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图像艺术》(全三卷)集文化性、艺术性、历史 性、研究性、资料性于一体,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地展现 我国古代园林图像艺术成就的系列专著。全书深入发掘、整理了 中华古代园林图像遗产,从图像的视角来阐述中国优秀古典园林 的景观艺术特征,打破了以往中国园林史著作以朝代分期为脉 络、以园林风格变化为主线的叙述方式,而是在梳理古代园林图 像相关文献资料、仔细甄别图像内容的基础上,采用专题分类模 式,以图像所表达的园林内容和性质为主线展开阐述。全书分为 “皇家园林图像卷”、“风景名胜图像卷”和“私家、寺观园林图像卷” 三卷,各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析 1200 余幅中国古代园林图 像的绘制内容、风格手法、媒介材料,并重点阐释、探讨图像中 所呈现的园林营造背景、空间格局,以及建筑、装饰、植被和
《道藏分类解题》内容简介:《道藏》为明本,其所保存的道教外著作均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其中有的源于唐碑本、宋刊本,有的为诸版本中的精善之本。 《道藏》中占多数的还是严格意义上的道经,与道教有直接关系,包括历代道士们留下的各种经典和著作,它们绝大多数是由《道藏》保存下来的。它们的内容均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慷慨无私地哺育了道经,道经的字里行间也处处表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引用和融合了多学科的大量著作和要素,并有所发明和创造。因此,《道藏》中的道经不仅为研究道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研究其他学科来说,也可
一、考虑到读者需求的广泛性,本书立足点面结合,统盘兼顾的原则,在名词的选注上,基本上分为专业性和普及性两大类。 二、将一些名词,按照古建筑工种进行分类,以求达到系统性和体系化,并便于读者在阅读和使用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三、各工种即“作”的划分,以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为基础进行,有大木作、小木作、彩画作、油作、瓦作、石作、土作、砖作、泥作、铜铁作、搭材作共十一作,多数名词归入上述各“作”内,名词较少者,则不再单列,而归入“作”之外的部分。本辞典正文后附词条汉语拼音索引,供读者查检。 四、根据研究,构件名词与做法名词,是古建筑术语的二个主要方面,二者大多兼而有之,因此,通常将上述名词归入一类表述。 五、专业性词语表述,注重结构的分析与法式的对比,但限于篇
《管材和管件选用手册》是一部标准、品种较全、内容丰富、实用便查的管材和管件工具书。其内容包括钢管、铸铁管、重金属管、轻金属管、稀有金属管、塑料管、胶管、软管、水泥管、玻璃管、陶瓷管、纤维增强管,铸铁管件、钢制管件、有色金属管件、塑料管件,以及管材和管件的标准概况。 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管材和管件的用途、标记、订货内容、牌号、规格、结构型式、性能要求等,为设计和使用者合理选用管材和管件提供了翔实的信息。 《管材和管件选用手册》可供机械、冶金、矿山、石油、化工、轻工、建筑等各行业从事工程设计、制造、施丁、维修的设计、工艺、管理、购销人员使用,也可供有关院校师生参考。
梁思成和林徽因,中国 的建筑夫妇。一个是中国现代建筑学之父,一个是中国历 位女建筑学家。他们自始至终,比翼齐飞,一起出国求学,学成回国后携手走遍大半中国,调查中国古建筑;一起著书立学,让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 赢得应有的地位。他们推动中国建筑学从蒙昧进入现代科学,开创了中国 建筑系。他们创办的清华建筑学院,成为中国乃至 极重要的建筑学府。他们终生为保护中华古建筑奔走,拳拳之心,令人动容。 集齐梁思成 重要作品的“梁思成建筑大系”从书中,也包含林徽因建筑作品。两人的作品和两人情感一样,水乳难分。
从古代的“维纳斯”到闻名世界的“蒙娜丽莎”和华铎的“小丑”,世界上没有第二座博物馆拥有如此众多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艺术杰作。 由加布里埃尔·巴茨编著的《卢浮宫(艺术与建筑)(精)》除了对所有重要作品均有详细说明之外,还提供了可信的卢浮宫历史和建筑信息。 《卢浮宫(艺术与建筑)(精)》有超过600幅的彩色插图、图片地图和平面布置图有助于在现场快速定位。
