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上海建筑,人们就会想到大光明大戏院、汇丰银行、国际饭店、南洋公学、马勒住宅、尚贤坊等经典建筑,而对公寓却不太熟悉,其实上海的不少公寓是上海经典建筑的组成部分。 公寓是住宅建筑的一个类别,公寓循名责实是公共居住的地方,从建筑学角度看是分户居住的住宅。19世纪中叶,欧洲联排式住宅的诞生,打破了独户独幢的传统住宅的理念。1876年的切尔西老天鹅住宅的出现,使习惯于独院式住宅的人们眼睛一亮,安妮女王时期细腻的建筑风格在英国、美国产生了解大影响。 上海的公寓是上海社会经济和生活的一个侧面,也是建筑技术发展的反映。 今天,上海的公寓在千姿百态的现代建筑群中显得有些苍老,但是它干练,尤其是列入近代保护建筑名单的公寓铭刻着历史的沧桑和历史建筑的文化,是上海城市的宝贵遗产。
本书介绍了古建筑设计与施工的知识,内容包括:古建筑常识、基础与台基工程、古建筑砌筑工程、古建筑石作工程、木构架工程、木装修工程、古建筑屋面工程、地面及甬路工程、油漆彩画工程。本书综合介绍了古建筑工程中的各分项工程,可供古建筑设计与施工人员使用。
《越谚》,清代范寅著,是记录当时越地(绍兴)方言的作品。作者花数年时间,“爱据勾践旧都之区”,革心搜集越地乡言俚语,民歌童谣,“信今传古之语所口习耳熟者,分编《语言》,《名物》《音义》为上,中,下三卷”。他对搜集到的乡言俚语,求古训,找出典,考本字,辨俗字,“使言之于口者,悉达之于笔,淹雅者通今,谫陋者博古”。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光绪四年(1878)著成《越谚》,结集成书。书中对越地风俗,伦理,气象,农业,处世等等都涉及,并注重对越地方言词语的探源或稽古,对研究清代中晚期越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及越地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今所见《越谚》为谷应山房藏板,光绪壬午仲夏刊,因系刻板印刷,繁体字竖向排版,无标点,多异体字或省写(有缺笔现象),再加上为尽可能忠实地记录独特的方言方音,范
肃州,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缓坡地带,巍峨高峻的祁连雪峰屹立南缘,宽阔富饶的绿洲平原舒展腹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自汉代设郡、隋朝置州后,更以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而闻名遐迩。西凉国曾在这里建都,诸多朝代以这里为省州府之地,这里是锁钥三秦、保卫中原大地的重要屏障,是通衢西域、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历代中原王朝的使者经这里前往西域,波斯、古印度等国商贾、学者经这里到达长安、洛阳,成为中西文化交流、传播友谊和平的长廊。这里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涌现过名垂青史的杰出人才,有治国安邦的文臣武将,有博通经文的硕儒名流,也有自然科学的名家,精英荟萃,各领风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
本书共分三章,章介绍了上海市区的形成发展及抗战前后上海的城市建筑;第二章介绍了近代上海的各种类型的新型建筑;第三章介绍了中外的建筑设计机构及建筑师的活动。 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填补了上海建筑史的空白,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史料性及学术价值,可供广大建筑设计专业人员及研究人员欣赏参考。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典籍记忆系列展: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展图录》集中表现了我国在建筑相关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重大成果以及数字化保护的进展,传统展示手段与现代数字化演示技术的相互配合,全面展示了国家图书馆所藏相关档案,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技术手段下焕发出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