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仍主张艺术作品的概念系生活情境的 具现 (concretization)。人的基本需求在于体验其生活情境是富有意义的,艺术作品的目的则在于 保存 并传达意义。总之,早期著作的目的在于以具体的建筑观点来认识建筑,目前我仍以为这种目的是*重要的事。今天许多混乱的产生是由于一些人在谈论建筑时东拉西扯所造成的。因此我将反映出建筑的信念:我并不同意风土的或纪念性的建筑是一种奢侈品,或是某种 感动大众 的东西(如拉普普(A.Rapoport)所言)。建筑没有什么不同的 种类 ,只有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解决方式,藉以满足人生在实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
项目档案记录了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的全过程,它既是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重要载体,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息保障。国家档案局本着 适应变化、全面修改、加强管理、便于操作 的思路,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修订为《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DAIT28-2018),新标准立足于管理性与技术性并重,区分了项目文件和项目档案的概念,强调了档案管理要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明确了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要求,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2018年,为深入落实《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山东省档案局和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抓住山东省实施新1日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机遇,积极探索项目档案管理政企合作新模式,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电网建设
《营造法式》是成书于宋代的建筑技术典籍,也是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的建筑设计、施工规范样本。它的面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水平已经达到巅峰状态。 《营造法式》全书36卷(现存34卷),共357篇,3555条,是对宋代以及宋以前建筑设计、施工的经验总结和完善。李诫根据自己多年各类工程管理的经验,并参阅大量文献和旧有制度,编撰成书,于崇宁二年(1103年)刊行全国,成为当时的官方建筑规范文本。 书中附录的千余幅建筑、构件设计详图及装饰图样,既有助于对全书内容的理解,也便于今人建造仿古建筑时借鉴。
《解读建筑》围绕着西方建筑,用多种角度为读者提供视觉向导,讨论的内容涵盖了建筑物的方方面面,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从墙壁粉刷到屋顶结构,从柱式类型到装饰线脚。《解读建筑》插图十分丰富,几乎每个元素都有带注释的照片或线条画的呈现。从一开始,《解读建筑》一直尝试摒除传统字母排序的建筑学词典中所存在的固有问题。因此,《解读建筑》通过大量图片和注释,给予建筑物本身极大的关注,并且在结构方面,将建筑拆解为基础的构想和组件。 《解读建筑》共有四个部分,并且相互交叉参照。章介绍了十种建筑类型,这十种类型及其变体贯穿了整个建筑史。虽然书中选取的类型范例出现的时间和地点不尽相同,但是都体现了该类型的某些特点。本章中的其他建筑类型分组标准是:这些建筑类型和形态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且对
本书由案例入手,从模型创作对建筑思维的启发角度入手,探讨了从模型思考建筑的方法。在书中,芬兰活跃于国际建筑舞台的海基宁-科莫宁建筑事务所,以建筑项目入手,表达了建筑设计创作过程中的思维过程。从 抽象与几何 思维到建筑杰作,书中列举了其在国际投标中的代表性项目,通过不同阶段的模型创作,将设计思维步步展开与完善。 项目涉及芬兰、德国、爱尔兰、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类型包括博物馆、住宅、文化建筑、商业综合体等。通过实际案例讲解,讲述模型在设计初、方案深化,到项目完善中的推动作用,给初学者提供一种不同与纸笔表达设计思维的方式,适合建筑从业者阅读。
由皮卡德编著的这本《建筑师手册》提供了各种综合性的视觉和技术信息,涵盖了建筑师、设计师、建造监理和其他建筑行业内的人可能遇到的大多数建筑类型。手册包含了300多个项目,按建筑类型进行组织,主要关注于施工案例,因此补充了许多其他建筑师的参考书没有涵盖的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是:对每种建筑类型的关键设计要点进行了概述;每个建筑实例都有大量的平面、剖面和立面;关键的技术标准和设计导则的参考;大多数建筑类型的综合的文献目录。 《建筑师手册》还包括无障碍设计、绘图实践的章节以及米制和英制换算表。
