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郭德维先生专门研究论述周代楚国各阶层墓葬的学术专著,是研究楚墓的集大成之作。该书分甲、乙两篇。甲篇为楚墓研究,乙篇为楚系曾墓研究。甲篇对楚墓的基本特征、时代序列、等级类别、地域差别进行了综合分析,进而又对楚墓进行分区、分类和分期。 然后论述楚墓典型器物组合,特别对典型楚器进行了界定,并阐明用途及作用。乙篇为对楚系曾墓的研究,重点探讨了曾侯乙墓的发掘技术工作及该墓椁室形制、墓主内外棺、墓主国属和年代等问题。该书是了解、研究楚国历史与文化的 读物。
人们喜欢独角兽,不仅因为它具有奇特的外表,独角兽背后的故事也同样使人着迷。独角兽分布在全世界哪些地方?它有哪些魔法技能和饮食习惯?还有哪些关于独角兽的传说?谁在驯养独角兽?翻开这本书,你能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本书以详实资料、传说故事、艺术藏品和精美插图,完整呈现了地球上所有民族有关独角兽的百科信息,梳理了千百年来积累的独角兽的相关知识。书中不仅介绍了大众熟知的欧洲独角马,还有西伯利亚独角犀牛英德里克、中国独角龙麒麟、海岛半独角兽米拉吉……为了拓展读者的视野,华莱士·哈米什·麦克米伦旁征博引,将现实世界与充满奇幻的文字结合,挥洒自如地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浸润着一代学者对独角兽这一物种的呵护、真诚与尊重。现在,就跟随作者优美的文笔,进入光怪陆离的梦幻世界中,认识这种 的生物吧。
《中国乐器总动员》是一套面向广大少年儿童介绍中国乐器的原创科普知识绘本,共包含4册,分别为《中国吹奏乐器:吹响大千世界》《中国拉弦乐器:拉唱民族强音》《中国弹拨乐器:弹拨古今华彩》《中国打击乐器:击奏华夏篇章》。中国乐器种类繁多,限于篇幅原因,我们无法将每个种类包含的所有乐器一一介绍,所以每个分册选取该类乐器中10—12种较为常见或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乐器进行详细讲解,整套书共介绍44种中国乐器,随套装书还特别附赠一张8开《民族管弦乐团乐器位置示意图》,供读者学习、参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套图书采用现代媒体融合技术,将乐曲音频或视频链接转换为二维码,让读者通过用手机识别二维码就能在线收听经典的乐曲音频、音乐片段音频、乐器发音音频,或欣赏乐器演奏视频、乐器制作工艺视频,让乐器知识可读
本书为法国纸艺童书设计师佩兰的代表作,创作切入点为“好人肚子里有什么”,分别借由童话故事中三组角色形象(小孩儿、王子和公主、魔法仙女)向小读者展开“自述”,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惊讶的童话世界。全书设计巧妙、充满细节,当三个角色从故事中走出来,就仿佛在舞台上亮相一般,在这个立体小剧场里向孩子们发出邀请——我有许多小秘密,来找找看吧!小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通过翻、揭、拉、抠、找等互动形式,层层揭开藏在他们肚子里面、衣服下面、脑袋里和口袋中的秘密。系列姊妹篇《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同期上市。坏蛋怎么坏?好人怎么好?用两本好玩的创意互动立体书,给你1001个理由走进相反相成的童话世界。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扶植伪满政权,并以之为工具,把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社会一步步纳入自己的殖民体系之中,进一步为其侵略战争服务。其中,政治、军事统治是基础,日本通过设置各级行政机构、军事机构,并制定相关法令与政策,以完成对伪满洲国的政治、军事统治;经济统治是核心,发展军事经济是日本经济统治的显著特征;文化与社会统治是重要手段,日本通过控制教育、新闻出版、视听等来强化其殖民统治。本书运用“满铁”资料、日本侵华资料、报刊资料等一手史料,从制度与实践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梳理日本的侵略“理路”,揭露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控制和掠夺的事实,同时展现中国东北社会各界对日本侵略的反抗与应对。
沈兼士(1887—1947),爱国学者, 语言文字学家,在明清档案整理、考古调查、民谣风俗资料调查与搜集等方面,多有开创性贡献。历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主任、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等职。作者十多年来潜心搜集沈氏兄弟资料,先后赴北京、重庆、南京、上海等地图书馆、档案馆搜集资料,走访其亲友及后代形成了可靠的口述史料,从沈兼士学友日记、回忆录中,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该年谱由谱文正文、引用文献与编者按语三部分组成。依托所搜集的各种资料,从生平情况、治学经历、学术活动、社会活动、世人评价等五个主要方面展示了沈兼士勤于治学、诲人不倦的一生。