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学导论--面向高性能计算的算法与应用》主要针对生物信息学中的典型应用,从计算方法角度介绍相关算法的原理及应用;内容分成生物学及数理基础、生物序列分析、蛋白质组学分析以及大规模生物学网络分析等四个专题,涉及生物分子序列分析、基因发现、分子进化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蛋白质肽测序、生物学网络模块划分等具体问题的求解原理及算法实现。 《生物信息学导论--面向高性能计算的算法与应用》的读者对象是具有现代分子生物学及计算机科学基本知识的研究生及相关科研人员,在附加习题后也可作为生物信息学方面的入门及进阶教材,供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学生使用。
《CTF安全竞赛入门》主要介绍目前主流CTF(夺旗赛)的比赛内容和常见的题目类型,从Web安全、密码学、信息隐写、逆向工程、PWN等方面分析题目要求并给出解题技巧。 《CTF安全竞赛入门》题量丰富,实操性强,可供准备参加CTF和想要了解安全实战技能的高校学生、IT安全人员及运维人员阅读。
《基于AE与 C# 的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应用Visual Studio 2010专业版和ArcGIS10.0作为数字城市信息管理系统(水利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农业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林业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工具,介绍了这两种工具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基于C#语言环境的使用方法及ArcEngine(AE)组件库的构成。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研发过程中,详细阐述了三个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技术路线和方法,为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人员提供了研制参考实例。本书适合地理信息科学、测绘科学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以供高等院校有关师生参考。
本书对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分析,力图让学生在讨论中领会通信的精髓。全书首先给出通信系统的梗概及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接着分章详细讨论了过程、连续波调制、脉冲调制、基带脉冲传输、信号空间分析、带通数字传输、扩频调制、多用户无线通信、信息论基础和差错控制编码等,各章都附有大量的习题,便于学生实践。书中还给出了很有价值的附录,包括概率论、信号和系统描述、贝塞尔函数、超几何分布函数汇总、密码学方面的介绍以及一些有用的图表等。本书强调通信理论的统计基础,并给出了用MATLAB模拟的8个计算机实验,这些实验几乎覆盖了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形成了独特的通信理论“软件实验室”。
本书是一本以知识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教材,由于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书中也对信息管理做了概括介绍,但主要讲述知识管理内容。书中首先简要地介绍了信息与信息管理,以及知识与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对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具有共性和关联的一些方法和工具,合并在一起进行介绍。本书着重阐述知识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以及知识管理的应用和知识系统的开发。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偏重于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的本科知识管理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本科及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和通识课程教材,以及企事业单位培训教材,还可供从事创新与创业的人士阅读参考。教材内容可以灵活加以组织和裁减。
本书涉及到有关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但在内容上力求做到由浅入深,每章均给出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便于课堂学习或自学。因此,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与机电一体化、工业自动化、控制工程或计算机应用等有关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作为教材选择本书时,作者作如下:专科生学习本书的-8章,本科生学习本书的-9章,研究生学习本书的所有各章),也可供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阅读,还可作有关培训班的教材。 本书共12章。章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与分类以及发展概况;第2章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常用硬件和软件,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现;第3章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数据采样和数据保持的有关原理和具体实现;第4章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数学基础,
本书系统地研究了基于负超几何分布的十进制分组加密方案,重点阐述如何基于负超几何变量的抽样算法构造十进制的分组密码。全书共6章: 章讨论十进制分组密码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各个时期十进制密码系统的特点; 第2章介绍负超几何概率分布的三种近似,分别讨论三种近似的近似精度和适用范围; 第3章介绍负超几何变量的两种抽样算法,包括高效抽样算法和准确抽样算法,分析抽样算法的效率并证明抽样算法的正确性; 第4章介绍如何利用负超几何变量的高效抽样算法在小型整数集合上构造可证明安全的伪置换和十进制短分组密码,并严格证明安全等级; 第5章介绍基于用负超几何变量的准确抽样算法构造十进制保序加密方案的过程,证明密码方案的安全等级并分析方案执行效率; 第6章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信息安全相关专业的高年级
