
《稻城:香格里拉精神史》横断山脉、神与鬼、藏刀与经幡、中国的景观大道、桑堆红草地隐喻、县城、石头之云、海子山的“水怪”与“倦石”、土陶、木碗与酒、康巴三师兄轶事、著杰寺与邦普寺、鹰翘下的动物世界、隐形村落——邓波、地狱谷、亚丁村、念青贡嘎日松贡布、冲古寺、俄初山、香格里拉、香巴拉王国指南、约瑟夫·洛克、告别、稻城旅游全攻略。
本书详细阐释了地理学思想和地理学思维至关重要的概念和术语:空间、时间、地方、尺度和景观。全书共17章,分为两部分:部分讲述地理学传统,共4章;第二部分详述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前面8章(第五章至第十二章)各以两章篇幅阐述空间、时间、地方和尺度4个基本概念,每个概念各由一位自然地理学家和一位人文地理学家撰写,接下来的两章分别为社会结构(第十三章)和自然系统(第十四章),最后3章标题均为“景观与环境”,在不同副标题下分别讲述生物物理过程与生物物理形态(第十五章)、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第十六章)和对世界的描述与解释(第十七章)。每一章均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定义、各种不同见解概要、约5000字的实质性内容、实例和为进一步阅读所作的评注。17位作者中,除3位美国学者和1位加拿大学者外,其余均为英国学者。其中
天文学史折射了人类的历史。究竟为什么把茫茫太空称为“上天”并用太阳、月亮、行星等神衹去附会天庭,究竟为什么我们代代相传的神话描绘天空,用各种星座的形象使这些故事栩栩如生?究竟为什么各种人类文明都相信星星映射着他们的地上的生活?巨石阵,神庙,这些神圣的遗迹是我们的人类祖先为星星建造了纪念碑,多少年业,天空推动了我们的信仰和我们的文化。自古希腊以来,人类努力去了解宇宙,到底是太阳环绕地球转,还是地球环绕太阳转?面貌可怖的彗星是什么?宇宙有多大?成百上千年过去了,天文学家理解了宇宙的本质存每一阶段,地球似乎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微不足道,这种观念改变把天文学家推向与哲学家、神父唇枪舌战的境地。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人类存宇宙中只是处于平凡的地位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在一个毫不起眼的星
伦敦自然史博物馆是世界上 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有着超过七千万件的动物、植物、化石、岩石与矿物标本的馆藏, 有一间傲视 的自然史图书馆,收藏着世界上 珍贵的自然历史文献和罕见的古卷宗,以及超过五十万件艺术品,包括以鸟类、开花植物、哺乳类与昆虫等为题的精美水彩画, 科学与艺术价值。 关于本书:《发现之旅》是一部迷人的视觉盛宴,蒐集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里数百幅珍贵藏品,收录了历 十次 重要的自然探险故事,叙述了那些世界知名探险家、生物学家、艺术家在深入海洋深处挖掘深海秘密时的一幕幕冒险旅程。 本书以过去三百年间 有趣也 重要的自然科学探索之旅为题,聚焦在航程中搜集到的艺术与图像材料。每一趟旅程都累积了极其重要的标本收藏,产生了重要的科学新知。书中的许多博物馆收藏也是 次面世,它们 值得读者悉心鉴赏。过
垃圾与每一个人密切相关,面对日益紧迫的垃圾问题,2019年7月1日,被称为中国“严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那么,上海为何要强制推行垃圾分类?这次推广垃圾分类的成效如何?2020年,中国还将有46个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上海的垃圾分类实践经验有哪些可供中国其他城市参考?在全球范围内,还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垃圾分类经验呢?本书将做出直观的分析与回答。 作者以上海的垃圾分类经验为主线,结合全球垃圾分类及垃圾处理的先进经验,对垃圾——这个无法回避的城市治理问题——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的梳理。 这本立足上海经验、兼具全球视野,专注垃圾分类与资源再生的社会议题研究与解读性出版物,通过数据、图解、案例、分析,和纪实性的影像等,成为一本对全中国都有重要参考意义、指导教育意义的书
本书对古村落研究具有一种新的尝试。作者将自己当作古村落中的居民,深入到古村落居民的内心世界,去把握古村落的精神气脉,以此来统观古村落中的一切。书中文字从人心中发脉,层层追问,将古村落还原成一个鲜活的生命体。 本书令人感触最深的是对过去河阳古村落中的知识分子的关注。这些乡村读书人,不鄙弃物质,家中的田产足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他们将人生精力投入到精神层面的。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并非是在玄想坐忘之中,或出去做官,或服务于宗族,或行医,或教书,或沉醉于学术,或流连于文学,每人都根据自己当下处境,素位而行,活得真实,活得自由自在。
彝族是我国西部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古有昆明、乌蛮等名称,至少有2000多年父系氏族社会史。唐代前期,在以彝族先民—乌蛮为主的古代彝语支民族地区建立了近200个民族自治政区—羁縻府州,彝族社会文化有所发展。弄清古代彝族地区羁縻府州的具体分布,方可进一步弄清其生态环境、部落人口、交通状况、文化遗存等情况,为当今彝族地区旅游规划、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历史地理依据。目前,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方国瑜的《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刘统的《唐代羁縻府州研究》等,均只有几十个羁縻府州考出了大致位置,其中有些还有错误。《彜族地区历史地理研究:以唐代乌蛮等族羁縻州为中心》根据历史记载,结合考古、地名等多学科研究手段,对以乌蛮为主体的古代彝语支民族170多个羁縻府
形成本书主题的“环境”被看作是包括天然的、人一自然的以及人为的“有趣系统”。环境研究为若干学科所关注,虽然本书题目认定地理学是其中要的一门学科,但仍希望本书以那些自认为带有其它学科——无论是诸如经济学、民用工程或城市规划这样的领域,还是诸如区域科学或“环境研究”这种本质上交叉学科的组合——色彩从事者们将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