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四获Chelsea Flower Show金奖的蒂姆·紐伯里代表作之一。本书提供了100余个、涉猎15种不同主题的的庭院设计案例,并对每一个案例提出各种不同地形条件的设计尝试。全书共收集500余幅实景相片、三维效果图、平面布置图,并列举了典型的细部结构特征,另外,对于植物的配置设计也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同时详细列举了植物的拉丁学名和中文名。本书内容丰富新颖、全面,信息量大,极具设计参考价值。原版在国外销售超过20万册。
本书通过高精度的图片、详细的文字介绍,展示了新、创意的79个景观装置作品。大量的手绘图及其他细节图纸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设计师的理念及安装过程。书的末尾还以方式附赠了25个作品。
《败壁与废墟:建筑与庭园红砖美术馆》作为《北大园林》系列丛书的册,《败壁与废墟:建筑与庭园红砖美术馆》主要通过红砖美术馆项目,呈现作者对建筑的思考和对中国园林的研究,全书主要包括作者撰写的三章对项目缘起、设计理念、建造过程以及与中国古典园林思想的对位与转换关系的思考过程;以及一篇由专业内建筑师和建筑评论家共同参与的论坛实录所组成。 《败壁与废墟:建筑与庭园红砖美术馆》延续了作者在日常和传统文化中找寻一些非常基本的东西,并用一种朴素的关联性,在实践中表达出来。书中阐述的不是最终的项目,而是形式、空间等生成的具体过程。
自1906年家精品店在巴黎芳登广场开幕,梵克雅宝这一世界知名的法国珠宝品牌就一直着珠宝设计艺术的发展。梵克雅宝首次在中国的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美之传承”珍品回顾展览。 受大自然与定制服装的灵感启发,“美之传承”带您领略的是克雅宝不朽的百年传奇。本次展览重在体现梵克雅宝无与伦比的制作工艺,以及品牌对的不懈追求。精益求精的宝石工匠钟情于精纯独特的宝石,采用无数设计灵感之源的隐密式镶嵌技术结合其举世无双的精湛技艺,赋予变幻莫测的珠宝以绚丽的生命。如诗如画、如梦似幻的梵克雅宝作品所呈现的优雅与妩媚,让您仿佛置身迷人的自然宇宙,亦如来到伊甸园,被精灵、蝴蝶和幸福的魔咒包围——这是一个梵克雅宝为您缔造的梦幻世界。
本书以汉字为核心,通过“汉字的演变与发展”“汉字演变图解”“汉字的创作与再创 作”三个部分,详细地视觉化展示当下文字符号的设计应用,以及汉字的形成。在第1部 分,我们从造字、汉字字形的演化及汉字的辐射力来展示汉字发展的过程及影响;第二部分,我们选取了132个汉字,以“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草-行书-仿宋-宋体-黑 体”的步骤来展示它们由图像终演化到现代汉字的整个过程;第三部分,我们呈现了来自 世界各地设计师创作的以汉字为核心的平面视觉作品。
《图解庭院》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庭院设计的方法和原则,特意从庭院不可缺少的要素—面积、水景铺装、植物——入手,精选了90 个案例,这些案例反映了不同景观元素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情况。各案例设计师们独具匠心的理念、巧妙搭配景观元素的方法更值得读者学习和借鉴。
中国设计艺术是工业革命前世界造物艺术完整也是最成功的范例,以往对造物历史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工艺技术,《中国设计艺术史论》立足于“设计艺术”的学科命名,凸显出造物活动中人的本质力量。上编为历史研究,论述了中国设计艺术的基本特征和演进脉络,提出了“阶段性突破推进”的设计史运行理论,将中国设计艺术史分为三个大时段:时段从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设计的发展时代,在汉代形成了造物设计完整统一的体系,延续两千前而基本不变。第二时段从魏晋至两宋,是中国设计的黄金时代,不断借鉴融合外来造物因素,促进了风格的转变,宋之前是意匠化设计,宋之后倾向于写实设计。第三时段从元代至现代,是中国设计延续更新的时代,设计分化为上层和民间两大主流。下编为专题研究,对造物设计的原生状态、演化过程的动力结构等,一些