本书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方面的一本难得的入门书,它将基本原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条理清楚,深入浅出,适合作为教材,也可用于自学。与前两版相比,本书第3版内容更新,也更加丰富。 全书共分8章:章介绍GPS的概念及其组成、设备和软件;第2章介绍GPS坐标定位基本原理及操作实践;第3章讨论如何在不同地理环境下检验GPS数据,并继续讨论GPS定位的理论;第4章主要讨论GPS的误差、相关的概念和方法;第5章讨论将GPS数据文件转换为GIS数据文件的方式,并用采样的GPS文件和shapefile进行实践,自己完成数据的集成;第6章讨论怎样在收集GPS数据的同时收集环境属性数据;第7章讨论如何为重要的GPS任务进行规划;第8章讨论有关GPS和GIS现在和未来的儿个议题,讨论了对GPS现状的首要担忧,预测了今后GPS发展的主要趋势。附录列举了部分GPS的重要
《地质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从地质信息科学的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及其技术体系人手,依次着重介绍了地质信息系统的结构、组成和设计原理,地质数据的采集、整理与加工,地质数据的组织、管理及其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地质图件计算机辅助编绘原理与方法,三维数字地质建模与空间分析,地质数据挖掘与勘查决策支持,以及地质信息系统集成的原理与应用。其内容涵盖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和灾害地质等领域的勘查信息化问题。 《地质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适用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本科教学,也可作为地质类理工科各二级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地质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侧重于理论与
互联网与GIS 结合而形成的Web GIS是GIS软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讲解OGC制定的相关开放Web服务规范,介绍了Web GIS的原理;详解了一整套利用开源软件与开放数据开发Web GIS的方案,包括空间数据库存储软件PostGIS、数据处理客户端软件QGIS、服务器端软件GeoServer,以及浏览器页面端开发JavaScript API库OpenLayers,并通过实践的方式,一步一步地介绍这些开源软件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OpenLayers在互联网上共享地理信息、开发Web GIS2.0应用;最后,本书还介绍了OpenStreetMap等开放数据的下载与使用方法。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也适用于政府、企业相关部门的GIS研究与开发人员,还适合作为各种GIS培训班的学习教材与参考书。
近年来,随着三维GIS的迅速发展,真三维的GIS应用备受青睐,二三维一体化应用需求旺盛,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三维GIS的研究与应用中。本书全面阐述基于MapGIS 10三维云GIS软件平台的三维GIS开发应用的原理与方法。全书共13章,分为四个部分:分为基础理论,由三维GIS的现状与趋势引入,通过平台二次开发体系、平台亮点与特色、数据管理与组织这几个方面,先让读者从宏观上认识MapGIS 10三维云GIS软件平台,为开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开发流程,详细说明在云GIS环境下如何构建开发环境与聚合重构应用等,使开发者了解云端模式下的三维GIS开发流程;第三部分进入桌面三维GIS功能开发实战,基于开发原理与流程,由浅入深,依次介绍了桌面三维GIS功能的基础开发、进阶开发、开发;第四部分则为网络三维GIS功能开发实战,分别介绍了Web端、移动端的三维GI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GML的基本概念及其针对Geo-Web的相关应用,通过对GML的要素模型、核心模式、应用模式、几何特征、拓扑关系、时态元素、动态要素、坐标参考、测量单位、图层设置、缺省样式等内容的深入剖析,展示了GML规范的全貌。此外,译者还就GML在中国的研究进展做了回顾和展望。 本书力求由浅入深,将严谨的专业概念通过科普化的语言加以表达。GML的核心模式片段示例大都配以文字解释,附录和索引可供读者方便检索所需要的GML内容。 本书可作为从事地理信息共享与GML研究、应用和开发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从实例出发,由浅入深,直观与严谨相结合,系统讨论了贝叶斯网络及其动态系统的基本理论、算法及其应用。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概率论、贝叶斯网络基本概念、推理、学习等方面。本书的核心内容源自作者多年来对贝叶斯网络及其动态系统的切身研究经历,所有实验及仿真都是作者多年从事相关科研项目的结晶,并经过实践考验,其理论性及实用性具有坚实可靠地基础。
本书结合档案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作者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与体会,研究真实应用案例,分析实际应用效果,将现代项目管理的先进理念引入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应用领域,将基于对象管理的思维引入到档案信息管理和系统开发过程,提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化管理理念和档案信息知识化管理思路,旨在实现现代项目管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现代档案学理论、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及档案信息知识化管理的结合。 本书内容丰富、具体、实用,涵盖了档案管理、档案工作、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以及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等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方法,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档案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涉足档案信息化建设人员自学的参考书,更可以作为档案工作者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