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远镜400年探索之旅》是国际天文年(IYA2009)的官方出版物。它印刷精美,内含大量的整页彩图,以最生动的叙述方式,带领读者一起踏上一段激动人心的探索之旅。从最早发明的望远镜,到太空望远镜,最后聚焦在未来的望远镜计划,“天文望远镜”向大家展现了精彩纷呈的望远镜发展历程,以及这些望远镜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改变着我们的宇宙观、我们周围的世界以及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随书附赠国际天文年官方DVD,时长60分钟,以的数字拟技术结合电脑特效,再现了望远镜在400年间的发展历程和众多宇宙奇观,并穿插了世界各大知名天文台的介绍。光碟内含中文字幕。
本书所收文章,多数是竺可桢长篇大论中与文史知识相关的精彩节选,而且偏于与传统文史知识的关联。分:天道与人文、古今气候变迁考、顺应天时、改造自然部分。
本书从观赏石的角度,介绍了矿物与矿物晶体的概念、矿物晶体观赏石的鉴赏及质量评价,并且依据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着重介绍了自然界较常见的47种矿物晶体观赏石。涵盖了化学成分、晶体形态、颜色、物理性质、鉴别特征、观赏价值、成因产状和主要产地等内容。 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可供广大矿物晶体爱好者、收藏者,以及珠宝首饰爱好者阅读参考。
天文学史折射了人类的历史。究竟为什么把茫茫太空称为“上天”并用太阳、月亮、行星等神衹去附会天庭,究竟为什么我们代代相传的神话描绘天空,用各种星座的形象使这些故事栩栩如生?究竟为什么各种人类文明都相信星星映射着他们的地上的生活?巨石阵,神庙,这些神圣的遗迹是我们的人类祖先为星星建造了纪念碑,多少年业,天空推动了我们的信仰和我们的文化。自古希腊以来,人类努力去了解宇宙,到底是太阳环绕地球转,还是地球环绕太阳转?面貌可怖的彗星是什么?宇宙有多大?成百上千年过去了,天文学家理解了宇宙的本质存每一阶段,地球似乎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微不足道,这种观念改变把天文学家推向与哲学家、神父唇枪舌战的境地。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人类存宇宙中只是处于平凡的地位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在一个毫不起眼的星
了解一门学科往往可以从它的学科史开始,而要学习学科史必须阅读涉及该学科重大发现、发明事件的原著,才能吸吮到这一学科发展史的“原汁原味”。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35篇天文学名著的赏析和原著的中文译本,原著部分挑选了涉及世界天文学发展重大发现的著作(节选)与论文,赏析部分则是对公布这些发现的不朽名著、名篇的多方面介绍,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内容大意和学术评价等内容。面对科学群碑,我们不是要去仰视、去感叹,而是要进入智慧的创生场景,探窥科学大师的非凡心智,体味科学创造的原始过程,在智识灯塔的照耀下不断前进。赏析科学名著就是与大师对话,与经典对话,与智慧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