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阐述计算机网络及其路由和QOS技术原理(前3章)的基础上,以每章为一个单元,通过50个算法和50个协议,深入探讨了从通信网络到分组网络、从有线网络到无线网络、从传统网络到新一代网络的概念、体系和关键技术。《高级网络概论》适合作为计算机网络、通信工程、信息系统等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的学习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对RabbitMQ做了全面、翔实的讲解,体现了两位专家的真知灼见。本书首先介绍了有关MQ的历史,然后从基本的消息通信原理讲起,带领读者一路探索RabbitMQ的消息通信世界。这当中不仅包含了针对单台RabbitMQ服务器和RabbitMQ集群的讲解,还教导读者如何使用各种工具来进行监控。 本书内容浅显易懂,文笔风趣幽默。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可以运行的示例程序源代码,读者可以自行下载并运行,这种亲身实践有助于加深对相关主题的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编排非常适用。对于那些有RabbitMQ使用经验的读者来说,本书不仅可以巩固消息通信基本原理,同时也可加深对RabbitMQ高级特性的理解,譬如如何编写RabbitMQ插件。相信处于RabbitMQ探索之旅不同阶段的读者都能从本书获益。 本书适合有工作经验的开发者或者架构师阅读,也可以作为RabbitMQ运维工作的参考手册。
这是一部以实战为导向,能指导读者零基础掌握Flink并快速完成进阶的著作,从功能、原理、实战和调优等4个维度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如何利用Flink进行分布式流式应用开发。作者是该领域的资深专家,现就职于第四范式,曾就职于明略数据。 全书一共10章,逻辑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2章) 主要介绍了Flink的核心概念、特性、应用场景、基本架构,开发环境的搭建和配置,以及源代码的编译。 第二部分(第3~9章) 详细讲解了Flink的编程范式,各种编程接口的功能、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以及核心模块和组件的原理和使用。 第三部分(0章) 重点讲解了Flink的监控和优化,参数调优,以及对反压、Checkpoint和内存的优化。
全书系统地描述了计算机网络工程知识当今主流的网络技术,重点介绍了网络系统集成所经历的网络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网络系统集成工程项目投标,以及网络系统集成工程的测试与鉴定验收等过程的技术细节,并用篇幅列举了当今有代表性的网络设计方案范例和网络设备的选型。 本书作者是一名拥有多年实践经验的网络信息工程专家,叙述全面,内容通俗易懂,且非常贴近当前主流的网络技术和网络产品。网络范例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本收既可用作培养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工程的教材,也可用作大专院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教科书:同时也是从事计算机网络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应用集成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网络系统集成项目经理案头的工具书。 本书为第2版,结合当前的网络技术发展潮流,对本书2002年版进行了
本书从理论、实践、创新、未来4个角度对新时期我国“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发展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与解析,深入剖析了外“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发展形势,较为准确地定位了中国“互联网 政务服务”在全球电子政务发展中的位置,对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特色也作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与独到分析。不仅关注与当下,还从全球范围内,对领先国家的电子政务新趋势与案例作了介绍,并从未来视角回答了新兴信息技术对政务服务的影响。本书适合政务服务工作者、对电子政务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和参考。
随着大数据实时处理需求的强劲增长,Storm的出现填补了大数据处理生态系统的缺失,并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采用。集团数据平台事业部商家数据业务部正是最早使用Storm的技术团队之一。 《Storm实战:构建大数据实时计算》是一本系统并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Storm工具书和参考书,对Storm整个技术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讲解,不仅包括对基本概念、特性的介绍,也涵盖了一些原理说明。 实战性很强,各章节都提供了一些小案例,同时对于本地,以及集群环境的部署有详细介绍,易于理解,操作性强。 《Storm实战:构建大数据实时计算 》一共分为10章:章全面介绍了Storm的特性、能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和其他流计算系统的对比;第2章通过实际运行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及介绍本地环境和集群环境的搭建,让读者对Storm有了直观的认识;第3章深入讲解了Storm的基
本书对RabbitMQ做了全面、翔实的讲解,体现了两位专家的真知灼见。本书首先介绍了有关MQ的历史,然后从基本的消息通信原理讲起,带领读者一路探索RabbitMQ的消息通信世界。这当中不仅包含了针对单台RabbitMQ服务器和RabbitMQ集群的讲解,还教导读者如何使用各种工具来进行监控。 本书内容浅显易懂,文笔风趣幽默。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可以运行的示例程序源代码,读者可以自行下载并运行,这种亲身实践有助于加深对相关主题的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编排非常适用。对于那些有RabbitMQ使用经验的读者来说,本书不仅可以巩固消息通信基本原理,同时也可加深对RabbitMQ高级特性的理解,譬如如何编写RabbitMQ插件。相信处于RabbitMQ探索之旅不同阶段的读者都能从本书获益。 本书适合有工作经验的开发者或者架构师阅读,也可以作为RabbitMQ运维工作的参考手册。
