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有关天坛的普及读物,在满足建筑爱好者,及旅游者的需求之外,它同样是一部精研的学术专著。著作以天坛建筑群为主体叙述结构,包括建筑的布局规划、建造的过程、空间意境的营造、神性的表达和象征意义,还有天坛的历史由来,以及朝代更替,所带来的天坛整体,乃至各个局部的变化。全书资料翔实细致,用典很多,但并不晦涩,无论是艺术还是史料的典故,都可以说恰到好处。随着阅读的深入,将进一步感受到著作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外延,如中国古代的天崇拜与祭祀礼仪的演变过程,甚至于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乃至东方哲学的精神内核,那是有别于西方宗教的“天人合一”的信仰。
为什么法华经借比喻阐明妙法?为什么法华信仰流传广泛?为什么佛陀的结局是涅?为什么涅槃信仰遭受抵触?为什么维摩诘游戏于人间?为什么名士推崇维摩诘经? 本书专门介绍敦煌经卷中的法华经画卷,解释细密周到,配以精美的图片,文字优美,资料,是研究敦煌的重要参考读物。
阿摩斯·拉普卜特著的《宅形与文化》是以一个环境设计师的视角,关注风土建筑与聚落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探究促成这些民间居住建筑形态及可识别特征的作用力,反观今日住宅之得失。本书试图提出一个概念框架,以观察千姿百态的民居类型和住宅形态,探究其背后的成因,并不断对这一复杂领域加以限定,以便更好地理解宅形的决定因素。这一课题要把建筑学、文化地理学、城市规划、人类学、民族志、跨文化研究,甚至行为学结合起来。
《中华诵·经典素读教程系列:中华国学课本(0册)》内容可读性强、编排线索简明、序列清晰、便于学生诵读和学习。通过对教材教法的研究,我们在“度、量、正、懂”四字上进行了反复斟酌。少儿传统文化学习要做到适当、适度、适宜、适合。课本所编选的诗歌、古文、韵文等,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朗朗上口,便于记诵。
《深圳改革开放史》以我国改革开放前的新时期为背景,依照深圳30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各阶段的目标任务,按时间顺序分三个篇章展示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从而由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一块石构件,一张旧照片,一段残碑文,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的心血,踏访者就是这样辛勤地在收集、在收藏、在感悟、在启迪……同时又在把这一切慢慢聚拢,用图片和文字,用辛勤与心血,编著成这本《浦东石建筑踏访记》,虽然这还只是一鳞半爪,也还只是全豹之一斑,但今人仍足以循此路径,窥探到浦东历史曲折而坎坷的行进走向,特别是能清晰窥见浦东所特有的民风纯朴、河网交错、沿海抗倭、阻洪救灾的个性——历史的每个脚印,都铭刻着文化的内涵,而这些内涵又大多是伴随着建筑石雕而得以留存。 建筑石雕的,令人敬仰! 残缺的石构件遗存,同样! 它的“残缺美”,魅力无穷,永远与人文历史同存!
改革开放30年来,作者积极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建筑与城市文化发展道路。在综合论述城市文化并对地区建筑文化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对若干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经验进行较为自觉的理论分析和总结,力图探讨中国城市与建筑发展战略,以及新世纪亚洲与国际建筑学发展方向。作者论及乡土建筑、地方建筑、文化建筑、城市更新、城市复兴、城市化、城市特色、文化景观以及建筑科学等诸多方面,并且特别强调要以东方文化理念,进行建筑与城市文化建设,迎接中国城市与建筑科学文化的复兴,呼吁发展全社会的建筑学,发展人居环境科学,立志为吾土吾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