该年谱不仅为研究沈兼士提供了史料基础,也从侧面反映了谱主所处时代波澜壮阔的画面,对读者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及学术思想状况均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应用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对“怡和洋行之父——马地臣”和他的合伙人渣甸马地臣、渣甸生平事迹和自由商人群体的崛起进行深入研究,客观分析两人在对华贸易、鸦片走私、鸦片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上的态度和作用。避免了对待历史人物要么先入为主、以偏概全,要么只字不提、忽略不计的两种倾向。从马克思唯物史观视角研究英印散商在清末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形成了对马地臣、渣甸等人全面、客观、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结论。作者翻译了马地臣写于1836年的宣传小册子《ThePresentPositionandProspectsoftheBritishTradewithChina》。该宣传册分析了当时英国对华贸易状况,极力鼓吹发动对华战争,对推动英国国会做出“鸦片战争”决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该宣传册发行至今180年间,从未被翻译成中文。本书 将该宣传册翻译并作为附件,有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扶植伪满政权,并以之为工具,把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社会一步步纳入自己的殖民体系之中,进一步为其侵略战争服务。其中,政治、军事统治是基础,日本通过设置各级行政机构、军事机构,并制定相关法令与政策,以完成对伪满洲国的政治、军事统治;经济统治是核心,发展军事经济是日本经济统治的显著特征;文化与社会统治是重要手段,日本通过控制教育、新闻出版、视听等来强化其殖民统治。本书运用“满铁”资料、日本侵华资料、报刊资料等一手史料,从制度与实践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梳理日本的侵略“理路”,揭露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控制和掠夺的事实,同时展现中国东北社会各界对日本侵略的反抗与应对。
《六朝文明》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丁爱博(Albert E. Dien)教授的代表作。丁爱博先后就读和就职于美国多所 大学,学术兴趣涉及中国历史与语言、内亚历史与文化,但以六朝历史与考古学为主要研究领域,是一位 有影响的西方汉学家,该书是他集三十年之功完成的一部六朝研究力作。 该书以考古出土实物为基础,对照传世文献对六朝社会作了全面的考察,内容包括城市发展、建筑形式、丧葬礼俗、手工艺品、宗教以及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既有对六朝政治与社会的宏观阐述,也有对六朝日常生活的微观观察,以较新的视角为我们阐释了变迁中的六朝社会,展现了灿烂的六朝文明,是一部视野开阔,又不乏深度的历史考古学专著,堪称六朝研究的经典之作。
四川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涌现了一大批与时代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仁人志士。本书广泛收集和整理了在四川大学学习和工作过的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全书一共82篇,讲述了84位革命英烈的一生,分上下两册,融合了500余幅人物、事件和档案资料的图片。学籍表、成绩表、参加社团的登记表和获得的证书等档案资料, 集中刊出。 这84位英烈,都是当时 的学习者、革命者。他们在 和民族命运的关键时刻,选择了革命的道路,他们面对牺牲时表现出的坚毅,特别值得钦佩。我们从革命先烈的经历里,可以学习他们读书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人相处的态度;感受他们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表现出的巨大的生命力量。这些对于我们 的青年选择人生道路、分析所遇到的人生问题,意义非凡。
本书分析和归纳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的组成、内涵、本质及特点,提出了“制度性与非制度性因素”地位获得研究假设,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658名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获得数据,建立“专业技术地位、职业地位、社会经济地位”三个地位获得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和讨论,试图探讨技术、资本、权力、信仰之间的关系,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繁荣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