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国著名古建筑、古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的古建筑理论力作,汇集了陈从周先生毕生考察、研究、评价古建筑的精华文章。全书按建筑类型分为园宅篇、桥塔篇、寺殿篇、拾余篇四个板块,随文配有2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与手绘图,以及后人补拍的现摄图片、博物馆珍藏的古建名画等,可作为建筑艺术的典藏读本。 文章既涉及陈从周对中国数十个代表性古建筑的详细考察,同时又对中国古建筑的工艺、技法、特征、研究与保护等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与分析,还特别收录了作者在走访考察和研究古建筑过程中写下的兼具知识性与个人情趣的文章。本书挑选出所有关于古建筑品赏的经典篇目,集中呈现了我国的古建之美,展示了陈从周先生关于古建研究所写作的所有名篇。
王超主编的《水草造景艺术(从入门到精通)》能 给所有的水草造景爱好者提供一些帮助。全书从实用 的角度出发,从一个普通爱好者实践者的角度讲解了 水草造景艺术从入门到精通的进阶过程。作者希望更 多朋友通过阅读此书参与到水草造景的讨论和实践中 来,让水草造景艺术继续发扬光大,能让更多的人成 为水草造景爱好者,步入到水草造景的艺术殿堂中。
郭风平编著的《中外园林史(高等院校园林专业 系列教材)》按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和中国园林分 章论述,主要介绍了他们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园 林类型、代表性园林以及风格特点。中国园林体系是 本书的重点。 《中外园林史(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系列教材)》可 作为高等院校园林、建筑、旅游、园艺等专业教材, 亦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广大师生、科技工作者参考借鉴 。
中国园林作为世界园林中独步一支、不可忽视的东方艺术形态,孕育自古老东方数千年自然地理、人文宗教、艺术哲学等门类,以一种立体而颇为完整的形式全面地表现了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核心精神。故而陈从周说:“东方文化当于园林求之。”如何品园、游园、察园、论园、筑园、构园?20世纪80年代前后,同济大学有名教授陈从周撰写《说园》等数篇经典园林品赏散文,在靠前外园林学术界及普通读者圈广泛流传,备受赞誉。 中国古典园林向来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高艺术境界,崇尚“妙造自然”,陈从周对造园理论、立意、组景、叠山理水、建筑栽植诸方面皆有独到精辟之见解。在文学、绘画方面的特长,使陈从周在园林的研究方面独具慧眼,他的园林著作以散文的优美代替了枯燥的说理,解决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语法”构架(梁思成语),
从先秦至明清,中国的造园艺术不断发展,其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将自然之美与诗词、书画、哲学等人文艺术之美相结合,打造出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建筑。通过或矿或奥的空间处理和疏密有秩的建筑布局,亭台楼阁、廊桥榭舫等建筑在园林中错落有致,布局精妙,宛若天成。 阅读本书,于曲径通幽处探访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品味传统的中国园林建筑之美。
中国的园林艺术,是建筑、文学、书画、戏剧等艺术的综合体。无论是观赏园林,还是修建园林,只有了解园林艺术本身的丰富性,才能得其真趣,体会园林之妙。 园林大家陈从周一生著述甚丰,本书以“中国园林”为主题,撷取代表性篇目,跟随大师的诗意文字,探究中国园林到底美在何处。“说园”部分,概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从造园角度详谈园林的立意、构景、山水关系、树木栽植、建筑物营造等技法,及其背后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见解精辟、独到。“游园”部分,则从赏园、品园角度分篇讲解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名园,如苏州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及北京颐和园等,深度解析各自风格、景观及造园历史。书中配有数十幅园林摄影图,图文映照,使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园林美景。
中国古代造园第一专著《园冶》,共三卷,以相地、立基、屋宇营造、园林营建为体,涉及列架、装折、栏杆、门窗、墙垣、铺地、造石、掇山、借景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内容。 全书以作者的营造经验为依托,详细论述了宅园和与之相应的园林营建的基本原理及具体手法,更以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及“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理念,为好园者指明了清新素雅、简约守拙、含蓄幽深、远逸超脱的至高的造园境界。
一栋看似普通的建筑,承载着怎样的历史记忆?采访者们以一栋大楼为纽带,通过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居住在大楼的住户、对大楼的管理者、对大楼所在区域的总规划师进行访谈,揭开建筑内部的日常生活与公共记忆。
