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人文地理学词典》,组织了20多位中青年地理学者通力协作,进行译述。他们行文比较严谨,其表达就不如长于编教科书的美国学者那么通俗易懂,因此要保证译文质量亦大不易。该词典包括了一些目前尚难定译的名词和术语。这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研究人文地理学的实践中不断加深体会和更好地消化与吸收后,才能逐步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和定论。
《尚书》中的《禹贡》,大致成于唐虞之时。《论语·为政》曰:“子曰:‘《书》云孝乎!’”可见其成书久矣。两汉时期,自孔安国、郑玄以来,注释《尚书》全篇者不知凡几;南宋时期,自程大昌、毛晃以来,专门注释《禹贡》者亦不知凡几。虽然《禹贡》一篇,自“禹敷土”至“告厥成功”,全文祇有一千一百九十四个字,但是,由于岁月的推移,河山的变易,人类的开发,现今之地貌(地形),已非禹时的景象了。 《史记·夏本纪》及《汉书·地理志》皆曾记载《禹贡》全文。大致说来,《夏本纪》及《地理志》虽与《禹贡》文词稍有差异,但有关地理的记述,并无不同之处。然而两千年来,学者注释《禹贡》地理,可谓“各言其志”,不仅难能一致,甚至南辕北辙。其中较为者,如九河、三江、九江、黑水、彭蠡、三危、陪尾等等之所在,真是“言
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生命是怎样起源的?人类是怎样起源的?……本书用生动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让我们共同目睹了宇宙起源、地球形成、生命诞生及演化的壮观历史图景,共同体会物质世界的种种奥妙,并认真思考生命进化史上的三次大爆发和三次大绝灭的存在及其意义。 刘金山于1975年进中国地质大学学习,他学习勤奋,成绩优异,边学习边开始了地质标本的收藏。他于1980年开始发表论文,在地质研究和科学普及等方面有多种著述。他在整整三十年的古生物化石和矿物标本的收藏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发表过100多万字的著作。他既是一个收藏家,也是一个地质学家。这本书就是他几十年的标本收藏和地质古生物研究成果的总结。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至三章属于历史地理学发展史的内容,分别论述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历史地理学思想等相关问题;四至六章属于现代历史地理学理论方法问题的探讨,分别论述了历史地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历史社会地理学与区域社会史的若干理论问题,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七至十二章属于历史地理学实证研究,即以专题研究性质的学术实践案例,具体探讨了区域历史环境与社会变迁互动、古代历史地理文献的考证与研究、多重证据法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碑刻文献资料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中外史料与古旧地图文献互证法的应用等相关问题。
本书分基本知识、危害、防护、核能利用、核电站五部分,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讲解相关核辐射防护知识,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这套“世界列国志”,是祖国宝岛台湾川流出版社首先出版的。丛书作者就是该社发行人、台湾著名旅游作家刘必权。 他自1967年开始周游世界,迄今已37载。他从各国各地区搜集大量的手资料,并陆续撰著和出版了194个国家的110种图书,汇集成“世界列国志”。 这套丛书比较详尽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历史演变、地理环境、文化教育、风俗民情,从旅游角度侧重描绘了世界各地的锦绣山川、名胜古迹、历史文物、民间传说、旅游文化、生活习俗、珍禽异兽、宝树奇花、土特名产、佳肴美味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笔细腻,形式活泼,每本图书都有其独到之处。这套丛书对于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和现状、国情和民俗、旅游景观和文化都大有裨益。它既是广大读者的知识之友,又是旅游者的向导。为了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满足出国观光旅游需
本书是环塔克拉玛干丝绸之路服饰文化的考察报告。
本书编集了英国的资料,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全面地反映了英国的地理、历史、经济、产业、资源、人文、家庭、风俗等方面内容,全方位系统地介绍英国的社会和风土人情。本书的编写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极具可读性。由于采用了双语编著,故可供中外人士及学习英语的人士使用,同时也是一本供广大中外读者学习使用的经典双语小百科全书。
地理现实非要从实地踏勘得来,若有必要,历史地理学者亦应当有此工作为基石。历史追溯则不能没有文献基础(史前还要加上器物),不管是传世的还是出土的,都要穷尽竭泽,细大不捐。有时一条小史料可以解决一个大问题,古人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似可移用于此而浑然天成。历史与地理理论及方法的恰当应用是历史地理学论文成功的保证,如此而言,似乎历史地理学领域的论文制作要稍难于历史与地理各方,的确如此,如果这一领域的青年学者没有这个感觉,那就只能说,你的论文写作还没有入门,遑论臻于化境。当然泛泛而谈容易,实际做起来困难。如果研究者与读者均可从著述与阅读中得到提高的好处,一本著述就算基本成功了。 魏向东这本书是其博士论文的修改定稿。一份博士论文是否成功,主要视其有否发明。大发明即大成功,小发明即小成功
