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古为齐国和鲁国的国土,至今号称“齐鲁大地”。一条齐长城到现在形迹宛然,一边是自古“好逐利”的齐人故乡,一边是“敦本抑末,崇礼重教”的古鲁国的疆土,齐鲁风俗的自古不同,很值得详细而忠实地记录。
作为一代国学大家,姜先生1250万字的《姜亮夫全集》汇集了他一生大部分的著述。但要从这二十四卷文字中去识读一位大师、一门学问,实非易事。浙大出版社选择先生部分重要论文辑成《国学丛考》一书,既可由此阐发先生著述之辉煌,更重要的能让国学门中人读先生书,识其风范,承其学问,继而发扬光大之,而于国学门坎前徘徊者得以引导入门,顺势深入,皆是利于学术的好事,可谓功德无量也。正如李学勤先生言:“要接触学术文化传统,自然首先是二十世纪的国学诸家。认识国学,先来阅读二十世纪诸家的作品。”姜亮夫先生为二十世纪此道中人,他的思维理念、治学根基、治学方法在此书中均有所展示,愿读者从中细细汲取营养,为宏扬国学而共同努力。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朱秦尤许 保吕施张;孙曹严华 金魏陶姜;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等。
本书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将近两年的实地研究和文本分析,对一群留美中国学生与美国人的人际交往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在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行为、感受和意义解释,并围绕被研究者提出的7个“本土概念”,阐述了他们的跨文化人际交往状况和心态,特别是他们如何在一块陌生土地上从彷徨、无助到重新定位自己的文化身份这一艰难过程。本书案例丰富、语言平实亲切,为读者了解国外留学生在跨文化交往中的内心真实感受和思维变化过程提供了窗口。
《中国的思维世界》为“沟口雄三著作集”之一本,从观念史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的思维特性。前半部分(1-6),在与日本进行比较的前提下,阐明中国的哲学概念如天、理、自然等等诸种观念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后半部分(7-10)揭示中国理气论以及天理观的形成过程,进而,对于天人合一的中国特性,以及中国哲学中中国原理的独特性进行考察,共收十篇文章。
本书根据史志记载和相关资料,对沧州铁狮子及其所在地沧州旧城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重点对铁狮子现状、铸造工艺、与开元寺的关系、文化传承、历次维修情况,以及沧州旧城的现状、历史沿革、文化遗存、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等作了翔实、细致的记述。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可供文物爱好者、文史爱好者及一般读者阅读、参考。
叶广芩与梁启慧游走秦岭二十余年,秦岭山中一草一木,一虫一兽,莫不了然于心。大秦岭秘密深藏,有些事,听说过,没见过。梁启慧的镜头烛幽发微,叶广芩的笔绘物如生,《秦岭有生灵》便是叶梁二人的合璧之作。书中有关大熊猫的描写,皆为二人近距离观察所得,外界难以得见。叶广芩讲秦岭野人,事虽缥缈,却如在眼前;梁启慧的生态观新人耳目,深蕴内涵。《秦岭有生灵》讲述的,他书从未提及,叶梁二人所写,所行,所愿,亦足发人深省,于读者、于秦岭,均是大幸。爱秦岭、倡环保者不可不读。
《西湖风物/西湖天下》主要介绍西湖及周边的特色文化景观和风俗物产。所谓风物,是指代表当地特色的风光景物和风俗特产。杭州西湖除了拥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迷人风光,还集聚了众多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特色景观和物产,让人们在流连之余,可以携带一份西湖独有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