本书为《园林工程师》丛书中的一分册,以微缩园林景观为统帅,从中国名园、边疆民族、亚洲地区、欧洲各国及其他各洲五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图解展示,着力强化园林模型制作的工具、材料和工艺基础,以常规园林沙盘模型的制作技术为重点,辅以声、光、电、影等高档园林沙盘模型的制作要点,以园林沙盘模型的管理与欣赏收尾。既能顾及园林沙盘模型常规制作技术环节,又能突出微缩园林景观的前提,更能注重园林沙盘模型的发展趋势与其他行业的拓展应用。 本书可作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士的重要工具书,也适合于业主、设计者、建设者以及园丁等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参考,还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建成景观具有一种视觉创造力。历史上的园林与景观是无穷的可能性与设计灵感的源泉。我们痴迷于探究自然元素如何在不同的时问和地点被重新组合,目标是形成一本纵览历史上著名景观的图解参考书,为读者获取丰富的景观设计知识提供有益的指导。 我们从设计者的角度回溯了景观发展的历程,借助设计语言,如草图、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和透视图等多种方式有效进行了形式与空间关系的沟通交流。为此,我们在书中增添了许多系列性的插图,以便帮助读者建立动态的空间体验。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经过人工设计的景观是一种文化产品,体现了在特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下,它的设计者、所有者或者出资者的理想和价值观。研究景观历史能够激发当代设计师的灵感,帮助他们在目前社会环境中找准自身工作的定位。设计师既可以摒弃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教学作为设计类基础课程如何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是作者着重探索的新课题。作者总结多年来执教高校美术设计基础教育的实践经验,思考和研究设计素描教学的新途径,力求创新并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俞丰著的《二维形式基础(设计素描)》,内容包括:认识建立、审美分析、空间思维和体块创造等部分,课题新颖、图例丰富,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设计素描教程。
《设计色彩:开发、拓展、应用型色彩》在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色彩理论的同时,还介绍了色彩理论的一些前沿和边缘研究成果,如色彩心理学、数字色彩的发展状况等。此外,我们在写作中穿插了许多色彩实践方面的应用,有的时候,这些应用实例已经超出了设计范畴,如插画、印刷等,但都与色彩知识密切相关。由此,学生将树立一种艺术种类之间互通的理念,以获得更宽广的设计色彩视野;让学生在培养借鉴其他艺术表现手法意识的同时提高创新力。
让中国人更好地理解设计。中国12位设计师亲授好设计的标准,读懂生活中的设计,提升审美素养。 吕敬人、张永和、王澍、韩家英、滕菲、俞孔坚、万宏、梁子、吕永中、杨明洁、刘斐、上官喆,12位享誉国际的中国设计师首度集结,聚焦建筑、家居、产品包装、景观、书籍、服装、珠宝首饰、花艺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从日常生活的各种消费和使用物品的现象入手,共同探讨:如何读懂设计,什么是好设计,如何消费设计品提升生活品质,中国人应如何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等问题。
“读图”以其清晰、便捷、高效,越来越受到传播者和接受者的重视,信息图表设计正是研究和实践此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信息图表设计从方法到实践/全国高等院校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从信息与图表概念和构成要素、信息图解设计范畴与分类、界面统计图表设计、专用地图设计、信息图表的设计应用几方面出发进行全面的解析。
北京紫禁城故宫不仅是中国,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的帝皇宫殿建筑群。它位于北京这一著名世界古都78公里的中轴线中心显要的地位,具有高度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因而早已被列入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批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 关于研究和介绍故宫的大块文章,宏篇巨著已有不少,各擅所长,各抒所见。然而,像《大紫禁城一王者的轴线》这本从历史文化和建筑的轴线,用建筑图解的语言,以图叙说,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解读紫禁城故宫的历史文化与建筑艺术的专书,尚付阙如。可称得上是别开生面的创作。以图画形象的笔法来研究和叙说建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我十分喜欢和赞赏。
当合理适度地分配风险,如风险被保险公司、业主和养护单位等多方面共同承担的时候,也可以把不利因素变成促进正常发展的有利保障,在安旭、陶联侦编著的《城市园林植物后期养护管理学——园林养护单位工作手册》的第二章中将详细阐述这个问题,同时读者也要结合第二个附录,合理的起草养护合同,这一章是全书的灵魂。第三章至第八章,主要阐述园林养护植物适合生长的物理条件,这六大要素是任何植物都不能离开的最基本条件,缺一不可。第九章涉及园林养护单位对项目内植物进行的修剪工作,城市园林作品中的植物为了完成景观审美、病虫害防治等需要,必须进行相应的修剪工作,但是审美需求和经济需求的修剪并不一致,尽管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本书也在字里行间表达了这一点。第十章讲述人为破坏和园林作品中植物的关系。第九章直至第十
本书从展示陈列设计的视觉创意与表现手法入手,结合展示设计的各个要素,对其进行分类剖析和概括总结,通过理论知识与方法的详细论述来引导具体的设计实践。书中精选出大量富有创新精神的很好案例,并将其结合设计方法作细致深刻的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结合,注重知识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结合;强调展示陈列设计创造性思维的视觉表现,图文并茂,是为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展示陈列设计的专业人员提供的学习参考用书。本书共分为7章。章归纳展示陈列设计的概念、特征、原则与目的,指出陈列与视觉营销的关联性、陈列设计师的思维角度和立场,并总结出当代展示陈列设计的发展趋势。第2章阐述展示陈列空间的存在形式和视觉营销中的陈列空间,提出陈列动线的引导与优化。
本书严选江南11个有名文人庭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寄畅园、瘦西湖、个园、何园、豫园、芳华园。作者细致地梳理造园历史,讲述造园文人的故事及空间布局的精妙之处;重点体察园主人的造园初心及在庭园景观上的情感依托,如隐士思想、神仙思想、自胜之道等;通过庭园的“外在之形”,解读庭园的“内在之心”,让读者多方面感受江南古典园林的空间魅力及园主人的“心象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