设计哲学是用哲学理论观照设计理性思维,建构一种针对当代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范式。《设计哲学》基于对设计本体、设计方法、设计价值、设计发展史以及设计与技术、设计与文化、设计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探究,以哲学之思,寻设计之源,深化设计的理性思维层级,体悟设计的精神境界,提升设计的实践能力,从而解决设计“何以存在?”以及“如何存在?”的问题。设计哲学的提出有助于丰富设计学学科的理论体系,促进设计理论研究的系统化、整体性和科学性;也有助于促进设计实践观念的提升,增强实效性和创新性。设计哲学的研究反映了一种新的设计思维观,是对设计理论生态体系构建的积极探索。
本书通过唐宋香炉“器物现象”的梳理考释到唐宋香炉“文化语境”的分析归因的层层推进,以香炉这一设计物为线索,试图呈现中国中古时期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某种变迁。这一研究为中国唐宋经典器物的研究思路提供一些参考,也是当前对唐宋香炉进行设计开发提供继承历史文脉的一种方案。
本书按造景功能对园林植物进行分类,包括水体、绿篱、花坛、阴地、地被、行道、芳香、藤蔓植物造景等,包含七百多个种,内容既有植物形态特征、习性介绍,又有景观特征、园林应用说明,每个种均配以多张精美的植物形态及造景图片。本书内容涉及面广,知识性、观赏性和实用性强,适合景观种植设计师参考、借鉴,也适合公园园林工作者、园林专业师生等读者阅读。
《民国海派美术字集萃:西风东渐》汇集大量民国时期报纸杂志、海报广告、刊头栏目、烟标火花、戏单店招、商标徽记中的美术字,用手绘等方法如实复制成了黑白稿,清晰美观,分类编排并注释简体说明文字和采集出处,方便读者比照鉴赏,从中窥探民国海派现代美术字的魅力。《民国海派美术字集萃:西风东渐》具有的美术字设计参考价值和研究史料价值。
明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上营造活动频繁、建筑水平高超、留存实物较多的时期。其大木作技术上承宋、元,下启清代。然而长期以来,明代建筑的成就与价值一直被忽视,社会上乃至建筑界本身都习惯性地把明代与清代建筑放在一起,而笼统地称为“明清建筑”结果名为“明清建筑”,实际上往往只说清代建筑,明代建筑则被掩盖或忽略了。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明代大木作技术具有不同于宋、元、清时期建筑的独特之处。明、清两代前后相继,明代建筑成果极大程度地为清代所继承,以清掩明无疑造成了历史的扭曲。鉴于此,本书在考察、测绘了大量明代官式建筑遗构的基础上,通过对原始资料与数据的分析及其与宋、元、清各代官式建筑做法的比较,对明代大木构架的构成及各部分的具体做法与演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希望通过研
《室内景观》由童家林编,张晨译。随着都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迁往都市定居。据统计,城市人口有70%—8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尤其是婴幼儿和老弱残疾者在室内的时间更长;室内的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很大伤害。而室内园林在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吸收有害气体等方面起着无法代替的作用,栽植有绿色植物的空间也可以舒缓都市人紧张的神经。建筑和室内园林景观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室内景观的设计也不断推陈出新,这本书结合新的案例和设计理念,向读者展示了室内景观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以及工程技术,可供建筑师、景观设计9币、相关的工程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参考。
