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概念:红不只是一种颜色》一书附有大量插图,追溯了建筑大师伯纳德?屈米30多年来的建筑探索历程。从他早期受观念艺术启发而创作的《建筑宣言》和《建筑广告》,到巴黎拉?维莱特公园、鲁昂和利摩日的大型音乐厅。 本书的观点是,将建筑同“建筑物”区分开来是建筑所体现的思想和概念,它探讨了如下建筑议题:空间和发生在空间中的事件的关系、运动向量、围层、程序和概念—形式等创新思想。
本册结合市政道路工程的主要功能,分别介绍市政道路、市政道路排水及管线综合、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和市政道路照明共四章的施工设计图。其中章市政道路,主要从道路平面、纵面、横断面、建筑界限、交叉口、路基工程及特殊路基处理、路面工程及典型路面结构、防护工程、无障碍设计、公共交通等方面进行施工图详细解读;第二章市政道路排水及管线综合,主要从雨、污水工程平面、纵面、排水泵站、管线综合平面、纵面及横断面设计等方面进行施工图详细解读;第三章市政道路绿化,主要从市政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道路绿化标准及树种选择等方面进行施工图详细解读;第四章市政道路照明,主要从道路照明路灯的平面布置、横断面布置、路灯配电系统及控制、配电柜、接地及接线设计图等方面进行施工图详细解读。
《新编建筑面积计算图解实例》以《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为主要线索,按规范内容的顺序,将规范中的建筑面积计算条文与2005 年颁布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相对照,并在每条规范之后注有相应的条文说明和应用实例,使读者对两本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的异同点有着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新编建筑面积计算图解实例》主要侧重于对2013版规范进行相关说明,包括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对新规范变化较大的部分条文进行解读。此外,书中把相关术语、疑难点、易错点等一一列出,方便读者学习。本书在内容安排上以一例一图两种方法解答的方式进行讲解,对建筑面积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作了详细的解答说明。 《新编建筑面积计算图解实例》可作为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工程经济专业人员的学习参考,同时也可以作为造价工程师、造价
本书精选了近期在国外绿色建筑设计中涌现出的一些的建筑设计作品,包括文化、商业、办公、住宅、公共设施等类别。这些作品立意新颖,极富开创性,顺应当下全球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环保建筑的发展潮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可作为建筑规划设计领域的借鉴范本。另外,本书还附有低能耗建筑的相关理论知识及世界各国低能耗建筑标准,供设计师参考。 内容丰富,集中文化、商业、办公、住宅、公共等城市各建筑形态于一书。 涵盖国际经典城市公共建筑设计案例。
《建筑设计与自然通风》探讨的是自然通风的基本规律和设计方法。章拓展了自然通风的概念,提出了被动节能自然通风的概念和原理,将自然通风分为三种类型:加强自然通风、被动预冷自然通风和被动预热自然通风。第2章从群体布局和单体的形体、天井、通风弄、开口设计、导风措施、通风塔、太阳能烟囱、高耸空间利用、通风屋顶各方面探讨了加强自然通风的方法。第3章从蓄冷腔体通风、地下腔体通风、蒸发冷却通风三个方面探索了被动预冷自然通风的方法。第4章从屋顶腔体、立面腔体、地下腔体三个方面探索了被动预热自然通风的方法。第5章以皖南民居为例,从聚落规划、单体设计、材料构造层面详述了传统民居被动降温技术。第6—8章以后以专题形式探讨了大体量建筑自然通风、冷巷等特殊技术措施。
本书是查询中国建筑名词的词典,所有条目都附有插图,与中国建筑相关的常见专业词汇在书中都进行了解释。本书是建筑学、室内设计专业人员手头的知识辞书,对建筑设计、历史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书中所有的插图都是精心绘制的,具有欣赏和保存价值。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涵洞工程的结构布置、水力设计及结构设计内容。以大量算例详细介绍了各种流态涵洞的水能力计算及消能计算、排水涵洞的设计流量计算及调洪演算、各种型式涵洞的内力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及挡士墙的结构计算等。书中还以算形式详细介绍了作者编制的有关涵洞工程水力计算及结构计算的10个电算程序,其中网筋混凝土结构计算、重力式挡土墙及闸墙计算程序也适用于其他类型水土建筑物的设计。配合本书的出版,作者无偿将其提供结读者,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发布在网上供读者免费下载的使有。本书内容丰富实用,电算程序更有实用价值。 本书可供水工专业及其他有关专业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参考使用,也可作为水利专业院校的教学参考书。
《建筑概念:红不只是一种颜色》一书附有大量插图,追溯了建筑大师伯纳德?屈米30多年来的建筑探索历程。从他早期受观念艺术启发而创作的《建筑宣言》和《建筑广告》,到巴黎拉?维莱特公园、鲁昂和利摩日的大型音乐厅。 本书的观点是,将建筑同“建筑物”区分开来是建筑所体现的思想和概念,它探讨了如下建筑议题:空间和发生在空间中的事件的关系、运动向量、围层、程序和概念—形式等创新思想。
