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将抗压强度在150MPa以上、使用寿命超200年的一类新型混凝土称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钢-超高性能混凝土轻型组合梁是一种新的桥梁结构,由钢梁和超高性能混凝土薄桥面板组合而成,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收缩徐变小、开裂风险低、超长耐久等突出优势,应用于大跨径桥梁结构时,既解决了传统钢桥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易疲劳开裂及铺装层常破损的难题,同时也避免了传统钢-混凝土组合梁自重大、负弯矩区易开裂的弱点,应用前景广阔。本书系统介绍了作者研究团队5年来在此领域所做的原创性成果以及在大型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本书可供桥梁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以及从事桥梁工程科研、设计和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针对建筑师对建筑结构知识的需求编写,着重阐述了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几种常用的结构体系以及简化的结构估算方法。本书共分8章,前7章为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建筑物结构问题的总概念;结构设计中的总体问题;结构的基本水平分体系和基本竖向分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砌体结构构件的设计估算;钢结构概述;结构设计估算实例。第8章为建筑结构方面的扩展知识,包括拱、悬索、壳体、折板、高层建筑在内的各种结构体系。 本书在设计思想上强调建筑师要懂得结构,做到建筑与结构的结合;在编写指导思想上强调深入浅出,通过联想对比做到温故知新,是对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尝试。 本书是大专院校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也可供建筑、结构设
本书在介绍建筑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规范阐述了结构抗风计算方法,并重点介绍了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抗风计算方法。同时介绍了风对结构的作用机理及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抗风设计要求、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风振控制的基本概念、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几种典型风效应计算方法、结构风振控制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结构风振控制的计算机模拟。本书基础内容与我国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一致,同时又力求反映近年来结构抗风方面的成果。本书可供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和大学教师参考,也可供结构工程设计人员及风工程和地震工程的研究人员使用和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符号与材料、基本设计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与计算、钢结构设计与计算、砌体结构设计与计算、木结构设计与计算、地基基础设计与计算、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计算等。本书可供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工程师及相关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参加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相关人员学习使用。
《结构理论(原书第2版)》主要内容涵盖了桁架、刚架、拱和连续梁等结构形式的静力学和动力学。 阐述了各种结构在静定和超静定状态下的内力、变形、影响线的分析方法和能量原理;介绍了结构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和结构理论的新发展。《结构理论(原书第2版)》通篇贯穿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工程应用的学术思想;在保持内容完整性和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特别关注工程实际问题的处理。对于工程中经常遇到的结构形式和载荷状况如何建模、如何选取适当的分析方法以及对计算结果的检验和判断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结构理论(原书第2版)》的知识体系与结构力学教材基本一致。 《结构理论(原书第2版)》可作为土木工程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结构力学、进行结构分析课程的教材,也适合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书籍。
本书主要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近年来钢结构的新发展和工程设计成果,按钢结构设计的实际需要整理汇编而成。 章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的2017版相较2003版的修订内容汇总列表,并指明增加、修改、删除的具体条目、公式、词句;第2章为基本规定,将钢结构设计的各种基本参数取值、限值、有关规定和要求汇总列出;第3章~1章依次为钢构件连接、钢板剪力墙、钢与混凝土组合梁、钢管混凝土柱及节点、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多层钢结构、高层房屋钢结构、楼(屋)盖结构及围护系统、钢结构防护,分别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构造要求及图示。 本书可供土木工程房屋结构专业建设、设计、施工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师生学习、应用参考。
