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为城市地理学教科书,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城市研究领域的 进展。全书以城市与经济、城市与社会及城市自身的成长过程为主要切入点,结合以 不同城市为对象的案例分析,将城市研究中的经典模型、新近理论及后现代观点融合为一体。其突出特点是对与城市相关的历史、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了阐述,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同时期城市研究领域的 理论成果。本书的理论观点、研究视角和方法,对我国的都市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不仅结构清晰,文字也十分流畅、感情充沛,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于城市问题的深切关怀。
《建筑概念:红不只是一种颜色》一书附有大量插图,追溯了建筑大师伯纳德?屈米30多年来的建筑探索历程。从他早期受观念艺术启发而创作的《建筑宣言》和《建筑广告》,到巴黎拉?维莱特公园、鲁昂和利摩日的大型音乐厅。 本书的观点是,将建筑同“建筑物”区分开来是建筑所体现的思想和概念,它探讨了如下建筑议题:空间和发生在空间中的事件的关系、运动向量、围层、程序和概念—形式等创新思想。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特征。本书以全新的思路,将各种空间分析的方法与模型区分为基本分析方法和专门应用模型两个层次,以空间信息的构成为主体框架,组织和阐述了空间分析的基本内容。全书共分为七章,着重叙述了空间分布、空间位置、空间形态、空间距离,以及空间方位、拓扑、相似和相关等分析的基本理论和算法实现。 本书可作为有关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亦可用作有关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同时也适合于地理、测绘、土地、城建、规划等领域从事地理信息处理与分析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学习或阅读本书先具备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基础知识。
对于当今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们而言,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设计与构造代表了一种挑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挑战的规模是我们前所未见的。除了必须实现的多种功能之外,不同材料的特性以及潜能在立面的设计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手册不仅为设计师们总结了技术背景,还借助一系列的精彩实例介绍了布材、粘土、玻璃、木材、塑料、混凝土和金属的细部设计。与此同时,本书还涵盖了有关玻璃双层立面、操控件以及太阳能的一些知识,这些都是在21世纪进行立面设计所不可或缺的基本信息。书中选取了大量的国际性建筑典范,为设计师们提供了详细、重要而又不失创新性的立面设计参考方案。 书中收录了100多个设计范例;立面设计材料的解决方案;250张细部线图和400幅插图;设计中技术基础的忠实记录;材料(如木材、玻璃、石材、金属、塑料)
本书汇集了美国50个州150多位建筑师、工程师、客户、承包商、建筑领域的经理、官员、标准咨询师等职业人士所贡献的专业知识和手资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部分为当今美国的建筑工作室在设计中所需的实际技术数据;第二部分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美国建筑规范中对图纸的规定,承包商、建筑经理、客户三方对图纸的要求,图纸完整性的具体内容、图纸实例研究及其他建筑设计中必然会涉及的内容,另外还有一些国家对于涉外建筑项目的管理规定和需注意的问题。本书对了解美国建筑行业的全貌非常有帮助,是想拓展视野和领域的建筑师及在校师生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工具书。
本书是针对市政公用工程建造师执业实务需要而编写的。手册坚持实用性原则,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在阐述了建造师职业资格制度、职业管理规定的同时,从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技术、工程经济、法律法规四个方面,对建筑师执业中的主要问题作了回答,对工程实际操作规范和规定进行了分析、讲解。施工技术部分,涉及了道路、桥梁、给水、排水、供热、燃气工程等领域。 本书内容全面,是建设行业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获得市政公用工程建造师执业资格人员不可缺少的工具书。
本册结合市政道路工程的主要功能,分别介绍市政道路、市政道路排水及管线综合、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和市政道路照明共四章的施工设计图。其中章市政道路,主要从道路平面、纵面、横断面、建筑界限、交叉口、路基工程及特殊路基处理、路面工程及典型路面结构、防护工程、无障碍设计、公共交通等方面进行施工图详细解读;第二章市政道路排水及管线综合,主要从雨、污水工程平面、纵面、排水泵站、管线综合平面、纵面及横断面设计等方面进行施工图详细解读;第三章市政道路绿化,主要从市政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道路绿化标准及树种选择等方面进行施工图详细解读;第四章市政道路照明,主要从道路照明路灯的平面布置、横断面布置、路灯配电系统及控制、配电柜、接地及接线设计图等方面进行施工图详细解读。
日本的社区营造自60年代以来的发展经验,已经建立起具体的框架体系与方法论,近年来许多案例都得到世界各地专业人士的研究与参考。然而在社区发展日益被重视的中国境内,尚未有介绍日本社区营造案例的专业书籍出版。在这过程中,中国城乡的大规模发展的浪潮里也多了一些别样的声音,随着控制大城市规模政策的制定,城市发展由新城建设向旧城功能完善方向的改变,人们已经逐渐接受了“从增量发展到存量发展”这一说法。飨庭伸、山崎亮、小泉瑛一著的《社区营造工作指南(创建街区未来的63个工作方式)》采访了在日本从事一线社造工作的不同身份的规划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社造创业者的故事,为读者全方面的展现出社区设计师这门充满朝气且多样化的职业的众多可能性。