《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严谨系统的建造专书之一,翔实全面地记载着宋代建筑的制度、做法、用工、图样等珍贵资料,被历代匠师奉为圭臬,对研究中国建筑,理解其理念和精神意义深远。 《营造法式解读》是关于《营造法式》所录13个工种(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的系统研究。不同于梁思成先生《营造法式注释》(上卷)之注疏,亦有别于陈明达先生《营造法式大木作研究》之专论,潘谷西先生和何建中先生历二十余年研究与实践,结合现存古建实例、考古发现、区域间文化与技术传播等方面的成果考量成文,见解独到。作者从工程、功能、艺术、技术等多维视角介绍、剖析了《营造法式》诸工程作法,并以现代语言及图示方法表述,帮助读者跨越古代文字和术语之障碍,进一步解读
本书为《建筑师职业实务手册》的3版。其着重点在于在实务方面将客户看作关键性的参与者,介绍了21世纪经营职能的变化——通过扩大建筑师在建筑领域的角色而扩充其建筑服务领域。书中为不断变革中的建筑行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实务操作提供了一张极其有用的指导。其应用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实务领域,在行业实务方面的全面教育也不仅仅限于建筑院校。 本书内容全面,实用性很强,人仅可以成为相关专业学生的辅导用书,同时对广大的设计师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人居健康的时代全面到来,光作为物理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除了照亮空间,更具有“视觉—生理—心理”的多维度主动健康干预作用,是驱动人居健康发展的重要变革力量。本书立足国计民生、聚焦科学前沿、突出应用导向,解析了对人体视觉发育、视力健康、生物节律、情绪认知、新陈代谢、免疫调节等产生广泛影响的光照视觉与非视觉健康作用机制;围绕面向全龄与生命全周期的健康关键过程,以及住宅、办公、医养、地下、极地等各类建成环境的人居健康要求,阐述了光与健康研究、设计和应用实践的开展思路;立足于和谐、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对城市夜景照明发展进行了思考与展望;介绍了开展光与健康研究实践的重要理念“循证研究与设计”和”医工交叉协作”的科学实践方法,并展示了作者团队近12年来在南极科考站、医院、养老机构等建筑环境
本书依据市政工程测量现行标准规范及市政工程测量现状、发展要求进行编写,全书主要內容包括:绪论、市政工程测量基础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直线定向与距离测量、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市政工程施工测量、施工控制测量、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管道工程测量、隧道测量、桥梁工程测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变形测量与竣工总图的编绘、市政工程测量常用数据及表格等。本书在阐述测量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读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市政工程测量人员、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监理人员的培训学习用书,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时参考。
就视觉效果而言,许多当代建筑要么反映了它的生产和制作体系,要么再现了过往的风格与主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生产与再现之间的分离,其实正是现代与传统之间差异的延伸。在《表面建筑》中,戴维·莱瑟巴罗、莫森·莫斯塔法维探讨了建筑设计如何利用当下工业化生产所提供的机会,使得建筑既不会独立于技术以外,又不会完全为技术所支配。 作者从表皮在理论和实践上独立为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问题来开始他们的论述。表皮的自主性,即现代主义所谓的“自由立面”,以结构与表皮、框架与覆面之间的差异与分离为前提。一旦表皮独立于结构,它便可以像是帘幕或者衣服一样悬挂在那里。但无论这一表皮是由混凝土、钢、玻璃,或者别的材料做成,它可并非只是肤浅的饰物,事实上它塑造了空间,而建筑正是因为这种空间方才得以实现其交流的功
本书是“中国建筑名家文库”系列丛书之一,收集的阮先生文章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江南园林保护的研究,江南水乡、古镇保护的研究与实践,历史街区、环境保护的研究与实践,纪实、散文、访察、随记等。 如同四合院富有京派的文化底蕴,石库门则颇具海派的建筑特色,而上海的石库门建筑得以妥善保存,我们不能忘记一位从事城市规划的学者的名字:阮仪三。这位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把自己一生的心血、感情都倾注到对古镇、名城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这本《阮仪三文集》,让我们的视线更多地聚集到阮老从事建筑五十年来,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江南园林保护、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和历史街区保护这一重大课题上。透过本书,我们不仅可以清晰阮老对于建筑,一生的感悟,更可以感受到他字里行间对于古城守望的拳拳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