本书对防火涂料的分类、钢结构的防火机理、钢结构防火保护方法、各类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现状和组成等进行了概述,对与构成结构防火涂料的成膜物、发泡组分、颜填料、溶剂和助剂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重点阐述了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及设备、检测方法,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选用、表面处理、施工、检测,产品和各环节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国际常用标准等内容。本书可供生产、研发、应用涂料的生产厂家、施工单位、研究单位以及建筑防火设计、消防管理的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现代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介绍了1998-1993年在日本开展的国家研究项目“新钢筋混凝土”的主要研究成果。该项目的目的是要在日本这样高地震危险的国家采用高强混凝土和高强度钢筋建造混凝土高层建筑。这一项目涵盖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所有方面,即材料、结构杆件、结构设计、施工以及可行性研究等;此外,《现代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还对现代分析方法,如有限元法和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等进行了介绍。在《现代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最后,还给出了三种采用高强度材料的新形式建筑的可行性研究,并介绍了实际工程中已经设计、施工、或正在施工的新钢筋混凝土材料的高层建筑。 《现代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出版将进一步推进“新钢筋混凝土”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全世界的应用,并将促进高强度材料和高性能材料在钢筋混凝土结构
《结构抗风分析原理及应用》共有九章和四个附录,内容包括大气边界层的风,结构上平均风和脉动风的基本概念,结构平均风荷载、风振动力荷载的计算原理和实用计算方法,《结构抗风分析原理及应用》还结合我国规范介绍和探讨了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静动力风荷载的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第八章和第九章中大型悬挑屋盖上的风荷载和计算风工程是当前结构风工程中的两个热点。附录中列出的版的加拿大、日本和美国规范或建议的条文规定及注释,亦很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结构抗风分析原理及应用》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工程力学专业的教材,也可供设计单位和其他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首先对“形态”的意义进行了词源学层面的分析,来释清其字面背后的文化性含义与内容所指。它是本文以观念和结构两条线索来论述建筑形态与结构关系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线索。接着以横向的文化特征为线索,来梳理和归纳日本建筑形态的特点;并以纵向的时间维度为线索,概述了自近代以来日本建筑结构的发展历程。之后以案例研究为主,对日本当代建筑形态中的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归纳与分类。其中作者归纳和整理的“日本近代建筑发展年表”和“结构发展史年表”提供了结构工程与设计方面的发展线索,以供参考。各主题的论述方式各不相同,之间既有层层递进的关系,又确保了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本书论述了作者近年来在现代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方面取得的阶段性理论和试验研究结果,主要内容包括:一些新型组合结构构件如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的钢管混凝土、薄壁钢管混凝土、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FRP(FiberReinforced Polymer)约束钢管混凝土、钢管约束混凝土、钢管再生混凝土、不锈钢管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叠合柱、FRP-混凝土-钢管组合柱力学性能的试验和理论研究结果、实用设计方法或建议;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柱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及有关设计方法或建议;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框架和钢-混凝土混合剪力墙结构的力学性能和设计方法;高层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模拟地震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结果;曲线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及其承载力实用计算方法。 本书内容新颖且较为系统,可供高等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师、研究
本书是作者几十年科研、教学、设计、施工实践经验与工作的总结,尤其是作者创建的多镒预应力钢结构理论及首建成功的多次预应力钢网壳大跨工程,是预应力钢结构学科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广泛,共分五篇十九章,包括平面结构、空间结构、特种结构体系的理论、设计、试验及外工程实例介绍。 本书在选材上理论与实践并重,与国外兼顾,尽量做到前瞻、全面、系统、实用。本书既可作为科研、设计、施工、制造方面技术人员的专业参考书,又可作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师生们的辅助教材。
原书Dynamics of Strutures:Theory and Applications Earthguake Enginering,Second Editin是当今结构动力学方面的权威著作,是目前美国土木工程专业新一代的主流教材。作者Anil K.Chopra教授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新生代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国际学者,目前担任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地震工程与结构动力学》(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主编。 原书是Chopra教授在第一版基础上修订、补充新的研究成果之后完成的,对结构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给予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内容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在系统介绍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密切结合地震工程的实践,对理论研究
《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制品生产及应用》一书从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工艺与技术、制品性能、居住建筑节能与热工设计、砌块填充墙、砌块承重多层房屋设计、配筋屋(楼)面板材、配筋墙板、制品的施工技术与质量验收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性能及其应用技术,让人们对蒸压加气混凝土有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