2005年以来,全国开展了大规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供水工程设计任务十分巨大和紧迫。本图集主要包括取水、输水、净水、配水调节建(构)筑物、自控与电气以及水窖等方面的内容,从农村供水工程设计及建设单位的设计图纸和资料中,以满足农村供水为目标,按照工艺技术先进、成熟,设计和制图规范的要求,本图集选入图纸226张。 本书适用于农村供水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资料。
本画册由故宫博物院于倬云先生主编,并由他亲自撰写导论,综论紫禁城的营建沿革、规划设计思想以及有关方面的建筑艺术。 本画册精选大量照片展示紫禁城内主要宫、殿、楼、阁、门等各类型建筑物的外景、内景、装修、装饰、陈设以及有关的设施,并分章撰写专文作深入浅出的概述。除此而外,另有图片说明作为辅助性的解说,以增加画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除摄影图片外,也有不少故宫珍藏的历史画、建筑实测图等各类墨线图。 本画册是在本院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下完成的。本院诸多业务部门承担了部分工作任务。本院刘北汜先生、吴空先生协助主编工作,设计成书。古建研究人员郑连章、刘策先生和茹竞华女士参与编写和制图。周苏琴女士具体组织拍摄和资料搜集工作。画册内主要照片是由摄影师高志强、胡锺先生摄制的。
现在,作者正撰写试图阐述发展演变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其中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便是历代的宫殿。这次作者应紫禁城出版社总编辑孙关根先生之约撰写《宫殿考古通论》,促使作者先对宫殿考古材料进行系统地考证,为实物史料完成基础工作。许多案例考证难度之大是过去《建筑考古学论文集》中涉及的课题所不及的,这可以说是对作者将近30年来从事建筑考古学工作的一个考察。
《白酒生产工艺与流程》共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包括:白酒工业发展史及其地位;蒸馏酒(含白酒)的分类;白酒生产机理;白酒生产原辅料;传统白酒生产工艺等。
本书共分三章,章介绍了上海市区的形成发展及抗战前后上海的城市建筑;第二章介绍了近代上海的各种类型的新型建筑;第三章介绍了中外的建筑设计机构及建筑师的活动。 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填补了上海建筑史的空白,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史料性及学术价值,可供广大建筑设计专业人员及研究人员欣赏参考。
《匠学图绘:二十年设计手绘图集》主要介绍了以下五个方面内容:建筑设计的绘图要点和图片;园林设计的绘图要点和图片;木作及明清家居设计的绘图要点和图片;书法、绘画、收藏等工余所好;绘图的技法等。全书内容丰富、知识系统,道理深入浅出、技术新颖实用;语言通俗易懂、文图并茂,是一本比较好的科普读物。
半部天马行空,半部现实人生。德国鬼才插画家克里斯托弗·尼曼在日常物体上涂鸦寥寥数笔,创作出令人捧腹的趣味画面,发掘寻常生活中的细微意趣;另一面,他将插画与文字结合,诙谐地讲述了自己与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人生难题——截稿日前发作的拖延症、瓶颈期的焦虑、在理想与金钱之间摇摆的两难……本书复刻的三百幅插画,都是不按套路出牌的神奇混搭。本书收纳的每一段独白,抢先发售坦诚揭开,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痛并快乐着的伤疤。本书穿插的三则小故事,解构平淡日常,展露新媒体时代故事叙述的新方式。翻开书,你就已经进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旅程。
“建筑研究以其对建筑用途,含义和魅力的欣赏展示了人们享用房屋的乐趣。”此话引自1938年第10版《弗莱乇建筑史》,恰如其分地总结了《弗莱彻建筑史》一书对于不同时代的学生和建筑师们意味着什么——一本通俗易用的参考书,内含对世界所有主要建筑的描述的说明,以及很多图文并茂的实例。 主编丹·克鲁克香克(Den Cruickshank)和3名顾问、14名撰稿人共同编撰了本书的第20版,也是世纪版,对其中许多章节进行了改动和扩展,并增辑三分之一的篇幅,有关中东(包括以色列),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东欧、拉美地区以及俄罗斯、中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朝鲜等国的20世纪建筑的一些新章节。本书的内容广泛扩展,包括许多非欧洲国爱的建筑。20世纪以前的内容,目前有六章是关于伊斯兰建筑的。 《弗莱彻建筑史》次把20世纪的建筑看作一
