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史精要》是日本建筑史学开拓者关野贞关于日本建筑史研究的经典之作。日本的传统建筑与中国建筑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木构建筑体系,11者关系极为密切。该经典著作所研究的内容、结果与方法,至今仍在沿袭使用,这对认识和研究我国传统建筑提供“他山之石”。 全书内容共分十章。从原始时代的建筑一直讲述到明治大正时代的建筑,书后还附有日本建筑重要遗物一览表和建筑用语解说等内容6全书文字简洁、图片精美,注释详明,是一本系统介绍日本建筑历史的学术专著,可供建筑界、文史界有志于此道者学习参考,也可供建筑爱好者阅读欣赏。
1983年,当世界上最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被授予普利兹克奖(PritzkerPrize)时,评审团对这位善用光线、空间和几何图形的大师的评价是:“他创造了本世纪最美丽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本书是这一评语的见证,本书以他最并广受赞誉的卢浮宫作为焦点,展示了贝聿铭逾50年来一众的雕塑感造型作品。贝聿铭偏爱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的结合,他将自己的现代建筑愿景以作品的形式散布全球,远至卡塔尔、中国、卢森堡、日本和德国。同时,波士顿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和华盛顿特区的国家美术馆等重要作品让他在美国也早已家喻户晓。这本全集专注于贝聿铭本人最感兴趣并直接负责的作品,以更好地展现大师的巨大影响力。作为本研究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专著,本书由菲利普?朱迪狄欧、珍妮特?亚当斯?斯特朗和卡特?怀斯曼撰写的深度评论,将成为有助后人研究贝
梅县三村是广东省梅州市南口镇侨乡村所辖的三个自然村,包括寺前排村、高田村和塘肚村,有四百多户人家。三村中建筑形制皆为“围龙屋”式,逐栋依山而建,疏朗有致,令人有如住进了大自然之中,兴起和谐、平安之感。究竟这样的宅院,是如何产生的呢?
雷纳·班纳姆(Reyner Banham,1922—1988)是20世纪下半叶西方最重要的研究建筑、设计与流行文化的历史学家、理论家与评论家。1958年毕业于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布法罗州立大学设计研究系主任、加州大学(圣克鲁兹)艺术史系教授、纽约大学美术学院建筑史教授。《机械时代的理论与设计》着重研究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方建筑与设计,重点考察现代主义的兴起、传播与变革,无论是在研究视角、还是研究方法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迅速成为西方设计史、建筑史学科研究的一座里程碑,成为研究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的一部经典。雷纳·班纳姆一生著述众多,《机械时代的理论与设计》虽然是他的本专著,但却始终是他学术价值与影响力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已经成为现代建筑史课程的文本,并普遍认为是论述现代建筑运动的著作之一。
《雕虫故事:清华中国古典建筑法式制度课堂闲谈》着重讲授中国古建筑里面那些看似信手拈来一般的智慧,看似雕虫小技一般的大智慧;从术语、算法、名作、哲匠四个角度共汇集12则故事,作为清华“中国古典建筑法式制度”课程的重要补充。
徽州古建筑是中华建筑文化之瑰宝,始于宋代,盛极于明清,在乃至世界享有盛誉。徽州古建筑以居民、祠堂、牌坊称绝,造就了极富个性的一方地域建筑文化。其村落集合之丰富,内外空间组织之精到,绿化、水池与建筑安排之巧妙,建筑形态之清新高雅,砖雕、石雕、木雕之精湛,均受世人称颂。徽州古建筑于朴实中寓精巧,又于满密里显空灵,以特有的韵律和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自刘敦桢先生以来,无数专家学者曾涉足徽州古建筑,发表了不少有见地的论文、专著。 为了系统地发掘、研究徽州古建筑,使其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我系计划出版徽州古建筑丛书。借开放型办学之机,每年组织一批高年级学生实地测绘,再经有关专家、教师整理研究,作出理论上的阐述。我们企求从开发珍贵史料的角度出发,将分散的资料以聚族村镇为主线,系
雷纳·班纳姆(Reyner Banham,1922—1988)是20世纪下半叶西方最重要的研究建筑、设计与流行文化的历史学家、理论家与评论家。1958年毕业于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布法罗州立大学设计研究系主任、加州大学(圣克鲁兹)艺术史系教授、纽约大学美术学院建筑史教授。《机械时代的理论与设计》着重研究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方建筑与设计,重点考察现代主义的兴起、传播与变革,无论是在研究视角、还是研究方法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迅速成为西方设计史、建筑史学科研究的一座里程碑,成为研究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的一部经典。雷纳·班纳姆一生著述众多,《机械时代的理论与设计》虽然是他的本专著,但却始终是他学术价值与影响力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已经成为现代建筑史课程的文本,并普遍认为是论述现代建筑运动的著作之一。
本书针对全球文明和现代建筑国际风格所造成的地区自然生态、文化资源和人与技术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矛盾、冲突甚至危机,以自然、文化和技术为三个切入点,研究了建筑与地区自然、社会因素和技术传统的内在关联。借助“可持续发展”、“全球-地区建筑”、“适宜技术”等核心概念,提出了整体地区主义建筑思想;倡导建筑在全面进步和积极发展的同时,自觉寻求与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的特殊性以及技术和艺术上的地方智慧相结合;遵循地区生态机制,体现文化传统的真实延续;强调技术的发展与地区条件和社会心理的协调,创造一种在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上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
梅县三村是广东省梅州市南口镇侨乡村所辖的三个自然村,包括寺前排村、高田村和塘肚村,有四百多户人家。三村中建筑形制皆为“围龙屋”式,逐栋依山而建,疏朗有致,令人有如住进了大自然之中,兴起和谐、平安之感。究竟这样的宅院,是如何产生的呢?
《砖砌建筑的历史》是一本考察各时代建筑史用砖方式的历史记录,也是一本关于砖的制造和砌筑的技术调查,还是一本关于建筑和文化历史的随笔。作者把他们在视觉和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运用于100多个主题,涵盖了从古埃及的砖到路易?康?阿尔瓦?阿尔瓦托和伦佐?皮亚诺等现代主义大师独特的用砖方法等丰富的内容。书中既重点考察了大教堂、乡村住宅、寺庙和清真寺之外,也重点考察了工程项目,如高架桥、隧道和桥梁。
雷纳·班纳姆(Reyner Banham,1922—1988)是20世纪下半叶西方最重要的研究建筑、设计与流行文化的历史学家、理论家与评论家。1958年毕业于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布法罗州立大学设计研究系主任、加州大学(圣克鲁兹)艺术史系教授、纽约大学美术学院建筑史教授。《机械时代的理论与设计》着重研究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方建筑与设计,重点考察现代主义的兴起、传播与变革,无论是在研究视角、还是研究方法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迅速成为西方设计史、建筑史学科研究的一座里程碑,成为研究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的一部经典。雷纳·班纳姆一生著述众多,《机械时代的理论与设计》虽然是他的本专著,但却始终是他学术价值与影响力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已经成为现代建筑史课程的文本,并普遍认为是论述现代建筑运动的著作之一。
《和平印象》为上海市饭店商业管理研究,饭店建筑设计图集。《和平印象》由瑞莎,马永章,杨天亮编著。图集由曹参拍摄。张仲煜为《和平印象》的责任编辑。曹参为特约编辑。朱晔华,张羽驰做《和平印象》的装帧设计。吴正,梁瀚杰为《和平印象》的英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