本书介绍的是美国的景观设计师野口勇,作为现代雕塑史上的一位国际性人物,野口勇较早地尝试了将雕塑与景观设计结合起来,他认为,艺术家与土地的接触能使他对工业产品的依赖中解放出来,以获得艺术创作的灵感,这也是他偏爱石雕和景观设计的一个原因。 野口勇主张艺术家的社会目的——不是为了博物馆的收藏来创作,而是为公众的愉悦,为了使生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为丰富。这也许是他涉足公共环境领域的内在原因。 作为一个跨趣国界的艺术家,野口勇处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他的作品在日本和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他完整地奖日本文化的精髓表现在西方现代设计中,同时,也是日本景观设计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观念结合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不断地激发、满足着人们新的需求。与“人造物”直接相关的设计教育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日趋成熟。国门的日益开放,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对物质产品的品质与外观无疑会有更进一步的要求;设计教育、研究与未来市场需求的联姻、与高科技手段的结盟以及国际间交流与协作已形成趋势。 基于对设计教育基础理论薄弱的忧虑,中国美术学院和上海书画出版社携手编撰出版了这套《现代设计大系》,以期为我国设计领域的基础理论做出一些踏实的工作,弥补目前教学中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借此增强我们师资联合体以及广大设计界人士的理论素质。当然,对于这套书中所提出的理论设想和学科构架,需要更多实践者加以验证和优化,
本书作者以极富洞察力的眼光,剖析了18世纪以来实用艺术和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涵盖了绘画、雕塑、建筑、家具、印刷、摄影、服装、工业等诸多领域。不仅从纵向阐述了各个设计流派、各种设计风格的演变过程及其代表作品,而且从横向探讨了设计和生产、消费、科技、商业之间盘根错节又变动不居的关系;大众对设计的关注以及对设计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也没能逃过作者审视的目光。在展现了这样一幅关于现代设计史的全景画面之后,作者似乎意在告诉我们,设计的意义就在于:它是美的化身,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败壁与废墟:建筑与庭园红砖美术馆》作为《北大园林》系列丛书的册,《败壁与废墟:建筑与庭园红砖美术馆》主要通过红砖美术馆项目,呈现作者对建筑的思考和对中国园林的研究,全书主要包括作者撰写的三章对项目缘起、设计理念、建造过程以及与中国古典园林思想的对位与转换关系的思考过程;以及一篇由专业内建筑师和建筑评论家共同参与的论坛实录所组成。 《败壁与废墟:建筑与庭园红砖美术馆》延续了作者在日常和传统文化中找寻一些非常基本的东西,并用一种朴素的关联性,在实践中表达出来。书中阐述的不是最终的项目,而是形式、空间等生成的具体过程。
本书按造景功能对园林植物进行分类,包括水体、绿篱、花坛、阴地、地被、行道、芳香、藤蔓植物造景等,包含七百多个种,内容既有植物形态特征、习性介绍,又有景观特征、园林应用说明,每个种均配以多张精美的植物形态及造景图片。本书内容涉及面广,知识性、观赏性和实用性强,适合景观种植设计师参考、借鉴,也适合公园园林工作者、园林专业师生等读者阅读。
《拉萨藏传佛教建筑/西藏藏式传统建筑研究系列丛书》前半部分梳理了拉萨地区寺庙建筑的发展历程,从选址、布局、职能、类型、形制等多方面对拉萨地区寺庙建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重点阐述了前弘期典型寺庙大昭寺和后弘期典型寺庙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的发展及特征。后半部分为拉萨地区重要寺庙调查实录,以照片、图纸和文字记录了拉萨地区范围内各教派寺庙共计48处。全书列举了大量的寺庙建筑实例,并附有详细的测绘图纸,均为宝贵的一手资料,是目前有关拉萨地区寺庙建筑研究的代表性专著。 《拉萨藏传佛教建筑/西藏藏式传统建筑研究系列丛书》可供外建筑工作者、文物工作者、历史学者和藏学研究者参考,也可供建筑、旅游爱好者阅读和收藏。
本书从造园的艺术思想到景境的意匠手法;从园林的总体规划到个体建筑的设计;从结构列架到细部装修均有系统的论述。涉及到园林创作的各个方面。是从事中国园林传统风格设计、研究中国造园艺术等有关人员的重要典籍!
本书通过高精度的图片、详细的文字介绍,展示了新、创意的79个景观装置作品。大量的手绘图及其他细节图纸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设计师的理念及安装过程。书的末尾还以方式附赠了25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