人类居住的地球正面临着的环境威胁,众多学术组织及不同领域的科学定正在分析和研究对策。就是普通百姓也开始热衷于了解像厄尔尼诺、拉尼娜、臭氧洞、全球变暖等气象科学名词。为了使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气象科学,更深入地理解我们人类乃至个人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应承担责任和义务,我们出版了《气象万千》这样一套通俗易懂的科普图书,内容涉及所有的大气现象及人们最为关心的一些天气气候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书来强化人们的气象意识,了解气象,用好气象服务产品。 本套书共18册,图文并茂,理论与现象结合,阐述简明,通俗易懂,适合广大青少年及对气象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愿这样一套书能对读者有所裨益,发挥她应用的作用。
宇宙空间充满了神奇和奥秘,它吸引着人类对其不断地探索与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对宇宙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外太空送给人类的宝石(陨石)》主要介绍了陨石的形成、分布、特征以及它与太阳系之间的科学奥秘,旨在激发广大读者对太空未知领域的科学探索精神。《外太空送给人类的宝石(陨石)》由林静编著。
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生命是怎样起源的?人类是怎样起源的?……本书用生动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让我们共同目睹了宇宙起源、地球形成、生命诞生及演化的壮观历史图景,共同体会物质世界的种种奥妙,并认真思考生命进化史上的三次大爆发和三次大绝灭的存在及其意义。 刘金山于1975年进中国地质大学学习,他学习勤奋,成绩优异,边学习边开始了地质标本的收藏。他于1980年开始发表论文,在地质研究和科学普及等方面有多种著述。他在整整三十年的古生物化石和矿物标本的收藏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发表过100多万字的著作。他既是一个收藏家,也是一个地质学家。这本书就是他几十年的标本收藏和地质古生物研究成果的总结。
关于清代地理学,我信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一是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代表性地理著作的分析,阐述清代地理名著的作者、内容、特点,以及它们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意义;二是通过对清代地理学思想的分析,系统说明清代地理视野的护展、地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对自然地理规律的认识。同时还通过对中外地理学的发展及其特点进行比较,阐明清代地理学思想与外国地理学思想的交流方式,以及由传统地理学向近代地理学的转变过程。 清代的地理著述数量浩繁,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很广。
本书是环塔克拉玛干丝绸之路服饰文化的考察报告。
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生命是怎样起源的?人类是怎样起源的?……本书用生动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让我们共同目睹了宇宙起源、地球形成、生命诞生及演化的壮观历史图景,共同体会物质世界的种种奥妙,并认真思考生命进化史上的三次大爆发和三次大绝灭的存在及其意义。 刘金山于1975年进中国地质大学学习,他学习勤奋,成绩优异,边学习边开始了地质标本的收藏。他于1980年开始发表论文,在地质研究和科学普及等方面有多种著述。他在整整三十年的古生物化石和矿物标本的收藏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发表过100多万字的著作。他既是一个收藏家,也是一个地质学家。这本书就是他几十年的标本收藏和地质古生物研究成果的总结。
本书由短篇组成。如“一种多功能的地震预测方法和实践”一文,举出1994~1995年两年中有代表性的4个震例来说明,其中包含对失误的自我检查。如“公开的地震预测”一言语,在《唐山地震预测》一书中公开提出11个8级地震预测和7个7级地震预测。有些已到期的预测,结果如?如“八级地震的预测能达到什么程度?”一文,一组美国的地震给出7个8级地震的预测等等。
本书介绍了人类历史上的十大瘟疫,即天花、流感、肺结核、鼠疫、霍乱、疟疾、斑疹伤寒、黄热病、、SARS流行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人类与之斗争的历程、付出的代价,以及从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和启示作了分析。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典故和众多史实,极具知识性、可读性,可供名阶层人士阅读。
世界各地的地震、火山时有报道,人们十分关注地球究竟是在怎样活动着。新兴的板块构造说把大陆和海洋当作一个整体,将全球划分为若干板块,是板块的新生、漂移、俯冲和碰撞激起了地震、火山,撕开或关闭了大洋,升起了山脉,移动着大陆,影响气候变迁、海面升降、生物演化和矿藏生成,等等。板块学说源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经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业已成熟。 本书通过讲述科学家为板块学说奋斗的艰难历程,介绍板块学说的由来和发展以及科学家坚韧不拔、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宣扬他们善于跨学科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