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让华夏民族屡屡从废墟重建文明的 天书 宋朝是中国文化的极点,宋朝建筑学集大成者《营造法式》,被史家称为 天书 。一方面指其难懂,二方面喻指读懂了可造出天堂。梁思成先生从父亲梁启超处获赠此书,发誓要读懂并让别人也能读懂。本书完全保留梁先生多年研究所作的注释、解说以及手绘图,并新增全本译文以及图文并茂的知识小链接。曾经连大学教授都挠头难读的 天书 ,现在人人都能读懂了。
本书由北宋时期李诫编著而成,被学界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典”。全书共三十六卷,其中图样六卷,几乎包括了当时建筑工程以及和建筑有关的各个方面,把当时和前代工匠的建筑经验加以系统化、理论化,提出了一整套木构架建筑的模数制设计方法,并提供了珍贵的建筑图样,,体系严谨,内容丰富,是中国古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部百科全书。其不但总结了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建筑方面的经验,而且为后世留下了有关建筑力学和材料力学方面的丰富史料。正是该书成就了中国现代建筑学大师梁思成的学术地位,更成就了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建立,20世纪初期甚至还成立了以《营造法式》为研究核心的“中国营造学社”。因此,本书的出版,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理论,深入解读传统建筑经典,以及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将有着非常
这本书包含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建筑方案,它们往往是复杂的、动态的和有争议的,它们同时也证明了我们面对环境、社会和经济挑战的决心及高新科技产生的可能性。这本书从大胆、富有想象力的设计到敏感、沉着的设计一一涵盖,尝试向我们表达——今天的幻想很可能成为明天的现实。
在我们为伟大祖国的辉煌成就而欢欣鼓舞的时刻,也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BIAD)的长足发展而倍感骄傲。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春华秋实,抚今追昔,BIAD的六十年如同一部积淀厚重的史记,见证了中国城市建设的空前发展,更承载了BIAD人勇于奉献、开拓进取的足迹。
本文集主要收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与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吴庐生的主要建筑设计作品、建筑理论研究、师恩友谊、杂文漫想等70多篇重要文章。
浙派园林是指以浙江省为核心地域范围,依托真山真水营造,具有自然山水式造园风格,体现东方生态美学特征的园林的总称。本书对东方生态美学思想的杰出典范 浙派园林进行了系统、深入而全面的研究,首次架构了 浙派园林学 学术体系,分为上、下两册,分别从浙派园林的哲学渊源、滋养沃土、地位与价值、基本理论、设计方法,以及造园要素、造园意匠、生态技法、典型案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本书可作为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者、园林设计师、景观设计师、风景园林相关专业师生及园林爱好者的推荐读物。
本书以工程景观学为立足,总结了广场规划设计的功能、类型、价值、特征、景观营造等基础理论;结合工程景观学体系,提出了广场市政工程景观概念、内涵及其分类构成,并围绕广场工程景观的视觉识别系统、类型学规划设计方法、乡土营造系统、文化系统等规划设计理论,结合笔者主持的城市中心广场6个案例、地域文化广场5个案例、主题广场3个案例、乡土广场5个案例、乡村广场4个案例等的规划设计实践,阐述了上述广场设计与工程景观结合的规划设计构思、原理与方法。
由德国豪威斯塔德编*、李飚、华好、乔传斌共同翻译的《**网格--建筑和信息技术建筑学数字化应用(精)/建筑设计数字技术研究丛书》一书回顾从2000年至2009年的试验性研究和典型项目,它们清晰地阐明数字技术在建筑领域具体应用的浅显尝试。建筑相关元素的新思维方式已**了网格思维以及精度和效率的范式。这是一种自我理念的实践,它使得数字运算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在实际工程的起始点和*终结果之间调和建筑思维。数字运算的介入成为数字化建筑的风尚标,并且导致了一个没有预定但仍然可控的多样性——它在高层次的、连续的建构设定中把观点与计划、设计过程与真实建筑结合起来。驾驭而不屈从于数字技术,个性化的创造力将**网格模式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