《张祖刚文集》从三位一体生态平衡、城市规划与建设、建筑设计创作理念、建筑文化感悟与摄影绘画艺术、中外园林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国建筑学会发展与访台学术交流等六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张祖刚先生自从事建筑理论研究半个世纪以来的学术成就和研究成果。作为《建筑学报》的前主编,这本文集也记录了中国建筑学会和《建筑学报》五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贯穿了其大事记,这对建筑理论的整理研究可以说是一个宝贵的总结。
道达里是上海市黄浦区北京西路、新昌路的一栋普通的里弄住宅。作者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解读这一城市空间的形成过程,租界西拓、道路建设、住宅开发;进而通过对里弄住宅建筑空间的介绍,引入其中居住的“72”家房客的居住生活记录。其中不乏对1980年代石库门里生活细节的生动描绘,呈现出一种日常生活的烟火气。 基于作者规划师的专业背景,对从城市到区域,到街道,再到里弄的空间解析,为读者展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城市命运的细密联系,有助于 好地认识所居的城市,也将成为城市 新的人文注脚。
由杰伊 M.斯坦、肯特 F.斯普雷克尔迈耶编* 的《建筑经典选读》意在向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介绍建 筑领域的重要文献专*。这本选读收录了人们认为对 建筑历史、理论和实践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重要作者 的期刊文章和遴选的专*章节。同时,本书也将为建 筑师、讲授设计课程的教师、建筑工:程的甲方和其 他对建筑这一学科和行业概况孜孜以求的有志者提供 了文献参考。 《建筑经典选读》收录了36篇选读文章,分为3 个主要部分,每部分下设有子标题:人造艺术的建筑 (建筑历史和理论、建筑形式、建筑技术):建筑的环 境(城市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建筑过程(设 计过程、建筑的社会含义、建筑行业)。每篇选读的 开头是文章原作的简短摘要,9个子标题中每个子标 题的末尾是遴选出的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章和图书的 推荐阅读 书单。教师、学生和建筑行业从
对设计的整体理解和对设计中科学研究的构架的理解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对其核心类别的讨论,这个讨论的过程就像一次次提炼,可以得到越来越丰富的成果,但却永远不能真正地完成,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和辩论又促进了这个过程的发展。众所周知,这个发展过程,特别是在设计领域,永远不会毫无障碍或意见统一。即使在同一种文化或者语言环境中,立场也难免不同,想要跨越文化和语言边界实现互相理解都是十分艰难的。 国际设计研究委员会的主旨之一就是在国际范围内促进对重要设计类别和概念的理解,出版一本分类词典的想法便随之产生。国际设计研究委员会的成员认为实现这个想法有多种途径,其中不使用任何修饰辞藻、客观地描述或者解释的方法是大家比较认同的。就像对于 设计研究 这个词组而言,不可能找到一个毫无歧义的定义,因为它是与设
李英姿编*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设计与应用》以国家、行业*新颁布的光伏并网发电相关系列设计标准和规范为依据,涵盖了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并网电气系统设计、光伏系统接入电网方案、光伏方阵设计、直流和交流电气设备选型、光伏直流系统保护、计量与监测、安全防护、安装型(BAPV)和集成型光伏建筑(BIPV)设计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全书以光伏建筑一体化中的光伏并网电气系统设计所涉及的内容为剖析对象,详细分析讲解了光伏发电标准、系统可行性研究和规划方案、并网接入方案、工程计算、并网技术要求、电气系统设计、安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等有关的设计规范、设计要求、设计计算、设计方法和设计内容,*后给出了BAPV和 BIPV中光伏应用的设计和安装等相关内容。 本书突出工程实践和理论知识的应用,涉及IEC 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
人们进入教堂、神社或者庙宇之时会惊讶于内心的平静,这难道是因为这些建筑能平等地接纳那些前来寻求慰藉或是偶然造访的人们? 《建筑与都市:神圣空间(中文版)》以“神圣空间”为主题,收录了15个建成项目,涵盖了从礼拜堂到犹太教堂,以及一个女巫审判案受难者纪念馆在内的题材。其地域分布从北欧国家的挪威、芬兰到南美地区的巴西和智利。这些项目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木材、钢筋混凝土、砖瓦以及PTFE建筑膜材。
