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下》 海风下的主角,是各种鸟和鱼。 它们生存繁衍,它们猎食或被猎食或兼而有之,它们随季节变换而迁徙奔波,它们与其他生物互动共生 一个瑰丽奇妙的海洋世界,一段生命轮回的交响曲。 《海的边缘》 欢迎来到低潮线以上的世界,水与土的原始交汇处,斑斓浩荡的生命之河的源起。 这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生存与进化是永恒的主题曲。不管是在基岩海岸、沙质海岸还是在珊瑚礁海岸,各种生物适应环境,超越对手,逃脱敌人,繁衍与进化,与海滨互相塑造了彼此的形态。 且看海滨亿万年来的演化变迁,且听海滨亿万生灵的壮丽进化史诗。 《我们的海洋》 海洋,生命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 从远古往今看,它诞生于地球形成之初,从无到有,孕育出早期的生物和陆地生命,以及至今生生不息、热闹繁复的海洋生命。从海面向下看,风、潮
《中国南海岛屿大型真菌图鉴》 是一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南海岛屿大型真菌资源及其分类和分布的专著。 本书涉及的南海岛屿包括广东、 广西、 海南沿岸岛屿及南海诸岛, 这些岛屿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南的海域, 全年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蕴藏着较为丰富的生物资源, 为真菌的生长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本书记载了 2 门 4 纲 14 目 46 科 105 属 203 种大型真菌;按形态学划分为子囊菌、 胶质菌、 珊瑚菌、 革菌、 多孔菌 / 齿菌、 鸡油菌、 伞菌、 牛肝菌和腹菌共 9 类; 介绍了每种真菌的中文名、 拉丁学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及有关该菌相关信息的讨论、引证标本、采集时间和采集地点等;书末列有主要参考文献、真菌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学名索引。 书中附有真菌彩色生态照片 200 多幅。本书可供菌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科研人员、 大专院校相关专业人员
从古至今,冒险家、科学家和军事人员为了进入深海,必须克服寒冷、阴暗和压力等多方面的不利条件,通过挑战人类极限来实现壮举。战争、寻宝,开发原材料和能源资源,推动年轻的海洋学学科发展,气候研究,亦或仅仅为了挑战与冒险本身,无论动机何在,这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瞬间都是人类追寻奥德赛的脚步的深海之恋。本书通过讲述我国以及法国、英国、美国、德国、瑞典、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在深海探测这一领域的开创性事业,回顾海洋探索先驱们的采访,呈现了令人敬佩的史诗与传奇。本书每一章节都关于一个独立的主题,带领读者重新感受这场波澜壮阔的探索之旅,走进众多的次:19世纪末次探险时海洋学的诞生;深海特有动物的发现;每一种新技术工具的发明和变革(潜水服、水球和垂直下降的水囊、潜水艇、机器人、水下栖息地和实验室)。
本书以简练的文字与丰富的示意图向人们展示了鲜为人知的海洋世界。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的人成因与组成、海洋与地球气候、海流、海洋生物、海洋物质和海底等。特点是图文并茂,内容深入浅出。可供对海洋知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1820年11月20日,在查无人迹的地太平洋上,从美国南塔开特岛出发的“埃塞克斯”号捕鲸船出海不久就遭到鲸鱼的攻击。全船幸存的20名水手,在海洋上漂流了4500英里,遭遇恶劣气候、鲨鱼攻击、断粮等一系列苦难。3个月后只剩下8人。但噩梦并没有终结,饥饿的船员为了求生,不得不分食死去同伴的尸体。在第二年的2月底,当仅剩的幸存者被人救起时,他们还坐在尸骨堆里,吮吸着带血的骨头。这一惨案轰动一时,被称为19世纪的泰坦尼克大劫难。生还者之一是一个14岁的小男孩,他写了这段惨绝人寰的遭遇。小说家梅尔维尔日后受到这段记录的启发,创作了美国文学史上占据极重要位置的经典名作《白鲸》。作家纳撒尼尔·菲尔布里克考证了大量历史资料,在《海洋深处》中忠实地再现了这段恶海惊魂记。内容不仅详尽、忠实,而且极富文学美感,书评家们认为
本书以简练的文字与丰富的示意图向人们展示了鲜为人知的海洋世界。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的人成因与组成、海洋与地球气候、海流、海洋生物、海洋物质和海底等。特点是图文并茂,内容深入浅出。可供对海洋知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