《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技术》是在作者多年从事信息安全研究和教学的工作基础之上,结合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的发展动态编写而成的,力求全面涵盖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的各种防御技术。 全书共分为9章,内容包括信息安全概述、tcp/ip协议族及其面临的安全威胁、网络安全隔离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协议安全技术、计算机系统物理安全技术、汁算机系统可靠性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安全审计与计算机取证技术等。[bt] 《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技术》内容全面,不仅涵盖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也包括作者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技术发展趋势。 《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技术》适合作为高等学校信息安全、计算机、信息对抗以及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以及低年级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信息安全及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TCP/IP详解系列”的延续。主要内容包括:TCP事务协议,即T/TCP,这是对TCP的扩展,使客户-服务器事务更快、更高效和更可靠;TCP/IP应用,主要是和NNTP;UNIX域协议,这些协议提供了进程之间通信的一种手段。当客户与服务器进程在同一台主机上时,UNIX域协议通常要比TCP/IP快一倍。本书同样采用了大量的实例和实现细节,并参考引用了卷2中的大量源程序。适用于希望理解TCP/IP如何工作的人,包括编写网络应用程序的程序员以及利用TCP/IP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管理员。
本书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发展的历史入手,讲解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基于近期开展的中国医院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状况调查和北京市医疗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现状调研,给出具体的数据分析结果;之后结合外文献调研,探讨适合医院的网络安全框架;然后以案例为基础,介绍定级、备案、整改、测评全过程;最后针对等级保护2.0新标准的项目逐条解读,结合案例对比新旧标准的差异,对比不同等级安全要求的差异。本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概述、医疗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现状及建议、医院网络安全框架、医院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安全通用要求――技术部分解读、安全通用要求――制度部分解读、新技术应用安全要求解读。本书可供医学信息学、网络安全等专业的相关人员学习、参考。
《21世纪高等教育计算机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注重内容的先进性、系统性与科学性,力求反映当前网络技术发展的成果。全书共分11章,在内容安排上,以网络应用为出发点,不过多强调计算机网络理论,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方法和技能为原则,突出计算机网络的设计、配置和管理等应用,并对网络的设计、开发和应用中的实际问题作了有益的展开,对网络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有益的讨论。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培养读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合读者循序渐进地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1世纪高等教育计算机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相关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物联网工程专业系列教材:物联网导论》从物联网的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这4层分别进行阐述,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拨开萦绕于物联网这个概念的重重迷雾,求知者渐渐步人物联网世界,帮助探索者把握第三次IT科技浪潮的方向。 《物联网工程专业系列教材:物联网导论》适合高等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专业教材使用,也适合其他各专业作为选修课教材使用,亦适合对物联网感兴趣的各类读者参考阅读。
本书结合作者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依照科学的网络分层理论,提出了运营商IP城域网的优化策略和方法。全书共分8章。章介绍IP城域网的分层结构及优化的指标。第2章论述城域网的拓扑结构设计及优化方法。第3章对物理层/链路层的工作原理、优化方法和实例做了详细介绍。第4章论述了城域网内部路由协议(IGP)和外部路由协议(EGP)的选取和优化方法,介绍了如何采集流量并指导流量工程(TE)的实施,以及业务QoS如何保证。第5章结合各种流行的宽带接入技术及应用,对宽带接入及认证方面的优化方法和实例进行了介绍。第6章介绍了目前城域网的网络管理优化的一般性策略和优化实例。第7章介绍了城域网实施网络安全接入和控制的方法和实例。第8章介绍了城域网上运行的增值业务,如MPLS VPN、组播的优化思路和实现方法。 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IP城域网的运营
我们正处于重新理解、思考基本问题的互联网时代,伦理正是这样一个重要而又艰深的问题。人类面临的基本问题,往往看上去通俗易懂,实则盘根错节、面孔多样、纠结万分。迈克尔 J. 奎因的这部书,并没有直白地告诉读者“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的边界,而是以“百科全书式”的全景视角,勾勒出重新思考互联网背景下的伦理问题所需要的理论土壤、现实语境和丰富素材。在为数不多的互联网伦理著作中,这无疑是一部需要耐心咀嚼、反复品味、沉静思考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