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理学史》自1993年出版以来,以其翔实的历史资料和丰富的学术内容受到广大生理科学工作者的欢迎。原编辑组在该书的前言中已阐明了编写中国生理学史的重要和意义,认为这“既是发展我国生理学的需要,也晚们这代人所完成的一项历史任务”。 中国近、现代生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大半个20世纪,本书从不同时期和不同侧面记述了这一历史过程。80至90年代我国大陆生理学发展迅速,但由于版出版于1993年,90年代的一部分材料未能包括进去,为此,我们约请了部分学者对此进行了增补。另外我们还邀请了港、台学者撰写了香港、台湾地区生理学的发展概况,使这本书更臻完善,真正成为20世纪我国生理学发展的全面总结。
识别、鉴定、评估有害因素及其健康风险是保障人群健康的重要基础,也是支撑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特别是生物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突破,使科学界和管理决策部门日益认识到,基于动物实验的各类毒性测试方法和工具在时间、成本和效能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美国国家研究咨询委员会(NRC)组织了美国和加拿大的毒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科学家,全面、系统地评估、分析了既往毒性测试方法和技术,并根据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成果,博采众长,提出了未来毒性测试的方向和发展战略,并将研究报告编成了ToxicityTestinginthe2tCentury:AVisionandaStrategy这本书。 这份报告不仅提出了21世纪毒性测试的新框架,也开创性地提出基于“毒性通路”的测试策略,用以评价化学物的潜在有害效应。毒性测试的策略将由传统的