BIM技术以数据信息为核心,能够将项目的所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建设项目全过程各个阶段的管理提供数据信息支撑。本书内容共7章,分别为:BIM的源起及其发展分析,BIM技术的特征表现与核心优势,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实施策略解读,BIM核心技术与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BIM硬件与应用软件体系的构建,BIM项目的决策、实施及BIM项目的应用实践。本书可作为建筑工程类及相近专业类院校的专业基础教材,也可作为项目管理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客人结束了关于他对城市不可见性的讨论,喝了一口茶。回味着客人的故事,主人放下烟斗,打破了沉默:我也有一个城市的故事可以讲讲…… ——张永和本书是 建筑师张永和的随笔集,集结其 代表性的作品。书中收录1982年至2021年创作的文章五十篇,可依照涉及论题分为 “建筑,居住”“文学、艺术”“思想”“教育”“城市”“父亲”六组,但又不局限于此。作者以充满文学性与个人风格的语言,记录四十年间的观察与思考。 新版对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调整,增补文章十七篇,减去三篇,创作时间延及2021年,是对作者所思、所想、所写 加立体且完整的呈现。
众所周知,建筑学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学科。它既是一门技术学科,同时又涉及文化、艺术、社会、历史和人文领域等诸多方面。即使在技术领域,它也涉及许多其他相关学科,这就要求建筑系的学生知识面要十分广阔。博览群书增进自身修养,是成就一个优秀建筑师的必要条件。然而,许多建筑专业学生不知道课外应该读哪些书,看哪些资料。许多建筑学教师也深感教学参考书的匮乏。因此,除了课内教材,课外的教学参考书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书根据建筑工程结构施工的特点,以职场新人的角度介绍刚入职的施工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日后所需提高的能力。首先对建筑从业环境进行了剖析,对不同岗位的晋升做了一定阶段的分析,尽可能地帮助刚毕业的新人快速了解所处的工作环境,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正确的规划。在施工技术方面,将不同的施工节点分为“技能”和“提升技能”两个层级,从而让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积累,快速掌握基础的相关技能,尽快地开展手头的工作,同时对今后的工作需要掌握的能力,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自己的进一步提升做好准备。本书内容简明实用、图文并茂,适用性和实际操作性较强,可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土建类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的参考教材。
本书以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为主,辅以桩基施工与检测内容,选用较成熟的理论及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对桩基工程的相关理论与工程实践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单桩承载力与变形、群桩承载力与变形、桩基沉降计算、桩基设计、桩基施工、桩基检测等。本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可供建筑工程专业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Autodesk Revit软件是欧特克公司在基于BIM理念开发的建造三维设计产品,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本书是专为初学者快速入门Revit而量身编写,主要特点如下: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逻辑严密;案例丰富、快速上手;立足考试、针对性强。本书共有6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对BIM进行总体介绍,包括BIM的概念、BIM的起源与发展、BIM应用和BIM软件;第2章,主要介绍Revit软件的基础操作,包括Revit软件概述、Revit基本概念、Revit基本特性、常用应用命令与快捷键的使用,并对Revit 2019新功能进行了介绍;第3章,通过小别墅案例,详细介绍了Revit项目建模的流程与构件功能命令的使用;第4章,详细阐述了族的创建及应用,包括族的基本概念、创建族的要素,并对常见族进行了案例分析;第5章,主要讲解了体量的创建及运用,包括体量的基本概念、体量的创建、体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