《新编建筑面积计算图解实例》以《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为主要线索,按规范内容的顺序,将规范中的建筑面积计算条文与2005 年颁布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相对照,并在每条规范之后注有相应的条文说明和应用实例,使读者对两本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的异同点有着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新编建筑面积计算图解实例》主要侧重于对2013版规范进行相关说明,包括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对新规范变化较大的部分条文进行解读。此外,书中把相关术语、疑难点、易错点等一一列出,方便读者学习。本书在内容安排上以一例一图两种方法解答的方式进行讲解,对建筑面积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作了详细的解答说明。 《新编建筑面积计算图解实例》可作为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工程经济专业人员的学习参考,同时也可以作为造价工程师、造价
本词典所收词条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编辑这部词典的主要人员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各个学院的相关专业教师,也有来自国外的一些建筑公司、设计机构的科研人员,基本上覆盖了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国古代建筑、外国古代建筑、中外建筑理论、建筑技术和构造、中外著名建筑师、中外古代园林与现代景观建筑、现代木结构建筑、建筑管理和房地产等专业的方向。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本比较完备的词典。 本词典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英汉双向检索的功能。词典前一部分和一般英汉词典没有什么区别,但后一部分又为汉英检词索引。该索引按汉语拼音字母排序,根据每个汉语词条后标注的页数和行数,从英汉部分即可查到相关词条。
本书以中国法律体系为基准,结合建筑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分为民法基本知识、建筑法、建筑工程许可法规,工程承包、发包和招投标法规,合同法,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法规,工程保险、环保等法规,劳动合同法,安全和质量管理法规,工程纠纷处理法规和发了责任等部分。基础知识与案例实践相结合,由浅入深讲述当前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等职业院校和高等教育中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教材,亦可供职业培训、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等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系统、扼要地介绍了建筑热环境的基础知识和在设计上的应用。本书叙述深入浅出,文字简明;基础部分着重说明物理概念,简化了繁杂的数学推导;应用部分增加了近年来我国颁发的规范以及有关热环境的部分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本书可使读者掌握依据气候条件进行设计、改善室内环境及节约建筑能耗的原理与方法。 本书内容有:热环境因素及传热的基本知识,建筑保温和节能,围护结构防潮,建筑防热及建筑日照与遮阳等。书末附有大量设计使用的参考资料。
本书精选了近期在国外绿色建筑设计中涌现出的一些的建筑设计作品,包括文化、商业、办公、住宅、公共设施等类别。这些作品立意新颖,极富开创性,顺应当下全球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环保建筑的发展潮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可作为建筑规划设计领域的借鉴范本。另外,本书还附有低能耗建筑的相关理论知识及世界各国低能耗建筑标准,供设计师参考。 内容丰富,集中文化、商业、办公、住宅、公共等城市各建筑形态于一书。 涵盖国际经典城市公共建筑设计案例。
本书精选我国台湾一线知名设计师的29个北欧现代风空间真实设计案例,针对每个案例进行图文并茂地阐述,包括格局规划、建材运用及设计装修难题的解决办法等,所有案例均由设计师本人亲自讲解,保证了内容的性、专业性和真实性,代表了台湾当今室内设计界的水平和发展潮流。本书还配有设计师现场录制的高品质多媒体教学光盘,其内容包括全日光无压空间(林厚进主讲)、雪国般现代宅(王立峥主讲)、细腻呈现台中度假屋(罗尤呈主讲),是目前市场上尚不多见的书盘结合的室内空间设计书。本书可作为室内空间设计师、从业者和有家装设计需求的人员以及高校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
本书严格按照市政工程国家、行业标准编写而成,书中重点阐述了安全总论、市政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制度、市政工程通用安全技术要求、市政各单位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市政施工人员安全操作、市政施工机械安全使用、市政重大灾害抢险救灾预案与现场急救等内容。 本书可供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参考使用,同时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毛细管平面辐射空调技术》共分7章,章简要介绍了建筑空调和平面辐射空调的研究现状,第2章介绍了空气温湿度独立控制理论,第3~7章分别介绍了毛细管平面辐射空调节能及舒适性、热工特性、冷热负荷的计算、系统设计以及系统适宜性。 《毛细管平面辐射空调技术》可供从事暖通空调设计和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建筑环境相关专业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