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网络架构将是具有“人-机-物-灵”融合特性的双世界网络架构,6G网络通过智能协同方式实现对用户所处信息融合空间的感知、反应、决策、优化乃至改造。相应地,6G网络将通过分布式学习以及群体智能式协同算法部署,使6G网络实现智能内生,并通过去中心化的无线接入网架构来提升网络服务的可拓展性和鲁棒性,从而构建新的生态和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体验。其中,边缘智能技术通过融合边缘网络计算、存储、应用等核心能力,使智能更贴近用户,因此成为实现网络智能内生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书在分析各代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升级内在动力的基础之上,阐述“人-机-物-灵”融合的6G网络形态,进而从容量分析、系统演进、网络自治等方面探讨6G组网理论及其关键技术,并对6G网络多域资源协同及边缘智能技术进行系统介绍。
本书以数字通信系统为重点讨论了通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同时对模拟通信系统和相关数学基础给出了系统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线性系统分析、概率及过程、幅度调制与角度调制两类模拟通信系统及其噪声性能分析、模拟数字转换、数字调制、多维数字调制、限带信道中的数字通信、多载波通信与OFDM系统、信息论、纠错编码、衰落多径信道数据传输及扩频通信系统。全书提供了许多实例以突出所述理论的工程应用,各章还配有大量难度不等的习题以及上机习题,帮助读者检验并巩固所学内容。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为工程技术人员分析与设计通信系统提供参考。
本书是自适应信号处理方面的一部经典著作,系统介绍了自适应信号处理的原理、算法和结构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本书既有理论分析,又有物理概念阐述,核心内容是自适应线性组合器、LMS算法、自适应模拟与系统辨识、自适应控制系统、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分析。本书要求读者具备工程和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具有编写和运行计算机程序的能力。 本书特色 从特定工程系统的特性或特征引入自适应的概念。 描述一种可用于分析所有自适应系统的几何“性能表面”。 包含性能表面梯度估值的统计分析,以及各种搜索方法的比较。 介绍了LMS算法与线性组合器以及其他自适应算法和结构,如序贯回归算法与自适应格型滤波结构等。 涵盖了自适应信号处理的主要应用。 介绍了自适应模拟与自适应逆模拟及其在通信和控制领域的应用。
本书从国际视角,从国际货币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多维度分析,以此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借鉴。对十年来人民币跨境使用和离岸市场建设进行了总结。提出人民币国际化应创新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秩序,国际货币治理应有中国方案。本书从科技进步的角度,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货币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数字货币有可能是超主权货币的新形态,也是人民币冲破现有体系的藩篱,另辟蹊径实现国际化新路径的观点。
《网络传真通信原理与技术》是《传真图像和传真信号处理原理与技术》的姊妹篇,两书的内容互不交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传真领域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本书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共十二章。部分包括章和第2章,给出了网络传真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包括第3章、第4章和第 5章,阐述了三类机和四类机的信号传输技术和规程;第三部分为第6章,论述了无线网络传真原理和无线传真机设计技术;第四部分包括第7章、第8章、第9章、0章和1章,是本书的重点,阐述了模拟和数字网混合网中的传真通信原理、关键设备设计技术;第五部分为2章,讨论了传真通信质量评价体系与标准。 本书的主要目标是跟踪传真通信领域的前沿,为科技界研究、研制网络传真通信系统和设备提供所需要的理论与技术,为教育界开展该领域学术研究和教学提供
本书是数字通信领域内的一本教材,系统介绍了调制、解调、非相干通信、信道均衡、信息论、信道编码、无线通信等内容。本书内容新颖,结构完整,每章后都附有大量习题,便于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本书适合作为电气与计算机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对于通信业工程技术人员,本书也极具参考价值。
本书详细介绍了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修藏;针刺法的练习:针刺前的准备;进针法;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行针与得气;针刺补泻;飞经走气四法;留针与出针;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针刺注意事项等内容。为了方便读者学习,作者特别对针刺手法的动作要领和操作方法等内容,用图文对照的形式进行了描述。全书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随书附有光盘),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以及针灸爱好者学习参考。 rea shape="rect" coords="231,71,305,96" href="e../discountZone_five/index.htm#ref=read-discount" target="_blank" alt="限时折扣"/>rea shape="rect" coords="560,72,659,93" href="e../block_dushumobiledownload.htm" target="_blank" alt="相关功能查看"/>rea shape="rect" coords="230,104,279,154" href="itunes.apple./us/app/-du-shuiphone-ban/id488202082?ls=1&mt=8" target="_blank" alt="iphone客户端下载"/>rea shape="rect" coords="297,101,351,153" href="e.
作为IEEE 802.15.4a的物理层标准之一以及IEEE 802.15.3a的候选技术之一,脉冲超宽带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的相关部委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对该技术的研究,本书就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超宽带高速无线接入理论与关键技术”(60432040)的支持下编写完成的。 本书以室内、短距离、高速的通信环境为背景,以设计满足体积小、简单、功耗低、重量轻,尽可能简化设备结构、不使用复杂技术等要求的超宽带设备为目标,突出时域“脉冲”特性,从系统论的角度,讨论和论述对组成系统的部件所进行的多种参数折中和优化。其主要内容包括超宽带系统的传播特性及信道模型,脉冲波形设计,调制解调及多址接入方式,脉冲信号接收技术,天线设计以及超宽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等。书中既有对基本概念的剖析,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