机构学研究表明,设计单位是设计行业发展的根基。中国建筑设计60年,设计机构经历了事业型、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事业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多个阶段。从发展模式上讲,国际通行的设计咨询模式,以美、欧为主的是国际大型工程公司、工程咨询设计公司、专业事务所。其中事务所是基础的、数量的、最普遍的设计单位组织形式。本书不仅综述了设计机构的演变史,还透析了工程设计机构的改制思路,进而给出有启发性的设计机构成功发展的数个丰富个案。
钱若军、袁行飞、谭元莉著的《结构屈曲分析理论和方法/空间结构系列丛书》共分为三部分,靠前部分主要介绍屈曲理论的发展历史、稳定和屈曲的定义及基本概念,结构屈曲的条件和特征,屈曲分析的基本理论、内容以及屈曲分析的一般方法;第二部分主要讨论基本构件如杆、拱、环、梁-柱、板壳及薄壁杆屈曲分析的经典理论和方法以及临界荷载的计算,还讨论了结构的动力屈曲和弹塑性屈曲问题;第三部分主要讨论结构屈曲分析的有限元法、非线性有限元方程和屈曲位移的计算理论和方法。 本书可供结构、桥梁、水工、海工、航天航空、车辆结构等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以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建设的这两个方面为研究对象,并运用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其在都市形态演进中所起的基础性支持作用进行了探讨。以试图在近代上海都市空间演进的市政控制过程和市政设施影响诸方面进行论证,并为今日上海都市空间的发展提供借鉴。 上海开埠之初,英人获得了外滩地区土地租用权;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强在租借地获得了更大的利益和安全感,外滩建筑群也开始不断翻造。到了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大量涌入上海,外滩建筑群又一次大规模更新,从而造就了一个“摩登上海”的时代。我们今天所见外滩地区都市形态的基本轮廓,就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的“摩登l5年”内最终形成的。外滩地区的演变历程及其都市形态是如此地高效多样,仪态万方,也使我们不由地对其支撑要素发生疑问:这一都市形态
《工厂技术精细化管理手册(第2版)》是一本细化工厂技术管理的指导性图书,作者从职责、要点、制度、流程、方案、工具六大维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工厂技术管理组织、技术研发管理、技术引进管理、工艺设计管理、工艺定额管理、工艺装备管理、技术改造管理、技术开发费用管理、现场工艺管理、技术资料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工厂技术精细化管理体系。《工厂技术精细化管理手册(第2版)》所提供的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有效提升工厂技术管理的水平。 《工厂技术精细化管理手册(第2版)》适合在工厂中从事技术研发、应用的人员以及企业培训师、咨询师和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和使用。
当下的东方风格中融入了不少现代化的元素,让这一体系的设计更加多样化和潮流化。它主要体现为,在满足现代生活的空间与功能的基础上,提炼传统的装饰元素,利用新型材料混搭出新的视觉经验,并使用传统造型的软装饰品来点缀等等。国际化和多重混搭的风潮赋予了东方风格更宽泛厚重的内涵。在现代设计中融合东方文化的底蕴,让华丽浓郁和简洁纯粹交相辉映,营造出自然与平和的别样东方浪漫。这种简约的优雅很符合东方传统的低调、内敛的审美观念与精神气质,而富有形式感的线条语言又恰好可以与当代设计风格共融互通。于是,典雅与现代的交映生辉,古老的东方文化与现代技术的时尚交汇,铸就了东方风格酒店的别样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