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图解的形式直观地介绍了19世纪到21世纪初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分别从建筑作品、建筑师事务所、建筑流派、建筑团体、构造技术五个方面人手对西方建筑的发展进行了系统评述。全书资料详实、内容完整,图文并茂。本书可作为建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及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建筑史的参考资料,可供建筑设计师随时查阅参考,也可供对现代建筑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使用。
本文集主要收录和整理郑时龄先生论文70余篇,分为建筑理论与建筑批评、上海的城市与建筑、上海世博会建筑、建筑与城市、随笔和访谈等几个方面。其中建筑批评学理论是郑时龄先生的核心建筑思想,也是填补了国内建筑批评的空白。上海的城市与建筑系统而全面,比较全面剖析上海的城市发展
该书通过对建筑师建筑实践过程中“黑暗经验”的搜寻,对建筑本体,即场地、空间、行为、能源和构造等进行了内观式的自我剖析,暗含了建筑师对传统、当代、本土和建构的反思。
本书共6章,从绘画与建筑的关系、BIM建筑信息模型、计算机设计、模拟与建筑概念的关系等角度,全面讲述了建筑设计和制造方面的重大转变,即在建筑领域计算机媒体替代绘画的因与果。本书旨在让建筑师具备一种能力,评估数字媒体对他们工作的影响,并发掘这种历史性时刻的挑战和机遇。
本书以大量富有创意的互动设计案例为基础,同时结合数量的作者自己的设计实践,从其中寻求它们之间的规律,并从规律中总结归纳出具体的设计思维与手法,解读其中的互动设计亮点。通过结合实际项目,以及从其他领域引出互动思维的广泛存在,结合作者的独特思考,来明确研究建筑互动思维的方向、方法和意义。
本书将建筑再生视为一个充满多重可能性的新领域,试图读者重新认识其与新建行为的不同之处,并全方位、系统地把握对此课题以及在实际业务上的展开方法。通过本书的写作,作者希望能与读者达成以下共识:建筑再生不仅仅是简单的维护修缮,而是具有创造性的魅力领域。希望本书能够给予有志于从事本领域的专业人士或学生们一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